1977年,中央派万里去湖北,邓小平却说:你去安徽,杀出一条血路

1977年,中央派万里去湖北,邓小平却说:你去安徽,杀出一条血路

00:00
13:38

说起中国的改革,大家都自然地会想起两位伟人:邓小平和万里。如果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那么万里就是中国改革的开路先锋。他们互相支持、互相信任,共同推进了席卷神州的改革大潮的到来,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万里于1916年出生于山东省东平县的一个贫苦的农村家庭,他年少时就受到了进步思想的洗礼,积极参加过抗日爱国运动,并在1936年5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此之后,他为了新中国开始了他人生的万里征程。

邓小平和万里的交情最早可以追溯到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筹粮、筹款是个大问题,邓小平要求地方一定要想办法保障好部队,时任冀鲁豫军区政治部主任的万里马上答应了下来。

后来万里果然不负重任,顺利地完成了筹粮的任务,邓小平非常高兴,专门在指挥所里设宴犒劳他。

席间,万里拿出一条洋烟给邓小平,邓小平已经很久没有烟抽了,他非常高兴地问:“这烟是哪来的?”

万里说:“我买的,敬奉给首长的。”

邓小平当然知道他在说谎,他说:“这烟花钱是买不到的,要抽得起这样的洋烟,起码是国民党的大员,说说它的来历。”

万里这才说了实话:“今天我攻了一个大户,此人名叫郭通天,非常狡猾,我们到他家里时,他左推右搡,就是不承认家里有粮。但我转了一圈后,觉得他家里肯定有‘夹山’,于是让大家仔细找,果然找到了‘夹山’,不仅取到了粮,还找到了这条烟。”

邓小平不禁拍案赞赏:“好个机灵鬼!”于是他决定带着万里一起南下筹粮了。

新中国成立后,万里历任建筑工程部副部长、城市建设总局局长、北京市副市长等职,1958年,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反映新中国取得的成就,要建设一批“国庆工程”,其中的“十大建筑”的建设由万里具体负责。

万里接到任务后,亲自进行督促建造,在他的带领下,“十大建筑”仅用了10个月就全部完成,并顺利在1959年国庆前交付使用。

毛主席知道以后,专门对万里提出了表扬:“北京市有个万里,别人是日行千里,他是日行万里!”

1975年初,邓小平第二次复出,接替病重的周恩来全面主持党和政府的日常工作。邓小平上任后,就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全面整顿,他清楚地知道,铁路运输存在的问题,是阻碍局势好转的一个关键,于是他决定把解决铁路问题作为一个全面整顿的突破口。

邓小平深知万里的能力,于是在1975年1月的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万里被任命为铁道部部长。万里深感责任重大,第二天他就带着秘书前往铁道部上任了。

1月28日,万里刚刚上任10天,邓小平就召见他听取情况汇报,万里报告了当前铁路系统里的很多单位都处于瘫痪状态,邓小平马上作出指示:

第一,关于体制问题,铁路运输应当实行集中统一领导,把权力集中到中央,铁道部在中央直接领导下工作;

第二,关于干部管理,由铁道部统一管理、调配使用,与地方脱钩;

第三,关于运输生产,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纪律性,保证安全正点。”

万里决定以徐州的铁路作为突破口,他下大气力整顿徐州铁路分局,在他到徐州第11天后,情况便得到了根本性的好转,3月20日,列车通过的对数由原来的38对增加到72对,机车出车台数由原来的70台上升到90台,日平均装车由200多辆增加到1400多辆!

邓小平非常满意万里进行的整顿,他在1975年5月的钢铁工业座谈会上高度肯定了万里在整顿铁路方面所做的工作,并要求在整顿中要找一些不怕打倒的人,敢于负责、敢于斗争的人。

但在1976年初,邓小平再次被“打倒”,万里也受到了批判,造反派要追查“他和邓小平的黑关系”,但他始终坚持原则,他说:“邓小平这个人作风正派;从不搞阴谋活动。”

1977年,邓小平终于再次复出,万里也得到了解放,中央最开始分配他去湖北省工作,临行前,他去看望邓小平,邓小平得知他要去湖北后,马上说:“你不要着急走,再等一两天。”

邓小平又接着说:“我不是说湖北不能去,相对而言,安徽是个重灾区,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你得去安徽,给我杀出一条改革的血路来!”

然后邓小平向中央进行了建议,万里于是被任命为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去了安徽。

万里到了安徽以后,认为农业问题不解决,生产上不去,安徽的贫困落后面貌就不可能改变。他亲自到农村走家串户,与农民进行谈心,3个多月来,他几乎跑遍了全省各个地区、市、县和工矿、农村。

1977年11月中旬,万里在进行充分调研和讨论的基础上,制订出了《中共安徽省委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几个问题的规定》(简称“六条”),其主要内容是:强调农村一切工作要以生产为中心,要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允许农民搞正当的家庭副业,产品可以在集市上出售,生产队实行责任制等。

“六条”里的很多内容在当时还是不能触碰的“禁区”,但邓小平看了以后却非常赞赏,表示全力支持。

但安徽省的农业刚刚在“六条”的指引下有所起色后,1978年秋天,全省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受灾人口高达400万。万里经过研究,作出了“借地渡荒”的指示:凡是集体无法耕种的土地,可以借给农民种麦,鼓励农民开荒多种,谁种谁收谁有,国家不征公粮,不分统购任务。农民的积极性很快被调动了起来,超额完成了秋种任务。

1978年11月24日,安徽省凤阳县凤梨公社小岗村的18位农民在队长严俊昌的带领下,经过秘密商议,决定实施“包产到户”,内容主要有三条:一是分田到户;二是不再伸手向国家要钱要粮;三是如果干部坐牢,社员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小岗村的“包产到户”很快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当时的政策虽然有所放宽,但仍规定“不许包产到户,不许分田”,省里的领导对此也有不同的意见,但万里坚持顶住了压力,他认为过去批判的东西,有的可能是正确的,有的也可能是错误的,必须在实践中加以检验。

面对争议,万里也有心理冷准备,他对妻子说自己已经准备好再次被打倒,乌纱帽不要了,只要群众吃饱饭,挨批斗就挨批斗吧。

1979年6月,万里在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时找到了陈云,对他说:“安徽的包产到户已经搞起来了,怎么办?”

陈云说:“你的做法我很赞同,我举双手赞成。”

万里又去问邓小平,邓小平说:“不要争论,你就这么实事求是地干下去。”万里的心里这才有了底。

1979年10月,小岗村打谷场上一片金黄,经统计,当年粮食总产量66吨,相当于全队1966年到1970年5年粮食产量的总和,实践证明了实行“包产到户”等各种责任制的优越性。

12月,万里再次明确指出:“包产到户是一种责任到户的生产责任制,是搞社会主义,不是搞资本主义。”

1980年2月,万里调回北京,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农委主任,但关于“包产到户”的争论依然没有停止。邓小平终于决定站出来支持万里,5月31日,他在发表讲话时指出: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总的说来,现在农村工作中的主要问题还是思想不够解放。”

一锤定音!

1982年1月1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正式出台,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后来神州大地上流传着一句顺口溜:“要吃米,找万里。”这充分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万里的由衷称赞。

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时,也再次称赞了万里:“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改革是从安徽开始的,万里是立了功的。”

1993年3月31日,万里卸任全国人大委员长一职,正式退休,开始了离休后的生活。他当场赋诗一首:“退休不发愁,桥牌加网球;国泰民安久,晚年乐悠悠。”

2015年7月15日,万里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病逝,享年99岁。

纵观万里的一生,坚毅勇敢,富有主见,一心为民。他的人生,一步一个脚印,从未停止过奋斗和坚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墨松119

    这是电脑播音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