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陈槐:城市更新中不应一味引进外来物种

全国政协委员陈槐:城市更新中不应一味引进外来物种

00:00
04:16

“经济社会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保护也需要高质量发展,从而满足全国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四川省直工委副主委,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所长陈槐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两会,他重点关注的领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

陈槐表示,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他也进行了多番调研。“比如针对四川若尔盖湿地开展生物多样性和碳汇方面的调研,以及针对城市有机更新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调研。”陈槐说,不同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有不同的重点和方式,建议针对不同区域进行针对性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

陈槐

建议在城市更新中重视本土植物的运用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其实在荒野,我们对濒危动植物保护是比较好的,但是在城市、农村的保护系统没有受到太多的重视。”因此,陈槐建议,在城市、农村区域的统筹修复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指标,使得在生态环境修复的同时,也维持生物多样性。

以城市为例,陈槐说:“在全球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对景观本身的关注很大,但是对于其物种、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关注不够。对于整个城市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来说,本土植物的保护应该受到重视。”陈槐说,“尤其是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可以多选用本土植物作为主要物种,而不是一味引进外来物种。”

另一方面,从乡村来说,陈槐表示,如今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大家更关注产业的发展,但是对于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维持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不够重视。“尤其是居民对于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不足,所以要去引导他们,把乡村变成既美丽又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区域。”

保护自然湿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

湿地的生态系统保护也是陈槐关注的重点。他介绍,以四川若尔盖为代表的高寒湿地单位面积有机碳储量远高于其他土壤类型,被认为是重要的天然“储碳库”及气候变化的有效“缓冲器”,在稳定全球气候、减缓温室效应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若尔盖湿地面积很广,约有四五千平方公里。有学者认为,若尔盖是在高海拔地区集中分布的最大的一片湿地。这个区域同时还分布着中国最大的一片高海拔泥炭地,其碳库积累量很大,但增长速度较为缓慢。”陈槐表示,“因此,我们需要对若尔盖湿地进行一定程度的修复,从而维持它的碳库,阻止碳汇下降,由此推动区域碳库持续增长,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陈槐同时提到了成都的低碳发展。他表示,湿地同样也是成都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三星堆、金沙文明时代开始,成都就是一个面积较大的湿地分布区。从近现代而言,成都平原逐渐开垦并以水稻田为主,成为了著名的‘天府粮仓’,同时分布着大量的河湖网络、水沟和水渠,人为湿地非常广泛。”陈槐强调,为了强化湿地的碳汇功能,未来成都需要保护以湿地为主的农田系统,加强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

陈槐也表示,“双碳”目标的达成不仅仅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关,“成都实现‘双碳’目标,需要相关部门和全产业链共同发力,更需要深度结合高质量发展、能源转型、交通减排等行动方案和配套政策举措,加快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此外,他还强调,对于成都市民而言,每个人都是低碳减排的小“细胞”。“如果能够尽量做到低碳消费和低碳出行,就能形成合力,更好地推动成都的绿色低碳发展。”

红星新闻记者 彭惊 吕佳羽 摄影记者 陶轲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