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首古诗词 | 宋诗篇】154《惠州一绝》苏轼

【每天一首古诗词 | 宋诗篇】154《惠州一绝》苏轼

00:00
04:27

惠州一绝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

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译文: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

        这首诗作于绍圣三年(1096年),当时苏轼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此题下共有两首,这里选第二首。惠州在今广东省东南部,宋代岭南两广一带为蛮荒之地,罪臣多被流放至此。苏轼并没有像其他被贬之臣一样哀怨嗟叹,而是随遇而安,乐观旷达,身处逆境而能保持心境安适,超脱世俗的苦乐,达到一种自由地精神境界。

       前两句“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罗浮山:在广东博罗、增城、龙门三县交界处,长达百余公里,风景秀丽,是岭南名山。卢橘:橘的一种,但在东坡诗中指枇杷。这两句描写了苏轼眼中的岭南一带的自然风光。岭南作为罪臣的流放地,自秦朝始,到唐、五代呈最高峰,宋代依然没有减退,当时人们眼中的岭南不仅路途遥远,而且环境恶劣,经济落后,被贬官员要经历险山恶水才能到达,有的甚至要付出生命。但苏轼看到的岭南却是四季如春,鲜果丰盛,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样的对比一下子就让读者感受到他素有的乐观旷达、随遇而安的精神风貌,同时还表达了他对岭南风物的热爱之情。

       后两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两句最为脍炙人口,也有作“长作岭南人。”啖是吃的意思。宋哲宗时期的元佑党争后,朝廷对旧党的政策是永不录用,所以苏轼也就有了终老惠州的想法,并在惠州买田置业。晚年的苏轼在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后,看透了人世间的人情冷暖,他的心态发生了转变,创作风格也有了较大的转变,他将人生的沧桑坎坷化成淡淡的苦涩融入到惠州钟灵毓秀的山水的甘甜之中,将惠州人文山水的千年写照留给了后人。他在惠州一共创作了587篇诗词文章,是仅次于黄州的又一个创作高峰。两年多的时间,苏东坡在惠州为民谋福、寄情山水、快意文章,对惠州产生了无法用时间丈量的影响。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