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谜题:韩信是忠臣还是反贼?答案竟然是…
原创 扁舟听雨 泪痕春雨记不住的那天 2023-01-16 08:47
汉帝国的建立之楚汉争霸(四十四)
广武会谈后,楚汉陷入长期僵持,众多诸侯的态度变得越来越重要(见链接:《刘邦冒死见项羽》)
现在天下除刘邦和项羽以外,还有韩信、张耳、共敖、彭越、吴芮、臧荼、英布等七八位诸侯级大佬。
这其中韩信的地位变得非常重要,因为韩信手握齐地,名义上还拥有一支庞大的部队,还能深刻影响赵王张耳。
因此接下来这大半年,《史记》和《汉书》里过半记载都围绕韩信展开。
后世人们写了数不尽的各类评论文章,探讨这大半年围绕韩信的游说、辩论以及韩信的最终选择。
遗憾的是,后世大多数学者、文人,都不过在为韩信到底是忠是奸,到底对不对得起刘邦争得面红耳赤。
大家没意识到是否忠诚根本不能用于形容韩信,这是在张冠李戴、南辕北辙。
读者朋友可能会疑惑,大家都是按照史料记载去写的,怎么扁舟你会认为有问题呢?
难道是司马迁、班固写的史书有问题?当然不是!
连载开头我们就强调过,不是司马迁、班固写得有问题,是人们对史料和史书的基本原理不够了解。
大部分历史爱好者在读《史记》、《汉书》的时候,都把其当成了司马迁、班固的个人创作作品看待。
甚至部分历史专业学者写历史的时候,也从个人作品的角度去研究这两部伟大史书。
显然很多人没有理解:《史记》、《汉书》等史书到底是什么?
简而言之,史书就是对官方档案、各类零星史料,人物纪传、回忆录以及个人采访、民间传闻等等的整理归纳,使之成为可阅读且方便人们阅读的文字。
司马迁、班固从来不是以个人创作的态度来对待史书的,他们非常严肃。
总体来说,汉帝国以前的历史不那么系统,汉以后的史料在史书中的编撰所遵循的规则逐渐明确。
皇帝本纪、高位重臣传纪中的履历部分,各类表等都以官方史料为主,辅以少量其他史料。
而人物列传会反过来,其他史料乃至民间史料的比例会大大增加。
司马迁、班固留下的史书相互印证,可以清晰证明他们严守史家职业道德。
他们从来都是史料的搬运工,从来不是故事的创作者!
理解了史书是什么,我们接下来要搞清楚作为史书核心的官方史料是怎么来的。
官方史料源自当时的各类官方文书、档案、会议纪要等,但中间经历过多轮整理。
之所以要不断整理是因为原始档案太庞杂,动辄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字。
我们可以通过新出土的《里耶秦简》作为例子,感受下原始档案的规模。
《里耶秦简》的内容都是迁陵县廷的档案文书,前后跨度大约十一年。
但是就是这么一个人口最多只有数千的小县不过十来年的档案,总字数就超过20万!
而帝国朝廷要管辖上千个县,其原始档案文书的庞杂可想而知,怪不得史记会记载说秦始皇每天光亲笔批阅的竹简就重达120斤。
里耶秦简众多专家释读了十多年,现在也只理解了小半,甚至迁陵人口到底是几百还是几千都没能弄明白。
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帝国朝廷官方档案如果不加整理,后世的人几乎没法阅读。
所以经常会有皇帝组织人员对先帝或更早前档案进行整理,记录下重要的大事编成可阅读资料。
比如班固就参与了对刘秀时期的档案整理,编成了著名的《东观汉纪》。
西汉时期没有皇帝组建类似《东观汉纪》这样级别的项目组,但西汉有《著纪》190卷(《史记》才70卷)。
《著纪》就是经过整理的以皇帝为视角的官方档案,虽然西汉时期史书没有留下编撰著纪相关的史料,但东汉时有类似记载:
(明帝)有诏留仁寿闼,与校书郎杜抚、班固等杂定《建武注记》
这是《后汉书》马援传中的内容,其中校书郎类似西汉的太史令,注记就是西汉的著纪。
我们可以看到整理著纪有专人专项。
当史家编写类似《史记》、《汉书》这样的史书时,其主要参考的官方史料就是类似《著纪》这样经过整理后的史料。
官方整理原始档案往往需要把几百万字浓缩成几万字,自然会有取舍,而取舍过程绕不开当时的政治需要。
比如说整理者扒拉一堆竹简一看,刘邦X年X日批了十台电脑,于是记录:X年X日高帝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批了十台电脑。
又扒拉一堆竹简一看,刘邦X年X日批50套杜X斯,整理者合计了一下,高帝每年要批几千份申请呢,咱哪记的了那么多,扔了吧。
上面只是开个玩笑,借此表明后世在编修高帝时期原始档案时已经历过基于当时意识形态与政治需求的取舍。举个例子:
彭越、田横居梁地,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
这是本纪里的内容,显示在官方史料里这段时间彭越、田横一直在兢兢业业为刘邦做事。然而:
田横亡走梁,归彭越。彭越是时居梁地,中立,且为汉,且为楚。
这是田横列传的内容,多半来自后人撰写的零星史料或者田横后人回忆录、采访。
这些史料里却说彭越、田横这段时间也帮汉、也帮楚,严守中立。
可以看到官方史料和其他史料出现了冲突,那谁说的是真的呢?咱们卖个关子,后面再说。
不过我们现在可以体会到,皇权政治稳固的汉帝国后世,他们整理高祖皇帝的著纪时,必然要弘扬大汉正能量。
本朝高祖皇帝,是他妈和龙生出来的天选之子,他生来就是为了带领大家打败暴秦和项羽,成为万世之主。
所以大伙要永远记住,刘邦是真龙,我们是真龙子孙,其他人都是臣子。
因此在汉帝国官方史料里,总会有意无意突出韩信、彭越这些人的臣子角色。
在官方史料里,韩信的全部思考就是到底要不要忠于真命天子刘邦。
另一方面,韩信也有大批小弟和粉丝,他们会写很多回忆录或者留下很多口头传说。《淮阴侯列传》对此做了详细整理。
但这些后世史料形成和传播的时代已经是非常稳固的皇权时代,天下已为刘邦及其子孙以皇帝和诸侯王的方式牢牢拥有。
此时传播故事的人思维已经固定,故事的核心内容也都是争辩韩信到底是忠臣还是反贼。
然而如果我们破除官方的一些简单障眼法,破除民间传说与后世各类稀奇古怪评述的影响,稍微梳理下史书的官方史料,并不难得出真相。
韩信是小弟吗?如果韩信是小弟,天下还有谁敢称大哥呢?
公元前206年初,项羽主持了分封天下,这实际上是秦帝国灭亡后重新瓜分天下。十八位超级大哥就此诞生了!
十八位诸侯王身后还跟着很多类似陈余、彭越、韩王信这样的有自己一大帮人马的小哥。
此外还有类似田荣、陈婴这样喜欢躲在后面的一帮二哥;还有萧何、曹参、范增、李左车等一大帮金牌小弟。
天下大佬都已经上桌了,天下筹码都已经分完了,韩信呢?
年轻的韩信在迷茫中跑到汉阵营当了个芝麻绿豆大的连敖,不久后他连这个连敖也没能保住,被判处死刑等候问斩。
天下已经是这些大哥、二哥、小哥们或谈笑风生或大打出手的舞台。
十八大哥,好几十个小哥、二哥,数以百计的金牌小弟。
这些大佬加上他们所属家族早已织成了天罗地网,最后能突围而出成为新大哥的又有几人?
我们横看、竖看,上看、下看,左看、右看,冲破铁网成就大哥的似乎只有韩信。
此后两千多年,类似的乱世有很多;然而在第一轮牌桌已定的局面下短时间从一文不名到突围而出的大哥,实在不多。
广武十个月的僵持,天下都认为韩信是胜负手,各方辨士、说客蜂拥而至要给韩信出谋划策。
他们会去找曹参吗?会去找灌婴吗?要知道曹参、灌婴一个是汉左丞相,一个是汉相国,理论上其地位和汉相国韩信相同。
曹参、灌婴等人在汉阵营都是个顶个的大哥,没人敢不认他们的山头,但是到了天下大哥的桌面,谁都知道,他们不是大哥。
他们自己也很清楚,这个台面不是我玩得起的,我心甘情愿退在刘邦身后当小弟。
然而谁也都知道,韩信现在就是大哥,走到哪他都要当大哥,他绝不会甘心当小弟。所以走到哪都是一堆人怂恿韩信,帮他指点江山。
死囚韩信只用了一年就成了汉军上将并且主持军法改制等重大事项(见链接:《韩信》)。
又过了半年,韩信成了汉军北路军主帅,更神奇的是曹参、灌婴等资历比他高了不知道多少的元老宿将,都成为其部下。
紧接着韩信军事与政治手段并重,不多久就率汉军拿下了山西和河北。
与韩信一同出征的还有前赵王张耳,他是正儿八经的十八大哥之一。
然而任谁看了史书都会觉得此时的张耳站在韩信面前也得稍微往后站站了。
更可怕的是,才从死囚出头不过两年,韩信就开始以天下顶级大哥自居,就开始有意识地左右江山归属。
如果不是有个刘邦这样的顶级大哥单挑压制,谁敢说韩信不是和刘邦、项羽并齐的大哥呢?(见链接:《修武夺军》)
更神奇的是,刚刚经历修武夺军这样巨大打击不过半年,韩信又变得斗志昂扬:
(韩信)使人言曰:“齐边楚,权轻,不为假王,恐不能安齐。”
汉王怒,欲攻之。…春二月,遣张良操印,立韩信为齐王。
刘邦广武会谈被弓箭射中重伤,这才刚养好伤,韩信就跑来要当代理齐王。
刘邦气得七窍生烟,但最终迫于形势,还是无奈封韩信为齐王。
后世人们解读这段时往往都把这当成一件小事、趣事。只能说太多人把政治看成了童话。
在齐地这样富饶广阔、长期与楚、赵正面抗衡的大地盘称王是什么概念?
要知道前赵王张耳三个月前才被刘邦封赵王,而此前的大哥英布、小哥彭越则要半年后才陆续被封王。
现在一个两年多前还是死囚的韩信,他身为大汉相国,身边还有着曹参、灌婴等众多汉军大佬看着,他居然要求封王。
王是什么概念?刘邦也只是汉王,韩信封王就意味着他和刘邦是对等关系。
韩信现在是汉相国,所以刘邦来个使者下任何命令他韩信必须听令;
可一旦韩信成了齐王,刘邦就只是盟主,无权再指挥他内部事宜!
韩信为什么坚决要当齐王?就是深刻反省了修武事变,决意向刘邦喊话,以后我的内部人事政事军事,你少TM给我插手!
看到这里,大伙是不是想起了四百多年后一个被惊雷吓得筷子都掉了的家伙?
无论他走到哪,无论他落魄到何等程度,无论多顶级的大哥见到多落魄的他,都知道,这家伙天生就是大哥,想要他当小弟那就不可能。
那位大哥最终修成了正果,于是留下了无数光辉事迹,甚至他手下的众多小弟也成为顶流。
韩信最终没能修成正果,于是他的事迹变得支离破碎。
但在当时,韩信就如同那位大哥一样,不出道时默默无闻,有朝一日得以出道,无论走到哪,无论他是啥身份,无论是哪位顶级大哥看到他,都知道他天生就是大哥。
而韩信的悲剧恰恰就是因为他天生就是大哥!
哪怕沦为阶下囚,哪怕成为吉祥物,他还是大哥,他还要当大哥。以至于比他身份地位高很多的昔日小弟看到他还会不由自主地下跪。
但凡韩信肯当小弟,韩信的金牌小弟地位绝不在萧何、张良之下,比曹参、陈平这些人还要高。
然而作为一个天生大哥,如果不能当大哥了,哪怕高官厚禄、哪怕妻妾成群,他也浑身不得劲。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
韩信出身到底是大贵族、小贵族还是平民?众说纷纭但也无关紧要,因为往祖上扒名人毫无意义,韩信成年时就是毫无资本,孤家寡人。
大乱开始后他成为项梁部队里最底层的士兵,一步步艰难往上爬。
目前普遍考据此时韩信可能不到20岁,只是半成年,都没到真正能撑事的年纪。
等韩信真正成年,天下已经瓜分完了,而他爬了这么久也就最多算是爬到了基层,还一不小心成为了死囚。
然而属于韩信的机遇终于来了。于是他令人震撼地迅速冲进大哥队伍,成为唯一的后起大哥。
如果韩信早生几年,如果天下晚乱几年,一切会不会有所不同呢?
我们永远也没有答案了,历史终究没有如果。
回到主题,韩信之于刘邦是忠臣?是反贼?和两位天生大哥说这个不是扯淡吗?
扁舟听雨
喜欢作者
7 人喜欢
收录于合集 #楚汉争霸
49个
上一篇
为了见项羽最后一面,刘邦不惜重伤垂死
下一篇
韩信、彭越没帮项羽吗?其实他俩够对得起项羽了
阅读 4733
文章已于2023-01-17修改
分享
收藏
86
34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