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礼章 7-危国无贤人,乱政无善人

安礼章 7-危国无贤人,乱政无善人

00:00
09:35
【原典】危国无贤人,乱政无善人①。爱人深者求贤急,乐得贤者养人厚②;国将霸者士皆归,邦将亡者贤先避。
张氏注曰:非无贤人、善人,不能用故也。人不能自爱,待贤而爱之;人不能自养,待贤而养之。赵杀鸣犊,故夫子临河而返。若微子去商,仲尼去鲁是也。
王氏点评:谗人当权,恃奸邪害忠良,其国必危。君子在野,无名位,不能行政;若得贤明之士,辅君行政,岂有危亡之患?纵仁善之人,不在其位,难以匡政、直言。君不圣明,其政必乱。
若要治国安民,必得贤臣良相。如周公摄正辅佐成王,或梳头、吃饭其问,闻有宾至,三遍握发,三番吐哺,以待迎之。欲要成就国家大事,如周公忧国、爱贤,好名至今传说。
聚人必须恩义,养贤必以重禄;恩义聚人,遇危难舍命相报。重禄养贤,辄国事必行中正。如孟尝君养三千客,内有鸡鸣狗盗者,皆恭养、敬重。于他后遇患难,猪盗秦国孤裘,鸡鸣函谷关下,身得免难,还于本国。孟尝君能养贤,至今传说。

【注释】
①善人:能力很强的人。
②厚:待遇很好,赏赐丰厚。
【译文】
发生危机的国家,贤能之人得不到重用;政治出现紊乱,能力很强的人得不到任用。爱惜人才而有深厚感情,必定求贤若渴;得到贤才而感到无穷快乐,必定待之丰厚。国家将要称霸,人才定会返回故土;国家将要灭亡,贤士定会先行躲避。
【解读】
如果一个国家处于混乱状态,这就说明当政者一定是出了大问题,这时就算国家有贤人与善人也于事无补。因为小人当道,贤人和善人只好退而避之。圣贤们总是在国家未乱之时就考虑到治理的问题,而不是等到无法收拾的时候才出来治理。魏晋南北朝时期,许多有才识的知识分子有的遁入空门,成了一代高僧,有的隐逸山林,自甘清贫。诸葛亮说,“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这句话充分表现了乱世时贤德之士的心态。
孔子说:“仁者爱人,智者知人。”凡是卓越的领导,他们一定非常重视发现和培养人才,重视对人才的网罗和荐举,不但求贤若渴,而且还不惜钱财,给予丰厚的待遇,因为他们知道人才是国家发展的第一要务。
一个国家或者一个组织强大的时候,自然会吸引很多有识之士前来效力,而大量人才的聚集和使用又会使这个集体的强大得以巩固和延续。
一个将要灭亡的国家,贤明的人就会纷纷逃离故国,避难他乡。因为一介草民,就算他才德超群,也不能不顾自身性命,像丧家狗一样过日子,只有得到明君的重用,他才能实现自己济世安民的心愿,否则只好“择木而栖”。当年孔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寻求可以实现他政治理想的国家,就是这个道理。
战国时期,燕国国君燕昭王一心想招揽贤才,而更多的人认为燕昭王不过是叶公好龙,不是真的求贤若渴。于是,燕昭王始终寻觅不到治国安邦的良才,整天闷闷不乐。
后来,燕昭王身边的一个智者郭隗给他讲述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国君愿意出千两黄金去选购千里马,但是时间过去了几年,始终没有买到,又过去了几个月,好不容易发现一匹千里马,当这个国君派官员带着大量黄金去购买千里马时,那匹马已经死了。可被派出去买马的人却用五百两黄金买来一匹死了的千里马。国君很生气地说:“我要的是活马,你怎么花这么多钱买一匹死马来呢?”
国君手下的官员说:“您舍得花五百两黄金买一匹死马,更何况活马呢?我们这一举动一定会引来天下人为您提供活马。”果然,没过几天,就有人送来了几匹千里马。
紧接着郭隗又说:“您要招揽人才,首先要从重用我郭隗开始,像我郭隗这种才疏学浅的人都能被国君重用,那些比我有本事的人,必然会闻风赶来。”
燕昭王于是采纳了郭隗的建议,不但拜郭隗为师,还为他建造了宫殿,后来没多久就引发了“士争凑燕”的局面。投奔而来的人当中,有魏国的军事家乐毅,有齐国的阴阳家邹衍,还有赵国的游说家剧辛等。燕国一下子便人才济济了。从此以后,一个内忧外患、满目疮痍的弱国,逐渐成为一个富裕繁荣的强国。
人才的流向往往决定着国家的兴亡。战国时秦国用商鞅变法,得以强秦灭魏;燕昭王用乐毅兴燕,但他的儿子燕惠王却逼走乐毅,最终落得功败垂成;美国利用欧洲混乱的政治局面收罗爱因斯坦、布劳恩等科学家,奠定当代科技强国的地位。解放初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海外人才大量回国,投身到建设新中国的伟大事业中,因为他们看到了一个大国崛起的气象。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根据一个国家的人才流动现象,可以推测出一个国家时下的国家实力和今后的兴衰。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你好 可以互粉交流一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