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可能见过这样的人,他们勤洗澡、讲卫生,但脖子上总有一层像泥一样的黑色“污垢”。
就像这样↓↓
这些人大多数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胖。
为什么皮肤会有这样的变化?是否需要就诊?“黑化”的皮肤还能变回来吗?《生命时报》采访专家,为你一一解答。
本次受访专家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李全民、浙江省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 陶小华。
其实,脖子上出现类似污垢的“泥”,是一种皮肤病,叫做黑棘皮病。它是在特定部位出现从浅棕色到黑色的色素沉着,皮肤具有以下特点:
出现暗黑色橘皮样改变,或天鹅绒样的增厚;质地较柔软,常呈对称性;摸起来有颗粒感,较粗糙。
皮肤乳头状赘生物易发生在颈部、腋窝、腹股沟、大腿内侧、女性乳房下等皮肤皱折部位,有时也会出现在面部、肘前、腘窝、手掌等处。
//
医生提醒,这种皮肤病本身对身体并没影响,但它反映身体内部代谢出现问题,很可能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高胰岛素血症或胰岛素抵抗。
数据显示,约15%的2型糖尿病患者会发生黑棘皮病。黑棘皮病常是糖尿病的先兆,可出现在部分糖尿病前期患者身上。
胰岛素是由胰脏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
若人体摄入大量食物,身体为了稳住血糖,便会多分泌胰岛素,时间一长,接受胰岛素信号的受体变得不灵敏,胰岛素无法与受体结合,这就是“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超标后,就会导致高胰岛素血症,长期的高胰岛素血症也会加剧胰岛素抵抗,形成恶性循环。
研究认为,过多的胰岛素会在外周组织与一种受体相互作用,刺激皮肤角质细胞和纤维母细胞增殖,进而导致黑棘皮病。
黑棘皮病和不讲卫生完全没有关系,以下几种原因才是“罪魁祸首”。
一是血糖出问题。
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已经高出正常血糖,但并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发展为2型糖尿病后,出现黑棘皮病的可能性较大。
二是内体代谢紊乱。
代谢综合征是以肥胖、高血压、血脂和血糖代谢紊乱为特征的临床症候群,也会导致黑棘皮病。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发布的《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符合3项或3项以上者即可诊断为代谢综合征:
1、男性、女性腰围分别大于等于90厘米、85厘米;
2、空腹血糖大于等于6.1毫摩尔每升,或先前已诊断为糖尿病;
3、收缩压大于等于130毫米汞柱和舒张压大于等于85毫米汞柱,或先前已诊断为高血压;
4、空腹甘油三酯大于等于1.7毫摩尔每升;
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小于1.04毫摩尔每升。
三是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种内分泌疾病,会导致激素的分泌异常,引起黑棘皮症。
它主要是由于患者体内雄激素增加,雌激素减少引起的,常伴有皮肤油脂分泌过多、多毛、痤疮、月经异常不孕等症状。
四是恶性肿瘤。
若皮肤变黑的范围较大,四肢及黏膜常受累,皮损严重,色素深,常出现瘙痒,此时要考虑是否为恶性黑棘皮病。这种情况几乎均伴有内脏肿瘤,大多是腺癌,胃癌较多。
五可能是服药所致。
某些药物也会让局部皮肤变黑,出现黑棘皮病,比如烟酸、糖皮质激素、胰岛素、口服避孕药等。
六是遗传因素。
黑棘皮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遗传缺陷为发病基础,大部分黑棘皮病患者有家族遗传史。
变黑的皮肤还能恢复吗?
黑棘皮病本身是一种良性疾病,除了影响美观外,通常没有不适的症状。
导致黑棘皮病的病因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病因治疗、药物治疗和对症治疗。局部皮损者,可用激光、手术、电灼治疗。
对于肥胖者或黑皮肤的成人来说,伴随体重下降,皮损可完全消退,色素沉淀也会有所缓解。
控制好血清胰岛素水平,多多锻炼,减轻体重,这些干预往往能起到改善效果。
药物引起的黑棘皮病及时停用可以致病药物,去除病因。
恶性黑棘皮病患者,应及时就医,查找是否存在内脏肿瘤,治疗原发疾病。
皮肤科医生会推荐外用维A酸或维生素D。对于一些过度增生的皮赘或局部皮损,也可用激光、冷冻等方式解决,但也只能稍稍改善外观。
此外,还要改变生活方式,避免或改善胰岛素抵抗等情况。
身体活动对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很大作用,可帮细胞利用胰岛素,尤其是肌肉细胞。国际糖尿病联盟曾提出建议:每周至少进行3~5天锻炼,每次至少30~45分钟。
控制每日总热量,保持三餐合理配比,并削减糖果甜食、精制谷物、肉类。
睡眠不好会使胰岛素抵抗加重,长期睡眠不好的人往往易发生高胰岛素血症。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若患者仅通过生活方式不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建议尽快就医治疗。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