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蛤蟆的油》下:电影界的莎士比亚

畅销《蛤蟆的油》下:电影界的莎士比亚

00:00
09:17

——· 关于本书 ·——

《蛤蟆的油》,作者黑泽明用平实幽默的语言,讲述了自己从一岁开始到拍摄完电影《罗门生》为止的记忆。这不是一代电影大师黑泽明为了展现自己辉煌人生的一部自传,而是他为大家展示自己如何磨练意志、遇到贵人、一步步走向成功的成长史。作者通过一个个记忆片段,让读者们了解到了电影大师的成长经历。

——· 关于作者 ·——

这本书的作者黑泽明是一位日本导演。他导演的电影《罗生门》于1950年获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此后他负责导演拍摄的多部电影都纷纷获得多项大奖。 此外,他还是史上第一位获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亚洲电影人,1999年,他被《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亚洲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为表达无限的崇敬之意,“黑泽明”词条由斯皮尔伯格、张艺谋共同撰写。《蛤蟆的油》是电影大师黑泽明唯一成长自述。

——· 本书金句 ·——

1.面对可怕的事物闭眼不敢看,所以就觉得它可怕,什么都不在乎地看它,哪里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2. 瀑布来自高处,源头之水皆平静,到此成激流。


3. 山顶的风终于吹到了我的脸上。我所说的山顶的风,是指长时间艰苦地走山道的人,快到山顶时能感到迎面吹来的凉爽的风。


4. 讨人喜欢的面孔,说话八面见光、滴水不漏的人,确实要防备,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蒙蔽。


5. 死亡临近的事实令人坐立不安,但也没有其他办法可以绕道而活。

——· 核心内容 ·——

一、黑泽明成名前作为一个普通人的生活态度


1.成长的心路历程


儿时的丰富经历塑造了黑泽明不畏恐惧、谦虚自省、沉着冷静的性格,他的许多灵感来源于青少年时期种种不同寻常的遭遇,记忆里零零碎碎的片段总能给他提供很好的素材。父母的爱好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很大,黑泽明的父亲对书法和电影的热爱,使他从小就受到了艺术的熏陶,加上童年时期的种种经历,才造就了他对艺术的敏感。


2.黑泽明在自传中揭露自己不好的一面


在担任副导演拍摄各类影片的期间,黑泽明始终改不了自己的暴脾气和固执到底的性格,也因此与同事们擦出了许多矛盾。直到他晚年,也没能改掉这两个缺点。除此之外,黑泽明还透露了他在做导演期间的种种陋习,比如吃饭狼吞虎咽、食量大、经常熬夜等。由于饮食和作息的不规律,使他几年之间模样大变,全然变成了一个油腻的中年男子。


二、作为导演,电影对于黑泽明的意义


1.迫于生计,改行做导演


他的人生可以算是曲折坎坷,他经历过战争、地震、产业兴衰,这些遭遇没有使他向生活低头,而是铸就了他独特的人生轨迹。透过他对自己的深度剖析,我们认识到了他性格方面的固执己见以及对哲学有着独特的见解。他能关注到人们不愿意直面的问题,并通过电影揭露这些问题。


2.黑泽明对工作的态度

他对电影事业的热心和执着却始终如初,不曾改变。他曾在风雪不断的二月拍外景,整个人被动僵,脸和手都被风雪吹到龟裂,但也正是因为他如此废寝忘食,全身心的投入拍摄电影的事业中,才造就了他电影大师的称号。


3.以电影的方式向人们展示自己对人性的看法以及对社会现象的解读


黑泽明的作品中有许多个性鲜活的人物,这些人物将人性表现到极致,电影《罗生门》就将人性的可悲淋漓尽致的展现在了大家面前。黑泽明通过电影让观众看到了人类的软弱和摇摆不定,向大家传递的是做人应该有信念,让自己变得更加坚强。黑泽明找到了自己身为一个导演存在的意义就是不仅要通过电影让人们寻找到人性的黑暗,而且要引领人们取得心灵上的进步。黑泽明对电影的标准也是他对自己人生的标准,敢于直视自己的丑陋才能摆脱丑陋,成为更好的自己。


撰    稿:小 葵      

讲    述:阿 成

- END -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