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唐/杜甫

《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唐/杜甫

00:00
06:56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杜甫时在夔(kui)州。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失去严武的依靠只好离开成都草堂,南下夔门,某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写成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好,咱们来看看这首诗:
诗的首联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
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悲秋”两字写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到此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而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加上来,让诗人的艰难潦倒之苦,白发多病之忧,借酒消愁却买不起酒的感受更凄苦无助。
咱们在诵读这首诗时可以用沧桑凄苦的情绪来诵读,咱们试试吧: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majf芳华

    登高这首诗最能代表杜甫诗中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浑涵汪茫的七言律诗。喜欢这两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流传千古!

  • 行简奶奶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仿佛看到诗人仰望无边无际,萧萧而下的树叶,俯视着涛涛不绝,奔流不息的江水,感叹着时光飞逝,壮志难酬的场景。

  • 桦林春韵

    落木

  • 桦林春韵

    无边落不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气势磅礴,可谓古今独步,句中化境之妙

  • 桦林春韵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句是出神入化之笔,气势磅礴,意境雄浑!前人谓之“古今独步”“句中化境”,实在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