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苹果有点麻烦。因大股东对公司盈利状况不满,他们突然在股东大会前夕发起动议,要求大会罢免库克的董事职务。
乔布斯去世后,库克接过权杖。苹果在库克的治下,进入了全盛时期,市值翻了10倍,净利润超千亿,牢牢掌控着全球高端电子产品的消费市场。
2022年,受疫情影响,中国的供应链出了问题,让苹果第四季度的利润下降了13%,创下7年来最大跌幅。股东们要求库克将供应链搬离中国,避免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库克也照做了,分别在印度和越南开办了新厂,计划将30%的产能从中国转移出去。
但美国股东责备库克速度太慢!要他尽快把50%的产能迁出去。库克拒绝了此要求,他表示:印度和越南的工厂无法达到苹果的标准,慌慌张张把产能转出去,只会损害苹果的竞争力。
双方矛盾由此爆发。大股东发起了罢免库克的动议。
为何库克宁愿丢了工作,也要硬顶大股东的要求?
原因一:印度工厂太坑,良品率仅50%。
如今,印度金奈的富士康工厂已有1.7万人,随着每天不断招来的新员工,预计2025年,印度富士康的规模将达7万人。
郭台铭对印度廉价的劳动力很满意,迫不及待地开始修建二期工程,扩大厂房和宿舍的规模,以尽快跟上产能爬坡的需求。
印度媒体很乐观地表示:仅需两年时间,印度便可抢走中国50%的订单。
郭台铭和印度人打得火热,不断吹嘘“印度制造”之时,库克看着印度工人生产的iPhone 14却一点也笑不出来。他谨慎地表示:“两年后,印度最多承接25%的产能。”比印度媒体自嗨的50%少了一半。
原因在于印度制造的iPhone零部件良品率太低,仅50%。
以技术含量最低的手机背壳为例,流水线上每下来两个背壳,仅有一个可以送到富士康的组装车间。富士康的印度工人手再一抖,组装不合格,良品率又下一个台阶。
虽然苹果不用为这些残次品付钱,但忽高忽低的产量,很影响iPhone的销售计划。事实上,目前印度富士康工厂的iPhone零件绝大部分依赖从中国进口。
我们站在库克的角度试想一下,彻底苹果与中国决裂的后果:把96家果链公司全移到印度,然后每家产品合格率仅为50%,96家叠加起来,等于0.5的96次方,合格的iPhone数量接近于0。iPhone口碑一夜崩塌,那才是灭顶之灾。
这些实实在在的生产过程中的问题,美国股东不会考虑。在他们看来,组装手机有手就行,中国人能组装,为什么印度人不可以?他们不知道,一台iPhone的背后,站着96家中国供应商。
原因二:苹果研发新品离不开中国。
众所周知,苹果本质上是一家设计公司,他们仅设计产品,其余的一切都从市场上购买。
而全球产业最齐全的国家就是中国,小到螺丝大到屏幕,均可生产。如果不满意,只要钱够,还可提供定制产品。
今年,苹果正在研发AR眼镜,其中有一项关键技术“微型LED”,急需中国厂商的供货。
LED电视大家都很熟悉,但要把LED用到眼镜上,屏幕的对角线距离不能超过2.5厘米,不是一般国家可以做到的。目前,只有中国和韩国有相对比较成熟的“微型LED”技术。
库克已向多家中国公司下单订购,每笔订单的数量在50-100套之间。
AR眼镜被苹果视为有取代iPhone潜力的新品,苹果多年来一直试图找到合适的供应链来实现商业化。2016年中国企业大举进军VR产业,年均投资额近百亿,积累了大量核心技术。
如果苹果想要推出商业化的AR眼镜,根本离不开中国的产业链。
苹果与中国长达十几年的合作过程中,早已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双方相互成全,苹果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健全的基础设施,生产出一流的iPhone。中国利用苹果巨大的产业影响力,培养了一批手机供应链企业。
诸如小米、OPPO、华为、vivo等国产手机能崛起,多依赖于苹果构建起来的智能手机产业链。
这样复杂的关系,打断骨头连着筋,不可能简单的一刀切。所谓苹果完全脱离中国是一道伪命题。但部分产能流失到印度、越南是事实。
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构建技术护城河,严格限制核心技术向印度、越南转移。他们想代替中国人组装手机可以,但零部件要从中国进口。
这种情况有点像日本与中国在家电产业上的关系。虽然现在中国家电品牌在非常强势,但核心技术是日本人授权使用的,我们每年要向日本人缴纳不菲的专利费。
我们在手机上也要控制上游产业链,即使芯片有困难,我们还有近百家的果链企业,他们不能去印度。
库克视察印度工厂时,一位印度高官向他抱怨说:“你们来的太晚了,如果早10年来建厂,苹果已在印度赚大钱了。”
这位印度高官的言外之意是,如果苹果早10年来印度,就不是中国培养起一批上游产业链了,而是他们。
可惜,客观世界没有如果。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