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兼治,涌流更多正能量

标本兼治,涌流更多正能量

00:00
15:15

标本兼治,涌流更多正能量

  互联网与日常生活深度融合,改变人们的沟通交流方式,也影响道德规范、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的形成。前不久,中国正能量2021“五个一百”网络精品评选结果发布,一位位网络正能量建设者、一个个正能量网络内容产品,为网络空间向上向善注入强大动力。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激浊扬清,则精神家园正能量充沛。一段时间以来,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问题成为污染网络生态的顽瘴痼疾。或是借助网络热点挑动网络对立,或是肆意制造谣言,或是躲在键盘后面施放“冷箭”,或是发动人肉搜索侵害隐私……网络暴力不仅给当事人带来身心伤害,更毒化网络风气、污染网络生态、降低网络格调,让每个网络参与者深受其害,特别是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


  有人说互联网时代最稀缺的是注意力。的确,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关注的焦点、接受的信息很大程度上影响网络生活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说,互联网阵地上正能量充沛,负能量的空间就会被压减。具体到网络暴力而言,作为一项世界级的治理难题,网络暴力背后既有错综复杂的利益链条,也有“唯流量”的内容创作导向,更有畸形价值观的传播,这些构成了网络暴力滋生的土壤。以更广阔的视野来观察,治理网络暴力既是社会治理课题,也是道德文明工程。


  治理网络暴力,需要破立并举、标本兼治,既切除病灶,也铲除病根。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围绕“道德建设迈出新步伐,网民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网络风尚更加浓厚”等目标,作出了重要部署。近年来,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培养文明自律网络行为、丰富网络道德实践,推动网络暴力治理不断从治标向治本迈进。例如,开展“中国好人”网上评议,有效弘扬网络文明;组织开展“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行动”,积极发出“青年好声音”。这些文明创建的品牌活动,广泛凝聚起向上向善的社会共识,体现了标本兼治的政策导向,必将不断提升治理网络暴力的成效、建设网络文明的质量。


  往深层次看,网络暴力时有发生,也体现部分网民的网络素养不高,适应互联网发展的网络道德、伦理有待进一步培育。一方面要持续加大正能量内容建设的力度,让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成为主流。另一方面也要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推进网络素养教育,引导广大网民尊德守法、文明互动、理性表达。与此同时,作为互联网内容的建设者、传播者,主流媒体应当发挥引领导向作用,以形式多样的内容供给、传播方式提升正能量作品的吸引力、感召力;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发挥各自优势、拓展网络道德实践模式、壮大网络正能量的版图。坚持问题导向、协同发力,才能让正能量更加充沛、网络文明蔚然成风。


治理网络暴力不可能一蹴而就,提升网络文明也需久久为功。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2022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介绍2022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情况,具体包括10个方面重点任务,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开展“清朗·打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汇聚更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我们必能消除网络暴力滋生的土壤,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

高考链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QQ、微信、B站、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大大小小的媒体每时每刻发布着各种各样的信息,由于发布者的专业素养、利益诉求、文化背景不同,这些信息往往真假难辨,看似信息丰富,却让人迷茫。

作为信息时代的青年,我们该如何辨析信息的真伪、善恶、美丑呢?请结合你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

审题:

本题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由引语式材料和写作要求构成。

所给材料提供了一个大的写作情境,即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但由于发布者的专业素养、利益诉求、文化背景不同,这些信息往往真假难辨,看似信息丰富,却让人迷茫。这一大背景,是我们生活的现实,因此树立辨别信息真伪、善恶、美丑的意识至关重要。

从写作任务角度分析,“作为信息时代的青年,我们该如何辨析信息的真伪、善恶、美丑呢”就要求在写作时不能脱离信息时代信息混杂的大的写作情境,要结合自身的生活和经验,谈辨析信息真伪、善恶、美丑的方法。

本次作文适合写议论文,写作时应观点明确,在文章的开头就亮明观点;主题是谈辨析信息真伪、善恶、美丑的方法,如首先要冷静,不能一看到让人气愤的消息就头脑发热,应理性分析信息的来源是否可靠,分析是不是某些键盘侠为了赚取流量而危言耸听或者捏造事实;然后是多看,就是多比较,然后再定论信息的真伪、善恶、美丑;必须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包括提高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及各类价值观,在生活中不断积累点滴,汇成强大思想之洪流,炼成非凡智慧,流言止于智者,学会用生活经验、所学知识等分析信息的真伪;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真、善、美的标准衡量信息的善恶、美丑等。

立意:

1. 冷静对待网络信息,理智分辨真伪、善恶、美丑。

2. 积累生活智慧,树立辨识坐标。

3.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分清信息的真伪、善恶、美丑。


范文展示

对网络信息要“先辨真伪,再论是非”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的今天, 互联网技术得到迅速普及并逐渐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网络已成为人们吸取知识、增长才干、娱乐生活的重要平台。而作为信息时代的青年,我们该如何辨析信息的真伪、善恶、美丑呢?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近期本土疫情零星散发和局部聚集性疫情交织叠加的态势,让人们心中的弦再次绷紧,新冠疫苗接种开放网站预约、凭社保卡可领疫情补贴等新发谣言也随之而来。去年的疫情防控中,从气溶胶传播的讨论到双黄连抢购风,舆情几度反转,提醒“吃瓜群众”需要在熙熙攘攘的网络围观中保持理性。

不只是有关于疫情的谣言,近年来的舆论反转事件不少,甚至有秒打脸的情况出现。从“罗冠军被诬陷强奸”,到“鲍某明涉嫌性侵未成年养女”等案件,都经历了舆论的“反转”。回溯相关舆情发酵与扩散的过程,各种基于想象的推理、基于立场的判定和基于情绪的讨伐喷薄而出,甚至借助网络实施人身攻击。这些例子证明,一旦公共理性的底线失守,难免会冲击到社会秩序的良性运行。

舆论场里,从来都是各种意见并存。不同观点的呈现和交锋,代表着大众对公共事务讨论的意愿上升。毋庸置疑,舆论监督有利于推动各级政府转换管理职能和创新社会治理,但是在不断“证伪”和“求真”的动态过程中,唯有理性客观的参与和表达,方有利于事实的进一步理清、监督的推进、制度的完善和治理的提升。

日前传得沸沸扬扬的湖南“22岁女子乘网约车后失联”消息,得益于警方的权威通报、平台方的及时回应以及网友们的客观理性,舆情很快趋于平息。在公众的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热情高涨之时,网络被寄寓着太多的社会期待。人人都可以是“记录者”,也都可以是“评论员”,更需要大家秉持客观之心,在纷繁的网络信息中保持理性。同时,也意味着行政机关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和质疑,提高权威信息的发布效率,让真实信息努力“跑”在小道消息乃至虚假信息前面。

哲学家康德说,判断力是联结知识与道德、必然性和自由之间的桥梁。众声喧哗的时代,拥有理性客观的判断力,比拥有海量信息更为重要。期待多次的舆情反转,能引起人们更多的理性思考,让舆论场保持兼听则明的包容,为基于科学和事实的理性表达留下更多空间。先辨真伪,再论是非,对于引发争议的舆论事件,网友们先别急着站队,给还原真相多一点时间。

附:7个“网暴”事例

1.


近期,东航发生坠机事故,132人失联。小月的小姨静静在失事航班上。小月制作了一个缅怀小姨的抖音视频,主要由一些截图构成,并未暴露隐私信息。该视频发布后,上了热门推荐。


目前,视频的点赞数有五千多,评论有六百多条。在众多评论中,绝大多数网友表达了对空难的悲痛之情、对静静的惋惜之情以及对乘客家属的支持。小月透露,就在这条视频下面,个别网友自23日晚开始对家属进行持续的“猛烈攻击”,质疑家属发视频行为和动机。最戳肺管子的,无疑是骂小月“抖音守孝”的这一条。


2.


2022年1月24日凌晨,于社交媒体发布近7000字遗言《生来即轻,还时亦净》后,15岁的河北邢台寻亲男孩刘学州在海南三亚服药自杀,后经抢救无效去世。在刘学州的长篇遗言中,他自述了出生便被父母卖掉做彩礼,四岁养父母双亡,上学遭遇校园侵凌和男老师猥亵,寻亲却被二次遗弃,以及因亲生父母颠倒黑白被网暴等坎坷经历,并希望人贩子、亲生父母和对自己实施网络暴力的人得到应有的惩罚。


刘学州之死,引发社会关于“谁该为刘学州的死亡负责”的讨论。网络暴力也再次成为舆论焦点:什么是网络暴力?网络暴力为何屡禁不绝?又该如何制止网络暴力?

3.

央视评成都确诊女孩信息遭泄露:对疫情焦虑不该成为网暴的理由

近日,成都确诊的20岁女孩个人信息遭泄露,引起热议。去除少数恶意成分,这也或多或少折射出人们对疫情出现的焦虑感。转发提醒:现在,不是把注意力过度放在个别病例上的时候,我们应保持平和心态和理性态度,绷紧防疫意识不放松!


4.

在2012,陈凯歌制作了一部关于“网络暴力”的电影《搜索》,影片说高圆圆扮演的叶蓝秋被发现患有淋巴癌,情绪低落。在回家坐公交车的路上,没有给老人让座,被一群人下车。这一幕恰巧被实习记者拍下并上传到网上。所以,一个“网络审判”对叶蓝秋开始了!网友通过人肉搜索和诽谤教这个“不给老人让座的女人”。叶蓝秋的道歉视频被搁置。最后,叶蓝秋自杀,真相也被曝光,记者、同事和网友开始道歉,但叶蓝秋再也听不见了。


5.

网络暴力题材电影《无形杀》是王竞继《一年到头》后再次关注和反思社会热点问题,他将视角投入到虚拟世界中。《无形杀》中,印小天和汤嬿扮演一对因网游而熟悉进而慢慢发展到婚外情的网友,汤嬿的丈夫发现她的不忠后,将其聊天记录上传到网上泄愤,进而被网友“人肉搜索”,悲剧就这样发生了。


6.

高铁扒门女子,因为无知、任性而受到了相应的行政处罚和舆论谴责,但越演越闹的“舆论场”却让其个人信息被网友“人肉”,生活因此受到的冲击已远远超过其所犯下的“拦高铁”之错;网上炫富的女律师,“年少不懂事”,已经被行业警告,本人也发表了致歉声明,但“人肉”她的网友似乎并不甘心,妄图继续曝光她的隐私生活。


7.

2020年7月,浙江杭州28岁的吴女士去小区驿站取快递时被郎某偷拍,之后郎某、何某分别饰演吴女士和快递员两个角色,炮制暧昧聊天记录发到微信群。8月7日,接到朋友传来的截图后,吴女士报警。随后,郎某、何某二人被行政拘留9日。然而,谣言并未停止,网上的不实信息仍在传播,吴女士要面对网友辱骂和同事议论,不得已她从原单位离职。接下来的几个月,找工作被拒,被确诊抑郁……


10月26日,一直生活在谣言阴影下的吴女士委托律师向余杭法院提起诽谤罪的刑事自诉。吴女士称,“绝不退缩,绝不和解,赔偿可以一分不要,但要追究对方刑责。”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