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会议纪要:加息不停步,美国经济“不着陆”观点升温

美联储会议纪要:加息不停步,美国经济“不着陆”观点升温

00:00
06:35
芝商所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会议纪要公布后3月加息50个基点的概率已经从前一天的12%升至27%,加息25个基点的概率则降至73%。对于终端利率的定价已经接近5.30%,较1月低位上升近45个基点,且市场基本排除了年内降息的可能性。
图片
美联储仍警惕通胀风险
在1月的议息会议决议声明中,美联储在本轮加息周期中首次提及通胀放缓。最新会议纪要显示,与会者一致认为,委员会在过去一年中在货币政策方面采取了充分的限制性立场并取得了重大进展。尽管有迹象表明,政策立场的累积效应已开始缓解通胀压力,但通胀仍远高于委员会2%的长期目标,劳动力市场仍然非常紧张。
与会者普遍认为,通胀前景的上行风险仍然是决定政策前景的关键因素,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在通胀回到正轨以前,保持限制性的政策立场是合适的。过去三个月收到的通胀数据显示,月度价格走势令人欢迎,需要更多证据表明,在更广泛的价格范围内取得了进展,才能确信通胀正在持续下降。
纪要称,几乎所有与会者都认为,将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提高25个基点是合适的。
不过有“少数”官员赞成加息50个基点,或者他们本可以支持这么做。“一些”美联储官员表示,如果利率水平不足以减缓经济增长,这可能会阻止最近在减缓通胀方面取得的进展,并导致通胀在更长时间内保持在美联储目标之上。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实现委员会最大就业和价格稳定的法定目标的代价将更大。
纪要称,有美联储官员表示,过去几个月金融环境的一些指标已经宽松。市场参与者对通胀将迅速下降的信心增强,似乎导致市场对短期之后联邦基金利率路径的预期下降,这可能需要采取更严格的货币政策立场。
美联储官员评估了金融系统在加息周期中的表现,认为商业房地产、非银行金融公司以及作为全球信贷体系支柱的美国国债市场的有序运行等方面存在潜在的漏洞。有官员提及美国国债市场有序运行的重要性,并强调了继续解决与市场韧性相关问题的重要性。
美联储也对债务上限问题感到担忧。“许多与会者强调,延长提高联邦债务限额的谈判可能会对金融系统和更广泛的经济构成重大风险。”
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正朝着周期终点前进,同时放慢步伐以便更谨慎地接近达到利率目标。在通胀没有进一步放缓的情况下,对终端利率持开放态度。
“一些”美联储官员认为,随着继续努力遏制2022年飙升至40年高点的通胀率,今年美国经济衰退的风险有所升高。“与会者看到经济活动、劳动力市场和通胀前景相关的不确定性依然很高。”
3月加息悬念再起
Oanda高级市场分析师厄拉姆(Craig Erlam)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有迹象显示通胀正在缓解,但降低通胀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消费者支出弹性是经济健康的一个积极迹象,但需求回暖可能会加剧通胀压力,进而会引发美联储采取更积极的行动。
美联储已经出现了两个支持加息50个基点的声音。克利夫兰联储主席梅斯特(Loretta Mester)表示,在1月会议上已经看到了一个令人信服的理由,可以保持12月的加息幅度。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James Bullard)表示,他希望尽快将利率提高到略低于5.5%的水平,避免出现上世纪70年代的一幕。
厄拉姆告诉记者,随着利率上升,美国经济出现了冷热不均的情况,以制造业、房地产为代表的受货币政策影响较大的行业已经陷入萎缩的泥潭,而劳动力市场和服务业活力则继续保障了经济扩张,随之而来的薪资增长也成为了美联储眼中推高物价的威胁,政策持续收紧也给经济带来更多不确定性。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华尔街将今年美国经济路径分为三个方向:硬着陆、软着陆和不着陆。近期不着陆的观点有所升温,仍然火热的劳动力市场和健康的消费者被视为经济增长的燃料。认为衰退的观点同样不少,加息叠加效应及美联储政策过度的担忧,收益率曲线进一步倒挂及美联储衰退模型让市场紧张。
牛津经济研究院高级经济学家施瓦茨(Bob Schwartz)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最新的就业和通胀数据不会让美联储满意,经济韧性也给了他们进一步行动的信心。不过他依然对今年美国经济持谨慎态度,认为情况既不像去年晚些时候那样可怕,也不像现在看起来那样充满活力,年末的数据容易受到季节性因素调整影响。随着利率达到5%,到第二季度,经济活动明显放缓,预示着下半年将出现轻度衰退。
高盛首席经济学家哈齐乌斯(Jan Hatzius)近日也预计美国将进入衰退,只是暂时还没有迹象表明这一点。市场对低通胀前景的预测是超前的。虽然通胀正在下降,但在未来两年内,它不会回到美联储2%的通胀目标。 “我们确实预计美联储会比市场预期做得更多。”他说。
施瓦茨预计,尽管通胀峰值很可能已经过去,但在经济逐步进入衰退之前,反通胀进程很难获得更多动力。美联储正在展现进一步鹰派倾向,下一次会议发布新的利率和经济预测时,这种倾向可能会变得更加准确。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