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第18课第一节科技文化成就

第六单元第18课第一节科技文化成就

00:00
07:58
第六单元第18课第一节科技文化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重视科学技术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许多研究成果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文化事业也不断发展,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用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变迁,见证了时代的进步。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5周年而排演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一经演出,便广受欢迎。1964年10月16日,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参与作品创作和演出的人员。也正是这一天,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消息传来,会场沸腾,举国欢庆。新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成就非凡,原子弹和《东方红》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从“两弹一星”①到漫步太空
1964年10月16日,在我国西部戈壁,伴随着一声霹雳巨响,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宣告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毛泽东就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我国航天技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1970 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1999年11 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人物扫描
钱学森,早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后赴美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在美国从事教学研究工作。他于1947年被麻省理工学院聘为教授,是国际知名的火箭专家。他于1955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人物扫描
邓稼先,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47年赴美留学,1950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1958年的一天,在二机部部长办公室里,邓稼先接受了一项特殊任务:研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中国自己的原子弹谈何容易,那时中国还没有进行这方面的研究,缺乏资料,外国的研究成果又都严格保密。邓稼先说:“天底下的路都是从无到有走出来的。”后来,他和许多科学家同心协力,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成功。
邓稼先一生从事原子弹研究,积劳成疾,身患癌症,于1986年逝世。研制原子弹是国家机密,所以邓稼先一生都默默无闻地工作和奉献着,直到逝世后,他的名字才广为人知。相关史事
1986年,根据王淦昌、王大珩、杨嘉墀、陈天芳允等科学家的建议,我国制定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863计划”,选择生物场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等领域为高拉技术研究的重点,促进高技术研究的发展。1997年,我国制定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即“973计划”,围绕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材料、综合交交叉与重要科学前沿等领域展开研究,推动基础科学研究的发展。此外,国家还制定了重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火炬计划、星火计划等多项科技发展计划。在这些计划的推动下,我我国取得了一大批先进的科技成果,培养了优秀科技人才,科技研究水平不断提升。材料研读
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
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结合材料,想一想:当时的中国为什么要下决心发展“两弹一星”?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