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在今天为何热度依旧?

古典诗词在今天为何热度依旧?

00:00
03:41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近期热播的《2023中国诗词大会》,围绕燃、寒暑、心动、天下、十年等关键词展开,品味着点滴欢喜与万千滋味,勾勒出千里江山与家国豪迈,让观众与诗词再一次相遇。回顾《中国诗词大会》走过的8个年头,从飞花令到诗词接龙,再到“云中千人团”,节目形式不断变化,进一步引发人们思考:古典诗词为何魅力不减?传统文化如何才能深入人心?

古典诗词,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从牙牙学语的孩童、建筑工地的农民工,到穿梭街头的外卖员、科研一线的工程师,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从历史深处走来的文字,沁润着生活的方方面面。一餐一食中对生活的体悟,阖家团圆时对幸福的期盼,寒来暑往间对自然的亲近,桃李花开处对师长的感恩……都让生活充满了诗意的惊喜。

在《2023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有来自基层的消防战士、民航机长、铁路上水工、窗帘安装工,他们在每一次自信抢答中诠释着“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含义。无论多大年纪、何种职业、身处怎样境遇,人们都渴望得到精神慰藉。只要喜欢诗意的生活,每个人都能在“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喜悦中、“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希望里,在李白的豪迈、杜甫的沉郁、陶渊明的恬淡中汲取营养,用古老诗句激活骨子里的文化基因,建构精神沃野中的希望家园。

面对内蒙古草原的美酒羔羊时想起“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品尝彩云之南的菌子时吟哦“石罅青蛇湿,风榸白菌干”……在节目现场,“百人团”用诗词介绍家乡美食。这是诗词赋予生活的独特美感。走进诗词不是为了附庸风雅,而是要从历史文脉中汲取精神力量。从看似遥远的诗文中寻找情感共鸣,我们就能更好认识自然的风花雪月、感受人生的离合悲欢,将积淀千年的智慧作为参照系,在困境中、迷茫时,从中寻找攻坚克难的底气、心怀天下的志气、寒梅立雪的骨气、踏浪前行的勇气。

从浩如烟海的诗词歌赋,到深邃厚重的经史子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尽管欣赏古典之美不限人群,但理解古人哲思却存在“门槛”。悠远的历史,迥异的生活,古奥的文字,以及词句中的微言大义,都带来了理解上的困难。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文化节目的热播,为初学者叩开了解传统文化的大门,而与千古圣哲神交,还需积年累月、一以贯之的努力。

从李贺的“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到白居易的“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古人曾想象过站在地球之外回望地球的景象。如今,这样的诗意想象已走入现实,中国人已经可以在自己的空间站里长期驻留。读过古人这些诗词,对中国空间站的宇宙级浪漫或许会有更深的理解。当每个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体悟诗词之美并从中收获进步时,诗词就不再是读书时的“死记硬背”、考试时的“绞尽脑汁”,而将化作我们的生活情趣、处世智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