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一小学启动作业“九点熔断机制”,专家:作用有限,不具普适性

江苏一小学启动作业“九点熔断机制”,专家:作用有限,不具普适性

00:00
03:42

近日,江苏常州市一小学在校内启用作业“九点熔断机制”,即超过晚上9点无条件停止作业,旨在保障学生充足的睡眠。此举措引发许多家长关注。那么,这样的机制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有怎样的意义,是否能够帮助学生减负?极目新闻记者就此采访了学生家长与专家。

家长:家校合作是关键

据现代快报2月13日报道,近日常州市博爱小学向校内家长发出通知,为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保障学生充分的休息时间 ,该校将严格控制作业总量与时间,并于本学期启用作业“九点熔断机制”,即超过晚上9点无条件停止作业,未完成的作业隔天也不用补做,旨在保障学生充足的睡眠。学校希望老师提高课堂效率,精选课后作业。

2月14日,极目新闻记者从博爱小学工作人员处了解到,该校确在实行作业“九点熔断机制”。

晚上9点后无条件停止作业,这样的举措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有怎样的意义,是否能够帮助学生减负?就此,记者采访多名小学生家长,受访者表示“作业熔断机制”有利有弊。其中来自广州的陈女士表示,女儿正在上五年级,对于老师布置的各科作业,在晚上9点到9点半前可以搞定。“有时候写作文,就会花多一点时间。”她说,“其他时候抓紧一些,9点钟之前可以完成作业。”

对于作业“九点熔断机制”,陈女士认为,这一举措的初衷是好的,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休息,老师可能会尽量地精简作业,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但与此同时,也要分情况讨论。对于比较自觉的学生来说,他们会争取在9点之前完成功课,进而提高其学习的效率。但对于不想学习、不够自觉的学生来说,该机制可能会变成他们不完成作业的一个借口,只要一直拖延到9点钟,就不用做了。因此如何去落实这个机制,对于家长来说可能会有些头痛。

陈女士认为,该机制推行是没有问题的,但家校如何合作,让作业完成得更好,学生也休息得更好,是一个问题。对于老师来说,如何布置作业,也会成为一个考究的学问。

而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看来,学校采取作业“九点熔断机制”的措施,本身只是一个外在的刚性时间要求。他在接受极目新闻采访时表示,要真正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需要建立一个体系,关键是从教育评价体系和学校均衡发展两个方面来突破。

因此规定学生几点以后不能做作业,只能说是一个表面的措施,不能解决“减负”的根本问题。追根到底,还是要学校本身提质增效,然后学生、教师在教学当中获得更大的自主性。在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不同的孩子是不一样的,不要用单一的标准去评价所有的孩子,这才是根本性的问题。

要求孩子九点以后就不做作业了,只是表面措施,该措施在孩子压力过度,或有极度压力条件下,固有其作用,但是当孩子不处于极度压力的情况下,其作用有限,也并不具有普适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