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的核心:先胜后战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两军对峙,你要先管好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当然,对方也懂兵法,也晓得立于不败之地。这就看谁先失误,如果双方都不失误,就一直熬下去,看谁的粮草多。一旦对方露出破绽,有隙可乘,就要猛扑过去,一击制胜。“不可胜在己”,要立于不败之地,完全在于自己,跟别人没关系。“可胜在敌”,看敌人什么时候失误。所以《唐太宗李卫公问对》说:“古今胜败,一误而已。比如弈棋,一着失误,满盘皆输。”就像下棋一样,错了一步,被对方抓住了,你天大本事也救不回来。如果对方是个笨蛋,没看出来,那就乌龙对乌龙继续走“去,也是你来我往,杀得可歌可泣。敌人失误的时候,你不要错过。敌人不失误呢,当然也不是干等着,就想办法勾引他失误。所以李世民说所有兵法就一句话:“多方以误。”想各种办法引他失误。所谓兵不厌诈,“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所有的诡诈全在这儿。因为大家都熟悉兵不厌诈,所以很多人认为诡道是兵法的核心,用兵就是诡诈。非也,所有的诡诈,都是为了调动敌人,不是自己的基本面。对方不上你的钩,你诡诈也没有用。你不上他的钩,他诡诈也是白表演。《孙子兵法》真正的核心在于下面这句话: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打胜仗的军队,总是先获得胜利地位,获得取胜条件之后,才投入战斗。而打败仗的军队,总是冲上去就打,企图在战斗中捕捉机会侥幸获胜。先胜后战,在取得压倒性优势的前提下作战,绝不心存侥幸,这就是孙子的思想。有人会说,你这是强者的兵法,弱者怎么能有压倒性优势呢?创业者怎么能立于不败之地呢?这样理解就错了,这不是强者的兵法,而是所有的兵法。弱者怎么能有压倒性优势,就是形成局部优势,所谓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孙子兵法》说:“善战者无智名,
无勇功。”什么样的人能胜呢?孙子总结了:“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修道保法,胜败之政,是讲政治,讲纪律。政治上人民拥戴你,纪律上秋毫无犯。这可一点也不是诡道了。
高见,兵法其实也有社会实践可以借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