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胜了敌人你就赢了,关键是你自己变强了还是变弱了原文
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韫,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攻城是下策,不得已而为之。“修橹轒韫”,“橹”是大盾,可以挡住整个身体的。“轒韫”,是一种四轮的攻城车辆,蒙以皮革,算古代的装甲运兵车吧,里面可以藏几十人,一直推到城墙下。其他器械,如飞楼、云梯、板屋、木幔等等,准备这些东西至少得三个月。“距堙”,是土方工程,堆土为坡,可以登高和守城的士兵作战。其他工程如挖地道、搭桥越壕、运土填壕等等,作这些准备也得三个月时间。攻城是个慢功夫,是个细活儿。如果大将是个急躁性格,搞“蚁附”战术,士兵死了三分之一,还攻不下来,那是灾难性的。“蚁附”,顾名思义,就是步兵密集强攻,像蚂蚁一样往上爬。城楼上的招待,就是矢石汤火,射箭、扔石头、倒开水、倒滚油,再给你点火。蚁附又叫“蛾傅”,飞蛾扑火,倒也形象。所以攻城是非常惨烈的,是下策的下策的下下策。孙子的思想,一贯是赢不赢先别说,关键自己先别输。胜了敌人不等于赢了,关键你自己是变得更强了,还是更弱了。别得不偿失,别草菅人命。攻城不拨的典型案例,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攻盱眙。或许是少数民族兄弟比较豪放,他去攻人的城,倒玩潇酒,先派使者进城找刘宋守将臧直要酒喝。臧直也不客气,拿几个瓦罐来,叫大家伙尿几泡尿给他送去。拓跋焘大怒,即刻下令攻城,士兵轮番攀登,退后者杀!结果呢?攻了一个月,士兵尸体堆到城墙那么高,死者过半,还杀了自己的先锋官高梁王,城还是没攻下来。拓跋焘见伤兵满营,疾疫甚众,又怕被人断了退路,只得饮恨解围而去。民国名将傅作义,以北平和平解放而闻名。事实上,他的将名,是中国守城第一将,最能守城。成名作是涿州之战。直奉大战,奉军得胜,但他率一支孤军坚守涿州城,内无粮草,外援断绝,就是不投降。奉军五万人攻他几千人,攻了两个月,攻城总指挥张学良,飞机大炮燃烧弹各种狂轰滥炸,恨不得把涿州城都轰平了,傅作义还在打!久攻不下让奉军首领张作霖不胜其忿--这不科学!他可没有下令蚁附之,他要给傅作义整点高科技。张作霖给城内轰进去五百发毒气弹。毒气之后奉军再攻上去,傅作义还在打,还是把他们打退了。张作霖也服了,跟张学良说:“这小子不投降,咱们也别打了,围起来,把他饿死!”这时候阎锡山看也没什么打的必要了,给傅作义指示,要他议和。傅作义得了领导指示,这才和张学良签了和议,接受整编。后来林彪打长春,就用了张作霖的饿字诀,围而不打,把国军饿投降了。
打卡听书
占个沙发继续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