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集 | 父亲严苛,兄弟励精图治

第二集 | 父亲严苛,兄弟励精图治

00:00
05:12




1915年,17岁的陈延年与13岁的陈乔年离家来到上海,长期不在父亲身边的兄弟俩总算和父亲团聚。然而,迎接兄弟二人的不是锦衣玉食的舒适生活,而是父亲对他们自立自强的严苛教育。在陈独秀看来,该是让儿子们闯荡人生的时候了。


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陈独秀一向坚持的理念是“少年人生,听他自创前途可也”,他决意不让两兄弟住在自家寓所,而是给很少的生活费,让他们寄宿在《新青年》杂志发行所店堂的地板上,半工半读。对此,陈独秀同好友汪孟邹在谈到杂志时说:“新青年旧青年间有绝对鸿沟。我主张新青年要身体强壮,斩尽做官发财思想,自力创造幸福,不以个人幸福损害国家社会。”汪孟邹听后说:“你把延年、乔年放到外边,大约是这个思想的实验吧。”陈独秀点头:“他们到外面住,不是坏事。我向来主张靠自己力量创造前途。”


毫无疑问,父亲这一看似“绝情”的做法恰恰塑造了延乔兄弟俩独立、坚毅、肯吃苦的品格。当时,兄弟二人白天在外做工谋生,晚上在法租界巡捕房附设的法语班学习法文,勤工俭学。不管冬天、夏天,延乔兄弟俩都只穿一件夹衣,饿了就吃冻硬的烧饼喝点自来水充饥。生活越艰苦,兄弟二人就越发珍惜学习机会,他们立志要“自创前程”,奋发学习。1917年,延乔兄弟俩先后考入了上海著名的震旦大学,一个读本科,一个读附中,继续学习法语,同时也学习其他课程。同年,陈独秀应当时的北大校长蔡元培之聘,赴北京出任北大文科学长,延乔兄弟俩则继续留在上海读书。


正是这段求学时期的艰苦生活,令兄弟二人始终保持着情系人民、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他们热爱劳动、热爱人民、热爱生活,他们从劳动人民中来,对劳动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身上许许多多可贵的品质,与父亲的教育、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


求学上海期间,各种新思潮、新活动,深深地吸引着年轻的陈延年、陈乔年,他们如饥似渴地阅读当时能够找到的各种介绍新思想的新书刊。“五四运动”期间,陈独秀在北京因散发传单被捕,同乡潘赞化问陈延年是否知晓此事。陈延年淡然答道:“已有所闻。”潘赞化疑问:“你们兄弟俩对此有何看法?有无担心害怕?”陈延年的回答斩钉截铁:“既作不怕,怕则不作,况这次学潮,含有无产阶级斗争之意义,千古未有,空前复杂的情况下,危险乃意中事,亦分内事,志士仁人,求此机会作光荣牺牲而不可得,有何恐怖之可言?”


可以说,对于延乔兄弟来说,父亲的教育不仅是生活上的自立自强,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寻——沿着父亲陈独秀的足迹,陈延年、陈乔年逐渐成长为名副其实的新青年,即将正式开启进步青年的人生。


指导 | 肥西县委宣传部

文稿 | 喜马拉雅安徽 夏蓉

主播 | 汪勇

审听 | 喜马拉雅安徽 温在飞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