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播半月,《大侦探》第八季始终不温不火,虽在同期网播综艺中数据不算很差,但相较于此前几季的火爆,还是落寞了许多。作为国内推理综艺的领头羊,这样的境况,究竟是源于观众的审美疲劳,还是节目的转型进入了瓶颈期?
播出八季,从全民推理到不温不火
2016年3月,《明星大侦探》第一季横空出世。在当年有《奇葩说》《吐槽大会》《火星情报局》三大现象级网综的情况下,它凭借高口碑跻身年度十大网综。此后接连推出的高品质续集,成功打响了“明侦”品牌,不仅让它拥有了相对稳定的粉丝群体,还常常凭借节目的造梗能力出圈。
“山东鸡”“芳心纵火犯”“这是另外的价钱”“狗头侦探”“不祥的预感”“NZND男团”……这些来源于“明侦”的热门梗,跨越圈层成为许多网友的热议话题。参演嘉宾在节目中所扮演的角色,也给大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再加上《名侦探俱乐部》《名侦探学院》《南波万的聚会》《侦心侦意新春演唱会》等衍生节目,“明侦”成为少数形成了“宇宙”的国综IP。甚至于,这档明星推理真人秀,让剧本杀游戏逐渐被大众所熟知,也带火了其官方合作App“我是谜”。一时间,剧本杀成为年轻人社交娱乐的重要选择之一,全民推理的热潮也被掀起。
然而,“明侦”也无法摆脱国产综艺惯有的“越做越糊”的魔咒。时间来到2022年,《明星大侦探》已经播出至第七季,它的名字也变成了《大侦探》。虽然嘉宾还都是明星,但节目渐渐失去了围绕在它头上的“明星”光环。原制作团队的出走和核心嘉宾的变动,给这个不年轻的综艺带来了一场大震荡。它的豆瓣评分,首次跌破了8分。
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大侦探8》的表现,将决定着“明侦”的未来。第一案结束后,《大侦探8》豆瓣开分9.2,看似拿到了高分,但参与打分人数并不多。在近期并无热门网综的情况下,它的热播指数也未能登顶。这些都反映出节目的不温不火。《大侦探8》开播了,但粉丝期待的“明侦”,似乎并未回归。
转型失败?“明侦”将何去何从
“明侦”所面临的市场困境,早就埋下了伏笔。
作为一款推理主题综艺,它的剧本需要扎实的逻辑支持才能保证推理的有效进行,这对编剧的要求很高。《明星大侦探》总编剧曾直言,“作为编剧,从第二、三季的时候就觉得自己写不出故事了。”所以从第二季开始,观众很容易发现案件对经典IP的致敬。
但大同小异的诡计和越开越大的脑洞,无法弥补推理部分的薄弱,节目组只能在搞笑和玩梗上下功夫,虽然吸引了许多“路人粉”,但最硬核的那部分推理爱好者的审美疲劳不断加重,节目亟需引入新模式。
一方面,节目在视觉方面呈现创新,实景探案不断增多。鼓浪屿号邮轮、霄云大酒店等场景细节的精美还原,给观众带来更加真实的推理体验。另一方面,“明侦”更广泛地涉入社会议题,逐渐从“明星推理真人秀”变成了“互联网普法教育推理节目”。
虽然在第一季时,“明侦”已经透露出了明显的社会责任意识,如法制节目出身的央视主持人撒贝宁不断在节目中强调知法懂法守法的重要性,但节目组并未打出“普法”的名头。自第四季起,节目在片尾设置了《侦探能量站》环节,借玩家之口表达观点,给公众提出建议。到了第七季,节目与最高法合作推出衍生普法环节《大侦探合议庭》,把普法教育与案件推理相结合,让法官们根据故事对法条做出更符合实践的解读。《大侦探8》保留了《大侦探合议庭》环节,且第一案就直指舆论操纵、女性保护等热点命题,通过专家的专业解读,宣扬正确的价值观。
普法与推理的融合不断加深,透露出“明侦”想要跳出小众推理圈层,化身为全民向知识节目的意图,但被部分观众认为有刻板说教的意味。年轻观众希望看到的,是通过案件的内容和角色的演绎,自然而然地传递律法通识和法治信念。有足够丰满的故事,给人以有笑有泪的探案体验,才能真正触动观众。
如何在严肃话题与趣味性中保持平衡,将决定《大侦探8》能在“普法+推理”赛道上走多远,这同时也是“明侦”重回巅峰的关键。
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