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名人传【中医篇】——范蠡传

23.名人传【中医篇】——范蠡传

00:00
52:38

23.名人传【中医篇】——范蠡传


范蠡(公元前536年至公元前448年) ,字少伯,华夏族,楚国宛地三户(今南阳淅川县滔河乡)人。
春秋末期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越国相国、上将军。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
兴越灭吴,后隐去。著《范蠡》兵法二篇,今佚。 
范蠡为中国早期商业理论家,楚学开拓者之一。被后人尊称为“商圣”,“南阳五圣”之一。
虽出身贫贱,但博学多才、文武双全 。与楚宛令文种相识、相交甚深。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
之后被拜为上大夫、相国,辅佐越国勾践。他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成就霸业,
又被封为上将军。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
后定居于宋国陶丘(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南),自号“陶朱公”, 公元前448年,范蠡卒,时年88岁 。
至唐朝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配享武成王庙,被追封为古今六十四名将(武成王庙六十四将)之一   ; 宋朝时期,配享武庙。
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因范蠡一生艰苦创业、三致千金, 又能广散钱财救济贫民且淡泊名利的商人形象,以及巨大的经商思想理论的影响力,
在范蠡去世后,逐渐被后世尊之为财神、商圣、商祖,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画像。
范蠡是范姓始祖范武子的后裔,并被视为顺阳范氏之先祖。


早年生活
公元前536年,范蠡出生宛地(河南南阳)三户邑。虽出身贫贱,但博学多才、文武双全  ,范蠡师从于计然。
公元前516年,楚国宛令文种见范蠡。
公元前511年,范蠡邀文种入越。
公元前493年,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
范蠡谏曰:“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
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越王曰:“吾已决之矣。”遂兴师。
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栖于会稽。吴王追而围之 。
勾践兵败西于会稽山,始重用范蠡、文种等。
越王谓范蠡曰:“以不听子故至于此,为之奈何?”蠡对曰:“持满者与天,定倾者与人,
节事者以地。卑辞厚礼以遗之,不许,而身与之市。”勾践曰:“诺。”乃令大夫种行成于吴  。
公元前493年,勾践、范蠡君臣入吴为奴三年。
兴越灭吴
公元前490年,勾践、范蠡君臣离吴返越。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
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
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欲使范蠡治国政,蠡对曰:“兵甲之事,种不如蠡;填抚国家,
亲附百姓,蠡不如种。”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为质于吴。二岁而吴归蠡  。
范蠡还建议勾践劝农桑,务积谷,不乱民功,不逆天时。先抓经济,继而亲民,稳定社会。施民所善,
去民所恶。协调内部关系,内亲群臣,下义百姓。有人生病,勾践亲自去慰问。有人去世,
就亲自去办丧事。对家里有变故的免除徭役。一系列的措施,使百姓得到安定。为了提高军事力量,
范蠡重建国都城。在建城的过程中,范蠡建了两座城,一座小城,一座大城。小城是建给吴国看的,
而大城建得残缺不全,面对吴国的方向,不筑城墙。这样就迷惑了夫差。重视军队训练,提高士气,
增加战斗力,组织了敢死队,以最高金额奖励。为了进一步迷惑夫差,范蠡又投其所好,派人送给他最喜好的东西,
以讨夫差的欢心。还向夫差进献美女,消磨夫差的意志。


公元前486年,勾践欲起兵伐吴,范蠡劝阻。
公元前484年,吴再次伐齐,占于艾陵,越王君臣朝见吴王,君臣皆有贿赂,进一步麻痹吴人,
夫差杀伍子胥。勾践召范蠡曰:“吴已杀子胥,导谀者众,可乎?”范蠡对曰:“未可” 。


公元前482年,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
勾践复问范蠡,蠡曰:“可矣”。乃发习流二千人,教士四万人,君子六千人,诸御千人,伐吴。
吴师败,遂杀吴太子。吴告急于王,王方会诸侯于黄池,惧天下闻之,乃秘之。吴王已盟黄池,
乃使人厚礼以请成越。越自度亦未能灭吴,乃与吴平  。


公元前479年,越兴师伐吴,兵至于五湖。
公元前478年,三月,越伐吴、吴师还战于笠泽、双方夹吴松江而阵、越人大败吴师。
公元前475年,十一月越围吴、范蠡采用围而不攻的战略,令吴师自溃。
公元前473年,年底,越灭吴,夫差自杀。


功成身退
公元前468年,越王实现霸业,范蠡即泛舟五湖。
范蠡事越王勾践,既苦身戮力,与勾践深谋二十馀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
北渡兵於淮以临齐、晋,号令中国,以尊周室,勾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
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
为书辞勾践曰:“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於会稽,所以不死,为此事也。
今既以雪耻,臣请从会稽之诛。”勾践曰:“孤将与子分国而有之。不然,将加诛于子。”
范蠡曰:“君行令,臣行意。”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於是勾践表会稽山以为范蠡奉邑 。
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
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种见书,称病不朝。人或谗种且作乱,
越王乃赐种剑曰:“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种遂自杀 。


经商致富
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
以为相。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乃归相印,
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而怀其重宝,间行以去,止于陶,以为此天下之中,交易有无之路通,为生可以致富矣。
於是自谓陶朱公。复约要父子耕畜,废居,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居无何,则致赀累巨万。天下称陶朱公  。
寿终正寝


楚惠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48年),范蠡卒,时年88岁  。至唐朝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始配享武成王庙,
被追封为古今六十四名将(武成王庙六十四将)之一   ; 
宋朝时期,配享武庙。因范蠡一生艰苦创业、善于经营理财、三致千金, 
又能广散钱财救济贫民且淡泊名利的商人形象,以及巨大的经商思想理论的影响力,
在范蠡去世后,逐渐被后世尊之为财神、商圣、商祖,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画像。




主要成就
政治成就
⑴劝服勾践保全性命;鲁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攻打越国,然而在檇李(浙江嘉兴)之战中大败,被击中脚趾,
因伤势过重,不久死去。吴王阖闾且死,告其子夫差曰:“必毋忘越!”(《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公元前494年,
勾践听说吴国日夜演练士兵,准备向越国报仇,打算先发制人,再来个檇李大捷。
南阳人范蠡力谏:天道要求我们盈满而不过分,气盛而不骄傲,辛劳而不自夸有功。勾践不听范蠡劝谏,执意出兵。
范蠡预料此战凶多吉少。果然,越国遭遇会稽山大败。范蠡劝勾践答应吴国的任何条件以求保全性命,
“卑辞厚礼以遗之,不许,而身与之市。”而吴王没有听伍子胥“今不灭越,后必悔之”的进言,罢兵而归。


⑵动摇夫差起恻隐之心:按照吴越双方议和的条件,越国战败过了两年,越王勾践将要带着妻子到吴国当奴仆,
他想带文种。范蠡愿随勾践同行,说:“四封之内,百姓之事……蠡不如种也。四封之外,敌国之制,立断之事……种亦不如蠡也。”
可以看出,范蠡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且具有敢于担当的高贵品格。吴王夫差想劝范蠡离开勾践,到吴国帮助夫差,
而范蠡毫不动摇,很坦然说道:“臣闻亡国之臣,不敢语政,败军之将,不敢语勇。臣在越不忠不信,今越王不奉大王命号,
用兵与大王相持,至令获罪,君臣俱降,蒙大王鸿恩,得君臣相保,愿得入备扫除,出给趋走,臣之愿也!”
这是范蠡导演、勾践出演的一出荒诞剧,演出成功对勾践的前途起了至关重要的变化。经过此事,吴王被深深地感动,
对勾践动了恻隐之心。而在政治当中,掺入了个人私情,注定夫差的结果是悲惨的。


⑶巩固军事力量,消磨敌方意志:战争之后,越国几乎跌到谷底,且其在复兴之时,要慎之又慎,切不能让吴国有所察觉。
范蠡建议勾践劝农桑,务积谷,不乱民功,不逆天时。先抓经济,继而亲民,稳定社会。施民所善,去民所恶。协调内部关系,
内亲群臣,下义百姓。有人生病,勾践亲自去慰问。有人去世,就亲自去办丧事。对家里有变故的免除徭役。一系列的措施,
使百姓得到安定。为了提高军事力量,范蠡重建国都城。在建城的过程中,范蠡建了两座城,一座小城,一座大城。
小城是建给吴国看的,而大城建得残缺不全,面对吴国的方向,不筑城墙。这样就迷惑了夫差。重视军队训练,提高士气,
增加战斗力,组织了敢死队,以最高金额奖励。为了进一步迷惑夫差,范蠡又投其所好,派人送给他最喜好的东西,
以讨夫差的欢心。还向夫差进献美女,消磨夫差的意志。




⑷卧薪尝胆,二十年磨一剑:公元前476年,伐吴的条件终于成熟了,此时夫差倾全国之力,北上中原争霸,
使国力严重消耗,后方空虚,唯独老弱与太子留守。越国经过近20年的精心准备,国力强大,范蠡建议勾践立即兴兵伐吴。
公元前473年,吴军全线崩溃,吴王夫差逃到姑苏台上固守,同时派出使者向勾践乞和,祈望勾践也能像20年前自己对他那样宽容,
允许保留吴国社稷,而自己也会像当年的勾践一样倒过来为之服役。勾践动摇了,这时范蠡站出来,陈述利弊,
平复了勾践动摇的心态。夫差自杀的时候,想念起伍子胥,认为自己愧对伍子胥,以至于造成如今的结果,遂蒙面自杀。


军事思想
⑴朴素唯物主义战略观,对于整个国家的军事战略问题,范蠡主张: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
其实这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战争观。’持盈者与天",指出了万世万物都有其自然的规律,就像日月更替,
月圆月缺一样,他提醒勾践要按照规律办事,遵守天地间自然的法则,这样才能达到战争的目的。’定倾者与人",
同样是唯物论的观点,提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的作用,人要在遵守自然规律的同时积极谋划准备,
把’人事的作用发挥到最大。’节事者与地",指出了发展生产的重要性。
在对吴国的战争中,范蠡很重视本国生产的发展,还对吴国发动了’粮食战"。强则戒骄逸,处安有备;弱则暗图强,
待机而动;用兵善乘虚蹈隙,出奇制胜。为后世称道并沿用。
⑵灵活多变的战术观,范蠡在具体的战争实践和战争指挥中,所运用的谋略十分灵活多变他主张’后则用阴,先则用阳;
 近则用柔,远则用刚。在战场上,如果要采取先发制人的战术就必须坚定不动摇,并要行动迅速,速战速决,如果要后发制人,
则要谨慎周密; 当敌人靠近的时候,可以主动示弱,引诱敌人,而后出奇制胜,当敌人距离较远时,则要以强大的气势来震慑敌人。
范蠡还主张在合适的时刻,要尽力促成主客的变化,灵活运用主客这一对矛盾来赢得战争的胜利。


⑶富国强民的国防观,范蠡说过,审备则可战,审备慎守,以待不虞,备设守固,必可应难。要想战胜别人,
首先要经过周密的准备,准备周密谨慎防守,这样才能应对未知的挑战,准备充分才会在面对危险困难时有备无患,
这表明他充分认识到了战争准备的重要性,在这一主导思想的指导下,
他提出了富国强民的国防战备观: “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行,则万物之情可得而观已。”
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就必须搞好战备物资,然而战备问题牵扯到方方面面,首先要发展生产,越国在范蠡和文种的主持下,
颁布了一系列发展生产的措施,富国强民。 


商业成就
范蠡第三次迁徙至陶丘,在这个居于“天下之中”的宋国最佳经商之地,
操计然之术(根据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人弃我取、人取我予,顺其自然、待机而动)以治产,没出几年,经商积资又成巨富。
 
⑴注意选择经商环境,把握有利时机,运用市场规律,做事有准备,不盲目。据时而动,得失均衡。
范蠡关于把握时机的全面论述很有现代价值。他的待乏原则实际上是要求经营者站在时机的面前,超时以待,就像以网张鱼须迎之方能获猎。


⑵“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知道要打仗,
所以要从各方面做好准备,知道货物何时需用,才懂得货物的价值。只有把时和用这两者的关系搞清楚了,
那么各种货物的供需情况和行情才能看得清楚。
⑶抓住现时得时无怠,因为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其三是从时而追。
处于这种境况要讲究一个快字,指出从时者,犹救火,追亡人。
⑷销售理论,贵出贱取。贵出如粪土,当商品价格涨到最高点时,要果断出手。贵上极则反贱。贱取如珠玉,
当商品价格跌落到最低点,要像珠玉一样买进,贱下极则反贵。
⑸三八价格,农末俱利。范蠡以为“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
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商人的利益受到损害,就不会经营粮食商品;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
就不会去发展农业生产。商人与农民同时受害,就会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最好的办法就是由政府把粮食价格控制在八十和三十之间,
这样农民和商人就可以同时获利。
⑹积着理论。“积着之理,务完物,无息币。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
要合理地贮存商品,加速资金周转,保证货物质量。
⑺薄利多销。范蠡主张逐十一之利,薄利多销,不求暴利,这种非常人性化的主张,
符合中国传统思想中经商求诚信、求义的原则。


思想成就
经济思想
春秋末年,范蠡提出的"农末俱利"的思想有重要意义。
这表现在:首先,他提出了“谷贱伤民、谷贵伤末”的问题,通过把价格调整到一定范围内而作到"农末俱利"。
这样既可以促进农业发展,又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使国民经济各部门能够协调发展。其次,他明确提出了商品价格对生产与流通的作用,
尤其是恰当地处理好谷价与其他商品价格的关系对生产与流通的作用。范蠡试图通过调整价格促进生产和流通,
这都是通过经济手段而不是通过行政命令。这也是值得肯定的。再次,怎样把物价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呢?
范蠡主张用"平粜"的办法,这就需要丰收年国家把粮收购储藏起来,在歉收年缺粮时国家再把粮食平价粜出,
这样才能起到平定粮食和其他物价的作用,这就叫做"平粜齐物"。所以"平粜"是范蠡首先提出来的,
战国时李悝推行平粜法和汉代设"常平仓"都是这一思想的发展与实践。因此,"平粜"思想的重要性也不可忽略。
范蠡有治国理财的实际经验,他提出的"农末俱利"的价格政策和"平粜齐物"的经济主张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劝农桑,务积谷”、“农末兼营”、“务完物、无息币”、“平粜各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
“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等至今对现代的经济建设也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道家思想
北魏李暹为《文子》作注,就曾指出:文子“姓辛,葵丘濮上人,号曰计然,范蠡师事之。
本受业于老子,录其遗言为十二篇。”此乃计然即老子弟子文子的重要文献证据,
正是这条材料使我们可以将范蠡与老子的学术联接起来。从年代上来看,范蠡在老子之后约四、五十年,而计然正好处在老子与范蠡之间,
他就是老子之弟子文子的可能性是不能排除的。计然何时何地师从老子已不可考,或在老子为周守藏史期间,
或在老子去周为“隐君子”期间,后“南游于越”为范蠡之师。
从《史记·货殖列传》《越绝书》《吴越春秋》《文子》等典籍的材料看,计然继承了老子的思想,
并在实践中对老子的道论、自然无为的思想和治国治身的理论有所发挥和运用。
特别是计然提出了关于天地阴阳刑德吉凶的理论和时变因循的理论,是对老子道家学说的重要发展,
这些理论为范蠡所承袭并进一步运用发挥,后来成为战国时期以《黄帝四经》和《管子》等为代表的道家黄老之学的重要内容。
从计然到范蠡,在长期的政治、军事和实业活动中对老子思想加以运用和创新发展,终于形成了道家思想成功指导社会实践的新局面,
开辟了道家学说理论发展的新领域和新方向。


道家学派创立后,原本主要是在南方的荆楚、吴越等地域流传,而战国中后期的道家黄老之学,
又主要兴盛于北方列国特别是齐国,道家学说何时经由何人传入北方?这是先秦道家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
迄今尚未有人进行过专门的研究。在道家思想的传播与发展的过程中,范蠡入齐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事件。
春秋战国之际,范蠡将老子的思想传播到齐国,开始了道家学派在北方列国流传发展的新时期。
道家学派在北方流传发展的最重要结果,是稷下黄老之学的出现,其标志是帛书《黄帝四经》。
根据《史记》等史书的记载,范蠡在辅佐越王勾践灭吴霸越之后,急流勇退,“浮海入齐”,
定居于陶(今山东定陶),开始了后半生的实业生涯,成为远近闻名的“陶朱公”。
他所传承的老子道家思想也随着他在实业上的成功而在齐国传播,并最终发展成为道家学派的重要学派——黄老之学。
由此我们就可以解释《国语·越语下》同《黄帝四经》《管子》等战国黄老作品为什么有那么密切的思想联系,
也就可以清楚地勾画出一条从春秋战国之际南方的原始道家到战国的北方黄老之学之间流传演变的清晰线索 。


轶事典故


1鸟尽弓藏


范蠡在帮助越王勾践成功之后,立刻离开了越国。他从齐国写信给文种说:“蜚(同“飞”)鸟尽,良弓藏;
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大意是说:飞鸟射杀完了,
好的弓箭就会被收起来。狡猾的兔子捕完了,猎狗就会被煮掉。越王为人阴险,工于心计。可以与他共患难却不能同享乐。
你为什么还不快离开呢?文种在收到信后便称病不上朝,但最终仍未逃脱赐死的命运。而范蠡却早早料到这一点,不得不说,
是他的过人之处啊!而鸟尽弓藏自此以后便成为了一个成语,比喻事成之后,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或加以消灭。
后代诸多名臣都以此为警戒。 


2兴越灭吴
周敬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槜李之战(今浙江嘉兴),导致吴王阖闾阵亡,从此两国结怨,
连年战乱不休。周敬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阖闾之子夫差为报父仇与越国在夫椒(今无锡太湖马山)决战,
越王勾践大败,仅剩5000兵卒逃入会稽山。范蠡遂于勾践穷途末路之际投奔越国,他向勾践慨述“越必兴、吴必败”之断言,
进谏:“屈身以事吴王,徐图转机。”被拜为上大夫后,他陪同勾践夫妇在吴国为奴三年,“忍以持志,因而砺坚,君后勿悲,臣与共勉!”
三年后归国,他与文种拟定兴越灭吴九术,是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策划者和组织者。
为了实施灭吴战略,也是九术之一的“美人计”,范蠡亲自跋山涉水,
终于在苎萝山浣纱河访到德才貌兼备的巾帼奇女——西施,在历史上谱写了西施深明大义献身吴王,
里应外合兴越灭吴的传奇篇章。范蠡事越王勾践二十余年,苦身戮力,卒于灭吴,成就越王霸业,被尊为上将军。


3泛舟西湖


勾践灭了吴国,在大摆庆功酒的那天夜里,功劳很大的范蠡,悄悄地带了西施,偷偷出齐门,
坐上早就等在那里的阿得大叔的小木船,穿过护城河,转了一个圈子,直向太湖而去。
他们到了太湖北边的五里湖边,见这里风景优美,山明水秀,就搭了几间草房子,隐姓埋名住了下来。
期间文种被杀,范蠡为了保住性命曾三迁他地,但是由于西施非常喜爱五湖风光,最后二人还是定居西湖。


4三次隐居
范蠡辗转来到齐国,变姓名为鸱夷子皮,在海边结庐而居。戮力耕作,兼营副业(捕渔、晒盐),
很快积累了数千万家产。范蠡仗义疏财,施善乡梓,他的贤明能干被齐人赏识,齐王把他请进国都临淄,拜为主持政务的相国。
他喟然感叹:“居官致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布衣来讲,已经到了极点。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
”于是,才三年,他再次急流勇退,向齐王归还了相印,散尽家财给知交和老乡。一身布衣,
范蠡第三次迁徙至宋国陶邑(今菏泽定陶区南),在这个居于“天下之中”的宋国最佳经商之地,
操计然之术以治产,没出几年,经商积资又成巨富,遂自号陶朱公。






南阳人范蠡是春秋末期的医学家


作者/夏廷献


用自己的智慧和艰辛帮助患者解除病痛、恢复健康的高人叫医学家,被认为是人类健康的守护神。


范蠡是医学家,他的医术相当高明。他不仅为勾践夫妇诊疗治病,也给吴王夫差治病,可说是两个大王的御医。
他的高明医术,不仅使他获得了疑心很重的勾践和敌首夫差的信任,在保存勾践性命和兴越灭吴的进程中,
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改变了吴越两国的历史进程。根据历史记载,范蠡在解除患者病痛、
恢复健康上有这么五件事:


一,会稽山上施骨针


公元前494年,越国战败,全军几乎覆没。五千兵力退守在会稽山固陵城堡。山下则是夫差、
伍子胥、伯嚭统领的十万大军。两军对峙月余,开始议和。吴国提出的许多苛刻条件之一是,
勾践夫妇入吴为奴三年。勾践听到这个消息,无法接受,大叫了一声,昏了过去。此时,范蠡疾步趋前,
抓住勾践的手脖,号了号了脉搏,又用手轻轻地拍了拍勾践的脑袋,翻了翻勾践的眼皮,指挥卫士侍人将勾践抬到内室榻上,
叫来了医生。医生给检查了一遍后,开始给勾践治疗。范蠡见医生笨手笨脚,就让医生站在一边,自己拿起医生箱里的骨针,
朝勾践的几处穴位刺去。不一会儿勾践吐了几口白沫,喘了一口气后,呼吸渐渐匀称起来。“无事了!”范蠡把骨针交到医生手里,
“再给大王按摩按摩,疏通脉络,然后熬点清醒汤,给大王喂下去。” 医生见范蠡医术高明,佩服地连连点头:“上大夫放心。”
范蠡根据勾践的症状,判断勾践害有癫狂症。


二,入吴途中献土方


勾践夫妇最终同意入吴为奴三年,范蠡陪同他们乘船去吴国的途中,王后因撇下正在吃奶的王子,
乳房胀疼难忍。勾践询问范蠡可有良策。范蠡沉默不语。心想,船上无消疼之药,只有用民间土办法,
由丈夫吮吸,可这事,大王能干吗?若说出此法,大王震怒,反而不妙。勾践着急:“你不是懂医道吗?”
范蠡只好说:“只有一法,可见奇效。”勾践催促:“何法?快说!” 范蠡鼓足勇气说:“此法为民间土人所用,臣不敢建议大王。”
勾践苦笑:“我如今连土人都不如了,快说,何法?”范蠡观察勾践神色,觉得说出去不会引起反感,便把丈夫吮吸奶水,
胀疼就会渐失的办法说了。勾践吃惊:“唯?有这等办法?!”范蠡不知勾践何意,解释说:“民间土人无药可医,
又不怕羞,只好用嘴吮吸,几天以后,肿胀消退,疼痛缓解。但这法大王能用吗?王后会同意吗?”
勾践叹气道:“娃娃都生了,还羞个啥。好吧,就用此法。”勾践采用此法后,果然有效。


三,及时治疗勾践病


勾践君臣在姑苏石室监狱栖身之后,勾践君臣白天被武士押着去打扫马厩、铡草喂马和擦洗车辆,晚上回石室向阖闾祈祷。
夫差乘车外出巡行时,则令让勾践做马凳,他踏着勾践的脊背上车,然后再令勾践牵马步行车前。
初次,勾践受不了沿途百姓嘲笑,回到石室便犯病抽搐过去,范蠡急忙施救,才缓过气来。三年之中,
范蠡经常为勾践诊治调养。三年期满,夫差在诛杀或是特赦勾践事情上犹豫不决时,一病三月。范蠡进宫为夫差诊病下药。
回到石室后向勾践夫妇禀报了入宫诊病和夫差允许勾践第二日入宫看望的情况后说:“明日午时,
夫差必定大便,我向伯嚭说了,夫差可能也听到了,须有一忠于夫差之人,尝一尝大便的味道告诉我,才好用药,
才能测算夫差病好之期。” 勾践明白范蠡的意思后,瘦长的刀条脸涨得通红,鼠眼泪光闪亮,浑身颤抖,
嘴唇哆嗦:“孤虽不肖,也曾在越为君,你如何出此损招,让孤去尝夫差粪便,你嫌孤受辱不够吗?宁可让夫差杀了我,
也不会照你的安排去尝夫差之便……”勾践说着说着,口吐白沫,浑身痉挛。王后吓得面如土色。范蠡明白勾践的癫狂病犯了,
叫了一声“大王!”上前扶住,轻轻扶到石床上,用指甲刺着勾践身上几处穴位,安慰王后说:
“没事,大王一时性急,气冲心窍所致,歇一会儿就好。”勾践在范蠡的摆弄治疗下,渐渐入睡。范蠡先做通王后工作,
王后又做勾践工作。勾践终于同意第二天和范蠡一起进宫为夫差看病——尝夫差粪便的味道。


四,出手治好夫差病


范蠡想到,夫差年轻力壮,偶感风寒,不至于一病仨月,卧床不起。定是宫中庸医用错了药,该泄不泄,反而大补,
堵塞成瘀。范蠡向武士自荐会看病,武士报告伯嚭。伯嚭报告夫差,夫差起初不放心,在伯嚭动员下,勉强同意,
同时下了若治不好病便诛杀勾践君臣的决心。范蠡在伯嚭带领下,来到夫差寝室,进屋时已窥看了吴王脸上神色,
闻到了从夫差身上发出的气味,连呼三声“万寿无恙”,引诱夫差说话,听听他的声音。“望、闻、问”之后,
站起后又附身去“切”脉,他轻轻拉过夫差之手脖,把手指搭上去,号了脉搏。然后向左右侍人问了夫差饮食便溺情况,
郑重地说:“大王这病若是换了别人,早有性命之忧了!”“唔?!”夫差惊问。左右侍人也紧张起来。范蠡见大王在意,
众人注意,咬文嚼字地解释说:“大王之病,是内有虚火,外受淫气,致使阴阳不和,外冷内热,食瘀,汗禁,便难。”
他见夫差点头,“所幸大王吉人天相,龙体壮健,能将邪气镇住,但疾已三月,邪气渐浓,再不急治,恐有危险矣!”
左右一片紧张害怕的嘘声。夫差仄身,急道:“先生救我!” 范蠡说:“吴王放心,罪小臣及吾大王、王后性命皆吴王所赐,
敢不尽心!”说罢要过宫中医生开的药方,一边看一边啧啧咂嘴。心中喜道:“天助我也,这些庸医全投错了药。
果然全是大补之方,越补越糟。”看完之后,对吴王道:“大王所服之药,全不对症。”“唔?”夫差疑问。
范蠡看出夫差心思,分析解释道:“大王之病,是火攻心,应先泄之再补之,这些药全是大补,火上加油,越烧越旺,
大王龙体火烧三月尚健,真是万幸!万幸!”夫差听罢,点头称是。范蠡疾速在竹简上刻了一剂汤药,交给伯嚭说:
“照此方,服一剂看,我测算,大王明日午时,必然便溲,便一出,大病即会好转。不过有一事难办。”“何事?”
伯嚭问。范蠡故意把伯嚭叫在一边,严肃神秘地说:“大王便溺,须有一忠于大王之人用舌尖尝之,把气味告我,
才能对症下第二剂药。”这话,夫差也听到了。“这……”伯嚭为难。他想明日大王未必便溺,就说:“好吧,明日再说。”
范蠡见事已妥当,跪下叩首向吴王告退。夫差想验证范蠡之话是否可信,说:“明日先生再来。”
范蠡趁机道:“罪小臣大王勾践,每日挂念吴王病情一直想入宫问安。可否一起前来?”夫差心想,也好,若是明日不像范蠡讲的那样,
一并诛杀勾践君臣二人。口中说:“难得勾践一片忠心,明日请他入宫吧。” 第二日午时,勾践和范蠡到了宫内。
在伯嚭带领下,来到夫差寝榻之前。夫差正在迷糊之中。伯嚭近前:“大王,勾践前来问疾?” 夫差强睁双目,
说:“勾践来见孤乎?”勾践和范蠡连忙叩首。勾践道:“囚臣闻大王龙体失调,寝食不安,如摧肝肺,特烦太宰引见问疾,
愿大王早日康复!”“唔……”夫差正欲说话,肚内一阵滚雷,胀疼难忍,正疑范蠡之药是否有毒,只觉将有便出,
急呼:“桶!桶!桶!”头上之汗随之而出。侍人见状,急将便桶放至榻前,扶夫差坐上,只听噗哧一声,夫差便下,
喘口大气。夫差一直吃得精细,多日未便,拉下的东西,酸臭无比,寝宫之内,怪味呛鼻。范蠡叩首:“恭喜大王!贺喜大王!”
夫差拉了一堆东西,腹中胀疼消失,浑身冒了大汗,顿觉清爽,高兴地说:“先生真乃神医。寡人之疾,依仗先生了。”
打个手势,示意贴心侍人,撤下事先埋伏的武士。范蠡道:“小臣昨日曾向太宰禀报,大王便溺之后,若有忠心之人,用舌尝便,
说出味道,臣对症下药,大王之病,可早愈矣。” 夫差问伯嚭:“可有人肯尝乎?”伯嚭面有难色。
勾践跪前叩首道:“囚臣原在东海,曾事医师,观人粪便,能知症结之所在,求大王许囚臣尝便。”
拉完大便卧倒在榻的夫差,没想到勾践愿作此事,“唔”了一声。勾践道:“君病臣忧,父疼子代,囚臣之性命,
乃大王所赐,无以为报,愿尝粪知症,以表忠于大王之心。” 夫差感动,有些不忍:“唔!你毕竟一国之君,这种埋汰之事如何让你做呢?”
“大王!”勾践又叩头,“大王若不许囚臣尝便,就是不信臣之忠心,囚臣无地自容,只好撞死在大王榻前!”
说完抬头往榻上撞去。伯嚭急忙拉住说:“大王,宫中一时找不到尝便之人,成全勾践之忠心吧。”夫差见勾践十分真诚,
点头同意。侍人已将便桶移到了门口,盖了盖子。勾践见夫差点头,叩了一个头,跪行桶前,揭开桶盖,伸过鹰鼻,
贪婪嗅闻,伸出右手长指,到桶内挖了一块粪便,吐出长舌,舔了起来。神色犹如馋猫尝腥一般。站在一边的范蠡心里笑了。
从夫差神态中看出,夫差之心已被攻下了。勾践咂咂嘴,发出响声,意在告诉围观之人,他正在品尝。侍人们发出赞叹勾践忠心的声音。
勾践笑了,眼泪淌了出来,回头面向夫差,高兴叫道:“恭喜大王,贺喜大王,大王之病,月内即可痊愈。” 夫差惊喜交加:“何以知之?”
勾践道:“夫粪者,谷气也,顺则健,逆则疾。今大王之便,味苦且酸,是春夏之气凝滞也。范蠡之药,
已将其疏通,保养数日,即可强健如初。” 范蠡接口道:“小臣已知大王粪便之味,药石下去,定见奇效,大王放心,月内可上朝理事。”
伯嚭见缝插针道:“越国君臣对大王忠心,苍天可鉴!” 夫差对勾践君臣戒心已无影踪,
下了决心:“待吾康复,即赦尔君臣返国,苍天可鉴。”夫差之病在范蠡调理下,半月己觉无疾,月内强壮如初,
和勾践尝粪时说的一样,夫差十分高兴。兑现承诺,放勾践君臣回国。


五,治疗勾践心理病


勾践作为一国之君,当夫差的奴隶,被囚禁在石室,情绪低落,耻不欲生,痛不欲生。范蠡清楚,这样下去,
勾践性命难保。就给他讲为君之道,讲天、讲地、讲事、讲兵、讲农、讲越振兴远景,让勾践眼观天地,
胸如海洋,心有强越,如伍子胥说的,如鸟飞上云天,如鱼游入海洋,如虎归于山林。把勾践引到成就霸业的境界,
不以苦为苦,不以耻为耻,节悲顺变,养精蓄志,以待腾飞。勾践在范蠡的心理治疗下,慢慢平静下来,粗米饭也能吃了。
熬过了三年刑期,非常不容易。夫差特赦其回国后,《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
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卧薪:躺卧在柴草上,象征着发愤图强。尝胆:口尝苦胆,以锻炼意志。意思是说,勾践回到越国后,
立志报仇雪耻。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一个苦胆,每逢吃饭的时候,就先尝一尝苦味,
还问自己:“你忘了会稽的耻辱吗?”他还把席子撤去,用柴草当作褥子。这就是成语“卧薪尝胆”的来历。其实,卧薪,
是因为入吴为奴在姑苏石室睡了三年硬石板,回国后躺在柔软的锦床上睡不着了。尝胆,是因为曾经尝过夫差的大便,
总觉得口中臭味难消,吃饭难以下咽。王后忧愁,苦无良策。范蠡得知,采取了心理疗法,把猪苦胆挂在饭桌上方,饭前舔一下,
满口苦味,再吃饭菜就感到甜香了。范蠡还建议勾践先睡柴草床,就能睡着了。勾践这样做后,睡眠吃饭问题得到了解决,
身体很快恢复了健康。


有资料介绍说,范蠡在今山东经商时,开有药店。专著《养鱼经》附有76味草药名字。虽然事出有因,
但没有查到文献资料,不能妄说。总的来说,范蠡的医术非常高明,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范蠡很可能是开心理治疗疾病先河的人。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