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随春醒,万事皆可期。
立春,春天在发芽,我们的城市也在“上新”。
二十四节气是时间编织起来的锦笺,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让一年有了四季分明。
从“立春”而始,中原网将以“行走郑州,读懂最早中国”为题,持续更新郑州历史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系列海报,找寻隐藏在文化遗传里的智慧与美,品碧瓦朱檐间流露着新的传奇。
黄河边的老树发了新枝,古城墙下的春色呼之欲出,奋斗在城市中的人们在春天迸发着斗志……一切都在涌动着新的能量。
行走郑州,读懂最早中国。
几千年前,古人种下文明之火,中华文明的熊熊火炬在中原大地延续。
如今,古老的建筑伴随着城市的成长。在春的映衬下,碧瓦朱檐间流露着新的传奇。
春光下藏着最纯粹的古寺——初祖庵
郑州文物局,王羿 摄
在少林寺不远处的初祖庵,演绎了古寺的粗拙古朴,在木构建筑下诉说着千年的心愿,见证着城市发展的痕迹。
郑州文物局,王羿 摄
位于少林寺西北的初祖庵,北宋宣和七年为纪念初祖达摩而建,占地面积约3400平方米。初祖庵大殿是河南省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之一,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是宋代木构建筑技术的重要例证。初祖庵三面临涧,古木掩映,为山中胜境。
郑州文物局,王羿 摄
初祖庵后、五乳峰中峰,有天然石洞达摩洞,传说是初祖达摩面壁九年修行处。洞外有明万历甲辰建的石牌坊一座,为二柱单间庑殿顶形式。檐下用四攒斗栱,南面额枋题“默玄处”,北面额枋题“东来肇迹”。
郑州文物局,王羿 摄
1996年11月20日,初祖庵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8月1日,包含初祖庵在内的8处11项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2023年立春时间:2月4日10:42:21,星期六,正月十四。
马健 摄
立春是24传统节气的第一个节气,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立春通常在每年的2月3日至5日,今年立春在2月4日。
谚语有云:吃了立春饭,一天暖一天。随着天气逐渐回暖,我国南方地区日照和降雨逐渐增多,一些地方已经“吹面不寒杨柳风”。不过,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方气候差异大,立春时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较为寒冷,有些地方甚至还在下雪,并没有进入自然意义上的春天。
马健 摄
“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是一年当中重要的节气,意味着农耕的开始,人们常在此时“鞭打春牛”。春牛其实是用泥土塑的牛,旧时人们认为土牛是寒冷的象征,要“出土牛以送寒气”。后来民间认为“造土牛以劝农耕”,土牛成了春天的象征,鞭打春牛被称为“鞭春”。这一习俗流传已久,在唐代诗人元稹《生春》诗中就曾写到“鞭牛县门外,争土盖春蚕”。
资料显示,古时人们会在立春前夕用泥塑好春牛,立春当天用鞭子抽打,直到土牛被打碎为止。有的地区,人们会将打碎的泥土片扔进牛棚,以保佑牛一年的平安健康。明清时期,“鞭春”更为隆重,由宫廷组织,文武百官参与,这也代表着古代人们对农业的重视。
PART01 气象学
从气象学上,如何判断是否入春?
气象学的入春标准是,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超过10摄氏度。著名的“气象先生”、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主持人宋英杰在其著作《二十四节气志》中指出,立春是全国平均气温“转正”的节气,但是虽然立了春,气候意义上的春季却往往尚未到来。按照气温标准看,立春之时,全国可算得上入春的面积,只占全国总面积的7%左右。在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这“四立”当中,立冬是最像冬的,而立春是最不像春的。
PART02 天文学
放眼一整个世纪,立春多数在哪天?
天文学专家指出,二十一世纪100年中的所有“立春”不是在2月3日就是在2月4日,其中,出现在2月3日的共有39次,出现在2月4日的共有61次。而二十世纪100年的统计显示,“立春”只落在2月4日和2月5日这两天,没有2月3日。
PART03 民俗学
立春时有什么传统民俗?
迎春
“迎春”是立春时节的一项传统习俗。旧俗立春前一日由两名艺人顶冠饰带沿街高喊“春来了”,就是传统的“报春”。今日,一些地方仍会在立春日祭祀土神、句芒神,占风向,望云气,占岁成等。
戴春鸡
每当“立春”临近,山东临沂、枣庄等地民间手工艺人就会忙碌起来,用彩色棉布、棉线和棉花等缝制“春鸡”。鲁南地区有在“立春”给孩子佩戴“春鸡”的习俗,以此希望孩子在新的一年里茁壮成长、吉祥平安。
咬春
“咬春”取的是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现在人们“咬春”多是吃春饼和春卷,或是萝卜。
打春
立春时节,还有以“鞭打春牛”来“催农耕作”的习俗,带有典型的农耕特质。立春时,民间制作春牛,鞭打之,意在提醒人们一年之计在于春,要抓紧春耕生产,莫误农时,同时也祈盼新的一年五谷丰登。
PART04 文学
有哪些以立春为主题的诗歌?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对于时间的修辞艺术,是他们观察自然与利用自然的生活智慧,并由此诞生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东方价值观。自古以来,二十四节气就催生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立春也不例外。其中,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就有关于立春的诗歌作品。
汉宫春·立春
[南宋]辛弃疾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是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熏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立”有开始之意,“立春”揭开了春天的序幕。在自然界,立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大地解冻,蛰虫苏醒,草木初萌,花枝孕蕾,大地的色彩开始斑斓起来。
PART05 饮食
立春这一天,我国民间会有一些“迎春”习俗,而饮食也是其中一项。那么,在立春这么重要的节气里,人们都吃什么呢?
吃春饼
吃春饼是我国民间立春的饮食风俗之一。在一些地区立春有吃春饼的习俗,春饼是面粉烙制的薄饼,一般要卷菜而食。最早春饼与菜放在一个盘子里,称为“春盘”。宋《岁时广记》引唐《四时宝镜》载:“立春日食萝菔、春饼、生菜,号春盘。”从宋到明清,吃春饼之风日盛,且有了皇帝在立春时向百官赏赐春盘春饼的记载。到清代,伴春饼而食的菜馅更为丰富。人们备上小菜或各式炒菜,吃春饼时可以随意夹入饼内。立春吃春饼有喜迎春季、祈盼丰收之意。
吃春卷
立春吃春卷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习俗,是由立春之日食用春盘的习俗演变而来,就像端午吃粽子,大年三十吃饺子一样,伴随人们千百年来一直的延续。春卷是用干面皮包馅心,经煎、炸而成。
据传在东晋时期就有春卷,那时叫“春盘”。当时人们每到立春这一天,就将面粉制成的薄饼摊在盘中,加上精美的蔬菜食用,故称“春盘”。那时不仅立春这一天食用,春游时人们也带上“春盘”。到了唐宋时,这种风气更为盛行。著名诗人杜甫的“春日春盘细生菜”和陆游的“春日春盘节物新”的诗句,都真实地反映了唐宋时期人们这一生活习俗。在唐代,春盘又叫五辛盘。宋朝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这样描述:“常熟糍糕,馄饨瓦铃儿,春饼、菜饼、圆子汤。”到了清代,富家或士庶之家,也多食春饼。明代李时珍说:“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谓之五辛盘。”以后春盘、五辛盘又演变为春饼。清代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打春》中记载:“是日富家多食春饼,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曰咬春,谓可以却春闹也。”吃春饼逐渐成了一种传统习俗,以图吉祥如意,消灾去难。
吃生菜
立春吃生菜古已有之。资料显示,在汉代,就有“立春日食生菜”的记载。在清朝咸丰时期的地方志《顺德县志》中,就有记载过立春要“啖生菜、春饼”。
关于立春饮食的文献记载中常出现生菜,但是各地生菜的含义并不尽相同。不过这里的生菜是指立春时刚刚长出来的野菜,民间赋予其“迎新”的美好祝愿。生菜既可以炒着吃,也可以生吃。生菜音同“生财”,还有新生的寓意,象征着立春是一个好的开始。
寒冬终将过去,春天必将到来。在立春种下希望,重拾信心和勇气,不负春光,不负自己。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