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山村》
雨里鸡鸣一两家,
竹溪⑴村路板桥斜。
妇姑⑵相唤⑶浴蚕⑷去,
闲着⑸中庭⑹栀子⑺花。[1]
⑴竹溪:小溪旁长着翠竹。
⑵妇姑:婆媳。室无空虚,则妇姑勃溪,心无天游,则六凿可攘。房子如果太小,婆媳(妇姑)相处一室难免相吵;同理,心灵如果没有空虚之处,七情六欲就不能调和而相攘夺。犹六情。喜、怒、哀、乐、爱、恶。出自庄周《庄子·外物》,意为"勃溪:争斗;吵架。儿媳和婆婆争吵。泛指为日常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吵。比喻为无关紧要的小事而争吵、争斗。"
⑶相唤:互相呼唤。
⑷浴蚕: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称为浴蚕。
⑸闲着:农人忙着干活,没有人欣赏盛开的栀子花。
⑹中庭:庭院中间。
⑺栀子:常绿灌木,春夏开白花,很香。
雨中传来鸡鸣,山村里依稀一两户人家。村路竹溪之上,一条板桥斜横。婆媳相唤。一起去选蚕种。只有那栀子花开,独自摇曳庭院中。[2]
诗人王建一生沉沦下僚,生活贫困,了解人民疾苦。这首诗写于王建游玩山村时所作,描绘了山村人民的生活。
第一句中,“雨里鸡鸣一两家”。诗的开头就大有山村风味。这首先与“鸡鸣”有关,“鸡鸣桑树颠”乃村居特征之一。在雨天,晦明交替似的天色,会诱得“鸡鸣不已”。但倘若是平原大坝,村落一般不会很小,一鸡打鸣会引来群鸡合唱。山村就不同了,地形使得居民点分散,即使成村,人户也不会多。“鸡鸣一两家”,恰好写出山村的特殊风味。
第二句中,“竹溪村路板桥斜”。如果说首句已显出山村之“幽”,那么,次句就由曲径通幽的过程描写,显出山居的“深”来,并让读者随诗句的向导,体验了山行的趣味。在霏霏小雨中沿着斗折蛇行的小路一边走,一边听那萧萧竹韵,潺潺溪声,该有多称心。不觉来到一座小桥跟前。这是木板搭成的“板桥”。山民尚简,溪沟不大,原不必张扬,而从美的角度看,这一座板桥设在竹溪村路间,这竹溪村路配上一座板桥,却是天然和谐的景致。
第三句中,“雨过山村”四字,至此全都有了。诗人转而写到农事:“妇姑相唤浴蚕去”。“浴蚕”,指古时用盐水选蚕种。据《周礼》“禁原蚕”注引《蚕书》:“蚕为龙精,月值大火(二月)则浴其种。”于此可见这是在仲春时分。在这淳朴的山村里,妇姑相唤而行,显得多么亲切,作为同一家庭的成员,关系多么和睦,她们彼此招呼,似乎不肯落在他家之后。“相唤浴蚕”的时节,也必有“相唤牛耕”之事,只举一端,不难概见其余。那优美的雨景中添一对“妇姑”,似比着一双兄弟更有诗意。
第四句中,田家少闲月,冒雨浴蚕,就把倍忙时节的农家气氛表现得更加够味。但诗人存心要锦上添花,挥洒妙笔写下最后一句:“闲着中庭栀子花”。事实上就是没有一个人“闲着”,但他偏不正面说,却要从背面、侧面落笔。用“闲”衬忙,通过栀子花之“闲”衬托人们都十分忙碌的情景.,兴味尤饶。同时诗人做入“栀子花”,又丰富饱满了诗意。雨浥栀子冉冉香,意象够美的。此外,须知此花一名“同心花”,诗中向来用作爱之象征,故少女少妇很喜采撷这种素色的花朵。此诗写栀子花无人采,主要在于表明春深农忙,似无关“同心”之意。但这恰从另一面说明,农忙时节没有谈情说爱的“闲”功夫,所以那花的这层意义便给忘记了。这含蓄不发的结尾,实在妙机横溢,摇曳生姿。前人曾这样来评论这首诗的末句:“心思之巧,词句之秀,最易启人聪颖”。
用最美的场景写最辛苦的农事!
很好
秋语荷塘 回复 @浅忆_68o: 谢谢朋友
秋语荷塘 回复 @侠客九七: 谢谢朋友夸奖
真还末感到过民主,选举把名字写好不认识也得投,
秋语荷塘 回复 @1387383amfy: 好吧
栀子花一句是不错。但俺想说的是,这婆媳之间,无血缘关系、无情爱基础,反而像是母子之间的第三者,你说这关系能好的了吗!所以,只能用妇德来约束媳妇!三从四德,不是糟粕啊。
秋语荷塘 回复 @听友77776005: 呀。厉害了老弟
庄子太有智慧了
秋语荷塘 回复 @狗仔的肥妈妈: 是啊。把今晚读的送给朋友。那天就像送呢。给忘了
闲着是zhou第二声啊!
秋语荷塘 回复 @姜健炜: 古韵么
赞
讲的真好
☘🐲🥀🦍🌻🐑
想买一本求推荐一下哪个版本
秋语荷塘 回复 @龙凤朝祥: 上海出版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