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引入 第一期

周易引入 第一期

00:00
12:12
1990年11月26日,一代哲学大师冯友兰在北京友谊医院病逝,享年95岁。据说冯先生临终前,有弟子问他:“先生还有什么话想说吗?”冯友兰想了想,说:“中国的哲学,未来一定会大放异彩!尤其要注意的是《周易》。”
既然周易这么重要,那么它到底是怎样一本书呢?
一般提起周易,我们想到的要么是风水占卜,要么是大师做法,都是些神神鬼鬼的东西,但在学术殿堂里他又被冠以极高的荣誉,在儒家文化里,他位列十三经之一,(《易经》《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孝经》《论语》《孟子》《尔雅》。)甚至从汉代开始就被尊作“群经之首”,在道教文化里,他又被称作三玄之冠。另外两玄是老子和庄子。这种强烈的反差,不免又增加了周易的神秘色彩,事实上,对于周易的研习历来有两派六宗之说,所谓两派,只是象数派和义理派,象数派以周易的数理思想为先,试图运用周易预测未来,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算命的。但可不要觉得象数易只是简单的封建迷信,他当中也有许多早期的科学发现。比如《周易》当中明确记载的算命方法“大衍筮法”就有对数学原理的发现。大衍筮法的大致流程是用五十根筮草进行一种半随机的分配,最后得到的余数一定是6、7、8、9中间的一个。这中间就涉及到了“一次同余式”的原理。我们小时候做过的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也是对于一次同余式的考察。一次同余式的问题在古代中国被叫做“大衍”问题,在许多数学著作中都出现过,南宋数学家秦九韶对这类问题给出了一个通用解法,他称之为“大衍求一术”,后来这一解法又被叫做“中国剩余定理”,作为以“中国”命名的定理,中国剩余定理是中国古代数论最重要的发现,直到今天还有很重要的使用价值。
义理派则注重周易的思想精神,强调“吉凶由人”,注重发掘周易所蕴含的哲理。而在这两派之中,又分成了六个小的宗派。(六宗指占卜宗、禨祥宗、造化宗、老庄宗、儒理宗、史事宗)。也说明了为什么周易的面目如此之复杂。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里,周易的影子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作者说:“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古代建筑、古代医学乃至于现代科学,都在某些方面与《周易》有关。不谈那么深奥的东西,其实人们的日常生活语言里就已经凝结了许多周易的内容,无妄之灾,虎视眈眈,不速之客等等成语都来自周易,就像周易当中所说的“百姓日用而不知”。其实这样一句话百姓在使用它的时候,也不知道原来他就来自于周易。那么说这么多,周易到底是什么呢?要理解这一本书,首先要从它的书名谈起。
对于周和易这两个字,历代的解释就有很多。首先先说“周”。一般认为周的含义有两个,第一是指周朝。周本来是陕西岐山的地名,在这里生活的周部族顺应天命推翻了商朝人的统治,后来就用周作为新朝代的名称。
我们知道,易不仅仅只有周易这一个体系,按照《周礼·春官·宗伯·大卜》的记载:“(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那么也就是说还有连山、归藏两易。唐代学者孔颖达在周易正义里引征《世谱》等古籍,认为连山是神农的别称,所谓的连山易其实是神农所作的易。归藏呢,是黄帝的别称,归藏易,也就是指黄帝所做的易。连山、归藏都是代指人名,由此推知,周易自然就是周朝的人所做的易。另一种说法认为,周是周流普遍的意思,这个说法在我们日常用语里也保留了下来,我们会说某某人想的真周到,这里的周到就是普遍、该想的全都想到了的意思。那么,这样的说法有没有什么证据支撑呢?也有。他也来自于刚才所谈到的三易之说,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按照汉代大儒郑玄的说法,所谓的连山是指山之出云,连绵不绝,归藏是指万物莫不归藏其中,这里的连山、归藏都不再是代词,而有了具体的哲学涵义,郑玄由此推断周就是无所不备,无所不包,那么周易的周自然就为普遍周流的意思。这两种说法都有他的道理,目前学界主要还是认为周是指周朝。
这是关于周,关于易的说法呢?一般来说,我们会谈到易的含义是“一名而含三义”,也就是简易、变易和不易。
周易说“乾以易知,坤以简能。乾坤是周易两个最重要的卦象,这里代指周易之学,周易的学问靠着简易来“知”(智)来“能”,为什么这么说呢?周易里接着说:“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就是说乾为天昭然运行于上而昼夜攸分,是容易让人了解的,坤为地浑然化为万物,是以简易为其功能的。容易则易于知解,简易则容易遵从。容易使人了解则有人亲附,容易遵从,则行之有功。有人亲附则可以长久,有能成功则可以创造伟大的事业。)因为只有简易的东西,人们才容易知道了解他,也只有简单的东西,人们才容易去遵守它,这种东西容易理解,人们才会对他感到亲切。容易遵从,人们才能够获得正面的反馈,觉得亲切的东西,人们才能够长久地保持对它的兴趣,能够带来正面反馈的东西,才能够称得上是伟大的事物。周易不是高头讲章,不是大家都看不懂的天书,周易的第一目标,就是把圣人对于世界的理解用一种简单的方式表述出来。《周易》中说“易简之善配至德”,就是说周易这样一种简化万事万物,使复杂的事物容易被简化的德行,是最伟大的善举。
第二是变易,我们知道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在不停的运动,运动是事物的一种固有属性,《周易》认为万事万物的发展是由内部的两种相反相成的力量推动着完成的,即所谓“刚柔相推而生变化”,这种想法事实上与马克思主义哲学非常接近,只不过一个把这种对立称之为“阴阳”,一个称之为“矛盾”。《周易》中说“生生之谓易”,这种生生不息的状态是周易最核心的精神。
第三则是不易,如果我们只承认事物在不停的运动变化,事实上就陷入了诡辩论之说。因为在纷繁变化的事物之上,那些支配事物运动的规律本身是不变的。高中政治书上讲规律具有本质性、稳定性,固有性和必然性,规律本身是不变的,就像《周易》说的“动静有常”。规律的不易是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先决条件之一。
其实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周易或许本身只是一部占卜算命的书籍,正如朱熹所说,易本筮卜之书,是无数的智者通过对这本书增加注解,借着这本书阐释他们自己的想法,才让这本书凝结了惊人的智慧。我们知道,秦朝有焚书坑儒之举,焚书并不是所有书都去焚烧,他只焚烧那些带有思想性,尤其是与法家思想不符合的书,那么像医学种树,占卜法律这些实用性的书籍并没有烧掉,因此周易作为当时的占卜书籍逃过了被焚烧的命运,而其他的各家经典都被焚烧掉了,那时的知识分子无书可讲,只好借用本来是占卜的周易法挥儒道各家的思想,把他们附加于周易之上,最终形成了庞大精深贯通各家的周易经文,但不管怎么说,《周易》凝结了无数先贤的智慧和体悟,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元典之一。
下一节,我们会进入到周易的基本范畴阴阳和八卦,真正进入周易的内容中去。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