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娘家又称走娘家,是指出门的女子回娘家探亲。
在我国古代有这样一种说法: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其意思是说:一旦姑娘出嫁了,有了自己的家庭,就不是娘家的人了,在责任上应该做一个了断。
那么,这种说法是从哪里来的呢?
一位历史学家称,这种说法来自于清·西周生所著的《醒世姻缘传》九二中,在该篇文章中有这么一句话:“嫁出的女,泼在地里的水,你分我的家当!”自此以后,便有了这种说法。
这位历史学家接着称,我国古代对于女子存在有诸多歧视,据称,对于女子的歧视均来自于封建礼教中。所谓的“封建礼教”,是指封建社会一切规矩的总称。“封建礼教”中有“三纲五常”的说法,而“三纲五常”就是关于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各自名分与相互关系的有关规定。在这些规定当中,将女子的地位确定的非常低下。比如,“三纲五常”中规定:女人在家要从父,出嫁后要从夫,丧偶后要从子等等。
由于古代女子的地位非常低下,因此,一旦女子出嫁,女子在娘家就没有任何地位了。
这位历史学家继续称,尽管现在已经是新的时代了,女子的社会地位已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在某些人的眼里,女子的权利还应当被限制。
这位历史学家最后称,由于某些人限制了女子的权利,因此,女子回娘家仍然会被当成“外人”来看待。
关于女子在娘家的地位问题,安徽某地女子黄某有着很深刻的体会。这不,就在2023年1月27日,黄某在某自媒体平台上讲述了她回娘家的经历。
黄某回娘家的经历
女子黄某今年29岁,去年10月份才与丈夫董某结了婚。
黄某属于远嫁女,她的丈夫董某是青海的,夫妇俩在西宁买有房子。
一般来说,出嫁的姑娘均会在大年初二时回娘家看望父母,但由于黄某没有能够买到初二的火车票,因此,她只好携同丈夫于大年初五赶回了娘家。
到了娘家的当天,由于舟车劳顿使黄某觉得很累,因此,在早早吃过晚饭后她便要求母亲给她与丈夫董某安排一个房间休息,可谁知,她的母亲竟然将她悄悄地拉到一旁说:“你就与我住一个房间,而董某将与你父亲住一个房间。”
对于母亲的这种安排,黄某有些不乐意了。黄某说:“我们家又不是没有地方住,你应该将我和董某安排在一个房间内啊!毕竟,我们已经结过婚了。”
黄某的母亲听黄某这么一说,便果断地回应道:“不行!在娘家,你是不能与董某住在一个房间内的。”
黄某见母亲这么一说,顿时觉得有些迷惑了,于是,她向母亲追问“为什么?”在她连续不断的追问下,她的母亲竟然回答道:“古人称,‘宁可给人停丧,不能给人成双’。如果你在娘家与董某住在了一起,就等于‘给人成双’了。要知道,‘给人成双’会给娘家带来灾难,是犯了大忌讳的呢!”
黄某在某自媒体平台上称,“母亲居然给出了一个这样的理由,我觉得母亲给出的理由很可笑!”
据黄某介绍,在母亲的坚决反对下,她只好与自己的丈夫董某分开居住了。
以上所述,就是黄某在娘家的一段经历。
那么,“宁可给人停丧,不能给人成双”是啥意思呢?
接下来,我们就说说这种说法的意思。
“宁可给人停丧,不能给人成双”说法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说,宁肯将房子借给别人停放尸体,也不能让家庭之外的夫妻在家中同住一个房间。而出嫁的姑娘就是“外人”了,怎么能够让出嫁的姑娘与女婿同住一间屋子呢?
那么,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呢?
下面,我们就简单聊一聊。
老胡观点
上面我们已经说过了,古代的封建礼教是对女子有歧视的,在封建礼教是歧视下,凡是出嫁的女子均被娘家视为了外人。
我国实施的《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二章、第九条中规定: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政治权利。
单单从这一条规定来看,出嫁的女子与娘家的男子享有同等的权利,那些具有歧视女子观念的人是应当改变自己的观念了。
一位社会学家曾经指出,封建礼教思想是人类的一种禁锢,是对人性进行的欺凌和践踏,是古人总结出的一种腐朽思想,与当今社会是格格不入的。
老胡认为:社会已经发展到了今天,人们的思想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解放,如果有人还存在有早已过时多久的封建礼教思想实在是一种悲哀。什么出嫁后的女子就是“外人”?难道出嫁的女子不是娘家父母所生养的吗?恐怕不是吧?既然出嫁的女子也是娘家父母所生养的,那么,就别把出嫁的女子当“外人”看待,当她们回到娘家之后,她们就是回到了自己的家里,而在自己的家里,她们是完全有权利与自己的老公居住在一起的。“宁可给人停丧,不能给人成双”的说法不但是荒谬的,而且,也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对于这种说法,我们应当立即将之摒弃!
大家以为呢?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