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为啥和而不盟?因为建国10年,中苏结盟的“教训”足够惨痛!

中俄为啥和而不盟?因为建国10年,中苏结盟的“教训”足够惨痛!

00:00
09:52

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硝烟散尽后,美苏一跃成为并驾齐驱的超级大国,世界进入美苏争霸的两极撕裂时代,这种对抗局面一直持续到1991年苏联解体。

但美苏争霸的阴霾下,从来都是中美苏三足鼎立的三角平衡。尤其是1953年7月27日新中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终于深刻认识到新中国的强大力量,从此开始了近20年的疯狂围堵。

与此同时,作为社会主义老大哥的苏联,也因为抗美援朝战争的惊天奇迹,对立国不久的新中国刮目相看,随后开始了规模空前的对华援助,新中国也得以在短短数年间建立了强大完备的工业体系,完成了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光速蜕变。

而伴随着新中国进入工业时代,中美苏三足鼎立的局面也最终成型。

理论上说,三足鼎立的比两强相争更稳定,毕竟任何两方的龙争虎斗,都有可能让第三方渔翁得利,所以大国短兵相接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这也意味着三足鼎立,是国际和平的最有利格局。

但在三足鼎立的初期,也就是新中国建国后的10年时间,新中国却与苏联结盟,组成了社会主义阵营的中坚力量。

事实上早在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彻底颠覆蒋家王朝后,我们就面临着与苏联并肩还是与美国携手的问题。

而美国,最先抛来所谓的橄榄枝。蒋家王朝覆灭后,时任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并未和苏联驻华机构追随蒋帮流窜到广州一样南下,而是留在南京同我们积极沟通。

对于当时的美国而言,拉拢即将横空出世的新中国不仅能在亚欧大陆将苏联围堵得严丝合缝,更能极大地增强资本主义阵营的力量。而即便将来的新中国不愿和美国抱团,保持中立也相当有利于美国。

所以杜鲁门政府通过司徒雷登不断释放“善意”,尤其是默许解放军浮海东渡解放宝岛。

但美国居高临下的霸权姿态,尤其是要求我们保证美国在华权益,以及按照美国要求吸纳亲美人士加入政府,唤起了我们太多关于帝国主义霸权的不堪回忆,令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苦苦抗争了100多年的我们怒不可遏,于是中美接触不欢而散。

随后,刘少奇在1949年6月26日踏上了访问苏联的列车,毛主席更在6月30日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的署名文章,重申了三个月前提出的“一边倒”外交政策,为建国后的新中国靠近苏联的外交政策指明了方向。

相比于美国的盛气凌人,苏联不仅破天荒地高规格接待了刘少奇一行,更提出了超低利率优惠等经济支持,令我们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

所以,中苏关系不断升温。1950年2月14日,在毛主席访苏期间,新中国与苏联在莫斯科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标志着两个社会主义大国正式结成军事同盟。

从今天的角度来看,由于新中国立国之初一穷二白,尤其是绝对实力无法与美苏两大超级大国相提并论的情况下,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也就是和苏联结盟的选择有着无可厚非的客观必要性。毕竟两个大国不仅意识形态天然亲近,国土更是山水相连,如果我们选择美国而不是苏联,泰山压顶般的苏联威胁必将让我们痛不欲生,东北重工业基地更是不得不长期命悬一线。

但另一方面,中苏结盟让我们在理论上与美国彻底失去了转圜的余地,尤其是宝岛问题上,在我们《别了,司徒雷登》后,美国依然没有放弃拉拢我们的努力,典型如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制定的美国亚太防御线中,将宝岛和韩国排除在外,也就是在事实上放弃了烂泥扶不上墙的蒋帮。但随着中苏正式结盟,美国态度也急转直下,并在朝鲜战争爆发后的第3天,派遣第7舰队悍然侵入台海,野蛮制造了台海危机。

作为所谓“第一岛链”的核心,宝岛始终是美国遏制我们的不沉航母,更是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大障碍,时至今日依然令我们如鲠在喉。

而且,中苏成为亲密无间的同志加兄弟后,很快就矛盾丛生,尤其是1957年毛主席受邀参加莫斯科大会后,新中国在事实上已与苏联并驾齐驱,这让苏联大为不满。随后的炮击金门事件,加上此前发生的“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事件,让中苏关系急转直下,并最终在1959年6月全面交恶。

由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国际关系基本是是国与国之间的“邦交”,党与党之间的“志交”以及领导人与领导人之间的“私交”,导致社会主义阵营各国关系要么不分你我,那么不共戴天,中苏关系就经历了这样的跌宕起伏,1969年更是爆发了震惊世界的珍宝岛冲突,并差点引发了恐怖的核大战。

更重要的是,由于全面向苏联靠拢,不仅我们不得不被斯大林模式桎梏,用了几十年时间才艰难挣脱,更因此牺牲了大量的主权和利益,典型如看似比《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更平等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却也包含着新疆采矿权排除第三国等不平等条款,在我们在事实上做出了大量牺牲,严重损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今天的很多人,对苏联的大规模援华感恩戴德,毕竟如果没有苏联几乎毫无保留的援助,我们不可能在十年时间里迅速实现脱胎换骨。但我们应该明确的是,苏联援助的前提,是我们打赢了抗美援朝战争,创造了震古烁今的战争奇迹,也让苏联看到了新中国对抗资本主义阵营围堵的强悍实力。说白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苏联的支持有着极其明显的利益考虑。

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大规模援华的同时,苏联也在大力支持印度发展,其援助规模甚至超过了新中国,而印度一直以来都是苏联恶心我们的棋子,即便是苏联解体后,印度对俄罗斯而言也有着同样的作用。

在静夜史看来,新中国的异军突起,有着不可阻挡的历史必然性。尤其是中苏全面交恶后,虽然新中国的国际环境空前险恶,但在客观上也具备了修正斯大林模式,改善中美关系并推动工业体系全面健康发展的可能。

但我们为此付出的代价也相当巨大,并用实际遭遇深刻印证了:大国与大国的结盟必定弊大于利。

于是,在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后,即便两国因为反对苏联霸权的共同目标站在了一起,也基本是“和而不盟”的状态,为双方都留下了相当的转圜空间。

事实上确实如此,当1991年苏联分崩离析,共同的敌人不复存在,中美迅速完成了从队友到对手的切换,而中俄两国则因为对抗西方国家围堵的共同目标而再度走近。

不过,即便两国关系亲密得再无上限,也不可能回到中苏结盟的状态。毕竟两国虽然有对抗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共同诉求,但俄罗斯的突围方向是在东欧遏制北约和欧盟咄咄逼人的“东扩”,而我们则是在东南方向反击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疯狂围堵,在战略方向上南辕北辙,是真正的“背对背拥抱”。

而这种“抱团取暖”,和当年的中美并肩一样,有着强烈的时效性。换句话说,一旦美国走上了苏联万劫不复式的老路,中俄关系的走向也必将不得而知。

要知道,相比于中美在台海的针锋相对,中俄有着长达43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更有着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历史包袱”。这种情况,在优秀影视剧《亮剑》中,通过丁伟少将之口进行了高屋建瓴的概括:

“从理论上讲,一个国家的周边地区出现一个军事强国,不管这个军事强国有没有动手的打算,事实上,潜在的威胁已经构成。动不动手的主动权,不在我方手中。”

静夜史认为,中俄的走近,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各取所需。再加上国土山水相连的“固有矛盾”,两国走近的最大作用不是勠力同心,而是首先防止“内讧”,避免内耗。

所以,在两个东斯拉夫兄弟大打出手后,我们始终恪守中立,坚决不被俄罗斯裹挟,“三不”原则是我们最正确的战略选择。

很多人总是一厢情愿地认为,俄罗斯倒下,我们必将承受西方国家的疯狂围堵。事实上,这种担心是真正的杞人忧天。首先俄罗斯是名副其实的核大国,注定了美国等西方国家不敢逼得太狠,毕竟它们不想和俄罗斯同归于尽。即便俄罗斯重蹈苏联解体的覆辙,因为国际局势的风云突变,新的第三极将很快崛起。而从当前俄罗斯的外部环境来看,欧盟或印度是最有可能的第三极。

不过从印度外强中干的尿性来看,相比之下欧盟必将有更大的成长空间。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ww

    中苏友好是因为我们天然的意识形态相同,我们与苏联都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中苏交恶主要是当时苏联领导人的大国沙文主义,让我们做他们的卫星国,而我们坚持的是独立自主的国家原则,所以产生了分歧与矛盾,最后决裂。

    皇帝5 回复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ww:

  • 11122233312345655

    苏援是中华人民打出来的

    传笑居士 回复 @13871115wdx: 没有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的表现!让斯大林看到中国有和美国掰手腕的能力,根本没得得工业基础的可能

  • 自古套路得人心_ko

    美国那么可恶为啥那么多精英向往美🇺🇸

    听友26896594 回复 @自古套路得人心_ko: 钱学森回国了

  • 素孋简

    原来教员的《别了,司徒雷登》不单单是一篇文章,还有美苏阵营的取舍问题啊

  • 我的好你知道_8r

    在优秀影视剧《亮剑》中,通过丁伟少将之口进行了高屋建瓴的概括: “从理论上讲,一个国家的周边地区出现一个军事强国,不管这个军事强国有没有动手的打算,事实上,潜在的威胁已经构成。动不动手的主动权,不在我方手中。”这句话不光适用于我们,其他国家也可以这么想

  • 1800064afsg

    中俄关系分析得太透彻了!

  • CNBJ

    北宋~金国结盟,南宋~大元结盟,弱主结强盟,取亡之道。

  • 1370111hxeq

    各有利益;国际问题视角不一致。

  • 在步

    肤浅胡扯

  • 听友307870348

    美国不废。世界没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