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花上百元供香没烧完就被拔,对消费者也该存一份敬意

游客花上百元供香没烧完就被拔,对消费者也该存一份敬意

00:00
03:48

1月20日,一则“游客峨眉山花120元供香没几分钟被拔”的视频引发关注,不少网友对此表示质疑,认为景区没有顾及游客的心理感受,欺负客人。峨眉山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工作人员此举是出于消防安全的考虑,今后会更多地尊重消费者的意愿,让香烛更充分燃烧。

很多未烧完的香被拔出来放在一边

供香原本是一种宗教仪式,在佛教中被视为人与神佛、圣尊或先祖的沟通方式,也有自然清静身心的作用。但因为仪式感很强,简单易行,已经泛化为非常普遍的祈福方式。很多人即便没有相关的宗教信仰,出游经过宗教场所,或逢年过节、特殊日子,都会去选择供香来表达内心的祈愿。

完整的、具有宗教意味的供香,有很多讲究,拿香插香的姿势,礼拜的日子和方法,香燃烧程度的说法都有很细致的涵义。一般游客在寺庙上香,主要是图一个内心的安宁和愉悦,相对来说就随意很多,但应该起码让香烧完,是很基本的、很正常的心理诉求。

因为大家花钱买的,并不只是几炷香,而是上香的整个仪式感,既包括点香和礼拜,也包括焚香的过程。而且,如果将供香当成一种与敬拜者的沟通,还没烧一会儿就被拔掉,的确会让人感觉“沟通不充分”。通俗来说就是,这样佛祖大概都来不及听到我求了啥。游客生气,也是理所当然。

富有仪式感的消费,如果仪式感被消解,就会显得极其功利和难堪。景区的回应称,拔香是出于消防安全的考虑,未烧完的香烛会交给寺庙师傅,集中燃烧。很多网友对此不认可,觉得这个说法太过敷衍。早在2011年,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就发布了燃香类产品的三项国家标准,只要不是超标的香烛,燃尽的时间不会很久。景区如能善加引导规划,控制好游客上香的频率,是否让香燃尽,对消防安全的影响并不会太大。

而且,如果景区真的有严重的消防隐患,对安全那么紧张,那就不应该设置敬拜的香炉。提供了供香的服务,却又急急忙忙地将游客供奉的香拔下,难免给人一种想要“腾位子多卖香”的感觉,无论是对宗教场所的严肃性,还是对游客的心理感受,都缺乏尊重和关怀。

早在2014年,中国佛教协会、中国道教协会就曾号召佛教、道教界自觉抵制烧高香、烧天价香、烧头炷香等不良风气,积极引导广大信众文明敬香,就是为了遏制燃香行为过度商业化,维护宗教场所清静庄严的形象。2017年,国家宗教事务局等12部门联合发文治理佛教道教商业化问题,要求佛教道教团体、场所和教职人员要加强对进香群众和信教群众的引导,倡导文明敬香,优化寺观环境,其目的也是为了守护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维护宗教旅游场所秩序,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让游客有序供香,虔诚敬拜,充分感受这一仪式带来的身心清净之感,也是文明燃香的应有之义。

当然,敬香祈福,最重要的是内心的“敬”,而不在于手里的“香”,但这份敬意不光游客、信徒要有,景区和宗教场所的管理人员同样要有,对仪式感多一份重视,对消费者多一些敬意,庄重诚恳才能和顺致祥。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