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勿忘我》—— 阅读随感

难忘《勿忘我》—— 阅读随感

00:00
16:02
难忘《勿忘我》

—— 阅读随感



东林



01-17

阅读 7902

  【编者语:阳康了,整好一个月了。吃啥不觉香臭,玩啥无感有趣,

闲来无事,翻出一篇旧文章,文章内容是描述一起病患,相当棘手,人类之罕见。


我决定将旧文翻新,排解无聊,继续在生活及生命中,感悟真善美的情致,从这个故事中迻译善良的温存。】


难忘《勿忘我》

这是一篇发表在2007年2月美国《读者文摘》杂志上的文章。朋友把原版书寄过来,里面附着两页译制的《勿忘我》




文章很快把我带入意境,我相信,凡是读过这篇文章的读者,都会遭遇心灵的洗礼,眼眶会是湿润的……


  男主人公克里夫,曾是伦敦交响乐团合唱团的团长,又是享有盛名音乐教授,曾为查尔斯王子和戴安娜的婚礼,特别创作过婚礼进行曲,世界上许多著名的作曲家、音乐家都以与他合作为荣。

女主人公黛伯拉曾是该合唱团的青年女高音。她第一次见到克里夫时才21岁,克里夫40岁。他们第一次约会时,黛伯拉记得他对自己说:“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往往无法用语言表达,这就是音乐能够存在的理由。”

当时,她并不知道这句话,会在未来的岁月里成为支持她活下去的重要伏笔。


  1985年3月,俩人刚刚结婚18个月,克里夫患上了迄今为止世上最严重的遗忘症,。

该病的学名叫“疱疹脑炎”,经英国国家健康中心诊断:克里夫的记忆只有7秒,他所感受的信息像是雪花落在皮肤一样,很快就化了……

克里夫一会清醒,一会昏迷,挣扎在生死线上。黛伯拉不断的祈求:“别离开我!亲爱的!我不能没有你!”

但这并阻止不了丈夫一阵阵的癫痫。剑桥大学著名医学专家最后诊断:“病毒完全摧毁了一个完美而优秀的大脑。”

住院半年后,克里夫开始产生

暴力倾向,有一次还把黛伯拉打倒在地。

黛博拉却说:“我也感到很恐怖,但我清楚地知道,他是病人,他是我深深爱的男人。”


  时间一长,就连他的亲属和朋友们都无法接受并渐渐地疏远了病中的克里夫。每当夜深人静,黛伯拉经常会躲到洗手间里放声痛哭。

在这痛苦的日子里,克里夫似乎还多多少少知道黛伯拉是自己的妻子。一天黛伯拉带着丈夫去了医院内部的小教堂,克里夫突然看到教堂里的风琴,迫不及待的坐下弹了起来,在黛伯拉看来:“好像有人给了他一件厚礼,美妙的音乐又使他像正常人一样,可一旦停下来,他又不是自己了。”

后来,即使小教堂成了他们频繁光顾的圣殿,但克里夫是需要24小时监护,可能永远也不能回家了。


  1986年,黛伯拉辞了职。在她的呼吁下,当地建立了丧失记忆协会。可是,黛博拉渐渐地有些力不从心了,为了付医药费,不得不卖掉自己的房子,一切都很疲惫。

一天,她刚一出门就重重的摔倒了,她一动都不能动,心中充满了绝望,。她被护士扶起,喃喃地说:“我体内好像有一个巨大的空洞,永远也无法填充。我只想和克里夫有一个自己的孩子,而不是与别人。”

黛伯拉似乎患了忧郁症。她幻想着把克里夫带到海边,俩个人一同走向深处。

后来,她不得不给自杀援助热线打了电话:“其实我不想死,可是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

医生和朋友们好心地劝导她,这样守着丈夫,是忧患的根源,你应该试图重新选择一下自己的生活环境。


  八年过去了。

克里夫每天醒来的第一句话都是:“我什么也没听见,什么也没看见,我就像是死了一样。”

他每天都再重复……

终于,在1993年的一天,黛博拉意识到不能再这样下去,她对着病榻上的克里夫说:“第一次见到你时,你是我意想中的绝对优秀的男人,我非常爱你。可是,我无法和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毫无意义的重复了,总是这样我会死掉的。”

黛伯拉真得走了,离开英国去了美国曼哈顿。

这期间她努力面对新生活,控制自己不去想克里夫,心情也比以前好多了。闲下来时还有了写诗作画的情致。

甚至,她还谈过两个男朋友。但不知为什么,克里夫像个幽魂似的始终在她的心里游荡,挥之不去。

用她自己的话说:“我内心感觉到克里夫始终在吸引着我,我的生命似乎永远属于克里夫……”

三年后,黛伯拉又回到了英国。她对朋友说:“克里夫身上的特质和优秀的人品是我无法忘掉的,我永远欣赏他,他有特殊的灵魂魄力。”


  黛伯拉没有再走。

按照英国的法律,夫妻只要有两年的分居事实,视为自动离婚。

正是因为如此,在黛伯拉的执意主张下,俩人又在教堂举行了一次婚礼。

克里夫傻呼呼的什么都不知道,黛伯拉对着朋友们说:“我坚持举办这个仪式,虽然在某种意义上我们还不是夫妻,因为我们没有性关系。

可是,我们都深深地爱着对方,他是我心目中最好的男人,他仅存有的一点点记忆,只是为记住我留下的,我从心里感谢克里夫,我也会把他记住一辈子。”


  仪式完毕后,俩个人又回到病房。床头柜上和窗台上,分别摆上了克里夫在生病前演奏钢琴和指挥时的旧照片,这是妻子的特意安排。

床上有许多鲜花,墙角还多了一架风琴。

克里夫静静地靠近琴边,黛伯拉走过去打开了琴盖。

随即,一曲门德尔松的“春之声”钢琴曲,缓缓的从克里夫手指间跳跃出来,每一个音符还是那么精准,一串串音符荡漾出一片春天的气息……

此刻,我的心仿佛也被春风涤荡,久久不能平息……


  爱,可以让俩个人走到一起。

爱,可以使他们重新审视着爱。

爱,可以让他们感到幸福。

爱,又会给他们带来无限的苦楚。

当爱成了一种婚誓,爱自然就升级为一种责任。

单纯的责任,可以没有爱。

但爱必须兼有责任,这一点文章中已经充分的诠释。

有人说,爱就是爱,应该纯粹些,不需要什么责任。

圣经中却说:“爱是恒久的忍耐”。

其实,我觉得克里夫已经废了,黛伯拉是在接受着生命的浪费,或是用自己美好的生命去陪葬……


  但是,黛伯拉甘愿牺牲自己的青春,扶助一个仅仅有一线生命指标的残障病患在坚持。

爱,不可能是万花筒。

爱,也不会是万金油。

有些苦难,单凭爱是不能解决的。

比如,相爱的俩个人可以想到自杀,妻子一度选择逃避。

但是,有时爱有如神助,又可以回到爱的原点,回到她敬重的丈夫身边。

我从一个男人视角,真诚地感激黛博拉。

她使一个智残的男人,活得依然像是一个国王。仍然可以用音乐与当下这个世界交流,与世上唯一认识的人“弹琴说爱”。




  下面还有一个小故事:一对老夫妻都到了耄耋之年,老奶奶患有严重的“帕金森综合症”,谁都不认识了。老爷爷一直在医院陪护,每天由老爷爷打饭,并陪老伴一同吃饭。

一天,老爷爷与一位护士对话,突然想到已经到了开饭的时间,急忙告辞说:我必须回去与老伴吃饭。护士说:“老婆婆不是已经谁都不认识了吗?那还有什么关系?”老爷爷边走边说:“可我没糊涂,我认识她啊,她是我的老伴啊!”

此时此刻,一切言语都会寡淡,只能在心中默默地承认:心灵的依赖和尊重,是凝结爱的力量。

爱,才会重新选择爱。

这种爱,似乎不受婚姻合同桎梏,这时的爱,一定是别具一格的爱,是有了责任保障的爱。

这可以理解为对生命的尊重,对爱的一种膜拜。这是人伦光辉的烛光在星空中灿烂。

谁,还会怀疑爱的伟大 。


礼物榜
5位美友
送出17个礼物



送花
更新于 01-17
来自辽宁
分享给朋友
精彩评论
9

92

说点什么...

前唐飞燕
感人!这爱太伟大了! 有爱的灵魂都是相似的,优秀的! 我们又会经历什么?
9小时前
回复
点赞

david
这个世界是有真爱的。不计代价的爱就是真爱���
前天
来自加拿大
回复
1

伊然
欣赏美文,用平凡人的故事,感触真善美,如一股暖流流淌在心灵深处…感谢作者分享好文���
前天
来自江苏
回复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