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饭的讲究
作者 刘一达 播讲 飞天
年夜饭,是指除夕家人吃的那一顿饭。这顿年夜饭是过年(春节)的重头戏。老北京有句话:
一年辛苦和流汗,就为三十儿这顿饭。这是一种寓意。三十儿晚上这顿饭是阖家幸福团圆的象征,我们一年到头儿奔波劳碌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家人幸福,和谐安康,日子越过越好?所以,这顿饭的意义非同小可!
在许多地方的民俗里,三十儿晚上吃年夜饭是过年的象征,所以有钱没钱,也要吃这顿年夜饭。不吃这顿年夜饭,如同没过这个年。想想吧,它重要不重要?
过年的习俗已经有三四千年的历史了,中华民族自从有过年这个民俗,就有三十儿晚上吃年夜饭的传统了。
说到三十儿晚上吃年夜饭,重要的不在吃不吃,而在于怎么吃,在哪儿吃?
在哪儿吃年夜饭的民俗如果被忽略,也就谈不上它重要不重要了。
年夜饭在哪儿吃呢?
按中华民族的传统民俗,年夜饭必须在家吃,不能在外面吃。为什么?
因为年夜饭又叫一家人的团圆饭。现代社会,长辈跟孩子都单过,孩子们一年到头儿都在外面忙碌,平时几乎没有时间到父母家看看。只有过年,才有机会回到父母身边,难得跟父母吃顿团圆饭。这顿饭在家吃,是为了体现“家”这个主题。过年,讲究年气儿和年味儿,三十儿晚上每个家庭的年夜饭,恰恰是为了让家有年气儿和年味儿。
年夜饭在做的过程中,就可以产生祥和的“家”的氛围。孩子们这个洗菜、那个切菜,最后有一个人上灶。做好饭菜,一家人坐在一起,喝口过年酒,吃口过年菜,说些过年的吉利话,辞旧迎新,期盼春天,体现天伦,其乐融融。
吃完饭,一家人再一起边看央视春晚,边包饺子;挨到子时(11点到1点),下锅煮饺子;吃完饺子,年纪大的可以休息,年纪轻的可以聊天打牌,守岁到凌晨。这才是过年啊!
年夜饭在家里吃,还有第二层意义:祭祖。这是过年非常重要的环节。从前,按过年的民俗,除夕家家户户都要设供桌,把自己家里过世的先祖遗像摆上,一般到爷爷奶奶这辈就可以了。当然,父亲母亲过世的,也要把他们的遗像摆上。然后摆上“五供”、供品和碗筷。
在年夜饭正式开吃之前,一家人要到祖先的供桌前磕头或鞠躬,焚香。然后要摆上碗筷,把年夜饭最好的饭菜,夹一筷子到供桌上的碗里。
之后呢,大家围在饭桌上,由家里的长辈跟大家说几句过年的话(祝词一类),年夜饭这才开吃。
中华民族的美德之一是“
慎终追远,不忘前贤”。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根脉,不能忘记自己的先祖。要知道,没有他们,哪儿会有我们?我们每个人不是从石头缝儿蹦出来的。
从前过年时人们常说一句老话:这个年是给长辈和孩子过的。毫无疑问,长辈和孩子是过年的主角。老与少象征着一个家族或一个家庭的新老更替和薪火传承。这种传承,在过年的许多民俗里得到了彰显。
所以说,祭祖既是给前人做的,又是给后人看的。
我们说家有家风,人有人脉,怎么来体现?三十儿晚上的年夜饭祭祖,无疑是一种良好的传统家风。
此外,对当年亡故的亲人如兄弟姐妹等直系亲属,在年夜饭的桌子上,要给他们摆上碗筷,在这儿既是一种寄托,又是一种象征,意味着亲人没走,还跟我们在一起。
正因为年夜饭是一个家庭的团圆饭,所以这里有许多规矩:首先,年夜饭一般不招外人来,因为年夜饭是自己家人吃的团圆饭,所以外人——即便是非常好的朋友——也不能吃别人家的年夜饭。
老北京人有一种迷信说法,招外人来家吃年夜饭,会把一年的好运气让人吃走。
当然,这种说法不可信。但作为一个明白人,人家吃年夜饭,您到哪儿添什么乱呢?
在老北京,最让人看不起的事,就是到别人家吃年夜饭。即便人家盛情邀请,也不能去。
其次,儿媳妇一定要在公婆家吃这顿年夜饭。您工作再忙,也要赶回来吃这顿饭。此外,初一也要在公婆家过,初二才回门,跟丈夫孩子回娘家过年。这是几千年传下来的民俗。
需要说明的是,父母不在了,年夜饭怎么吃?您且记住家的概念:父母在,“家”的概念才成立;父母不在,那您就是家的核心了!
年夜饭是以家为单位的。这一点,跟兄弟姐妹吃的过年饭是两个概念。有的家庭父母过世,兄弟姐妹之间为联络感情,每年过年要团聚一下,吃顿饭,这跟年夜饭不是一回事儿。
年夜饭的另一个规矩是,
饭桌上不能说不吉利的话,不能提倒霉晦气的事儿。
吃鱼,要说年年有余;吃黏糕,要说年年登高;碟子碗摔了,要说岁岁平安;筷子掉了,要说快快乐乐。诸如此类的吉利话,要挂在嘴边。
北京有句话:“千难万难,除夕团圆。”还有一句话:“打一千,骂一万,三十晚上这顿饭。”
什么意思呢?家庭成员,父母和孩子之间,兄弟姊妹之间,在日常生活中,短不了有砂锅碰笊篱的时候,为此会产生一些小小的恩怨。老话说,今年的这些恩怨,不能带到明年去呀?怎么消除呢?这就得吃顿年夜饭了。
平时可能见面不说话,但吃饭时,只要一方端起酒杯来敬酒,您也会端起酒杯,父母中间一搭话,一笑泯千仇,之前的疙疙瘩瘩、小恩小怨就在这和谐的年夜饭中烟消云散了。
这就叫打一千骂一万,三十晚上这顿饭。原来这年夜饭还有这功能,您说这顿饭重要不重要吧?
我小的时候,一年到头就盼着吃这顿年夜饭,因为那时候商品供应紧张,平时买鱼买肉、甚至买个花生瓜子都要票儿,所以小孩子就盼着过年,能在三十儿晚上的年夜饭上,吃到许多平时吃不到的好吃的。那会儿,大年三十儿的年夜饭都在自己家里吃;在外面吃,用老北京话说是吃“野食”。当时的人迷信,认为三十晚上不在家吃年夜饭,一年吃不上饭,换句话说,一年挣不到钱。您想,谁不怕一年吃不上饭呀?
当然,那会儿您不在家吃年夜饭,也没地方吃去。因为大年三十儿和正月初一,京城的大小饭馆都关门,他们的职工也要回自己家吃年夜饭。
大概在上世纪80年代末,北京人包括其他城市的人悄然兴起在酒楼、饭馆吃年夜饭。因为当时人们刚刚过上好日子,觉得在酒楼饭馆吃年夜饭,既省心省事,又体面排场。
与此同时,酒楼、饭馆为了扩张自己的业务,搞创收,也纷纷大打年夜饭这张牌,使得在三十儿晚上的这顿年夜饭在酒楼饭馆吃渐成一种风气。这实际上把在家吃年夜饭的年俗给破了!
在饭馆酒楼吃年夜饭,确实省心省事,也比较体面,但年夜饭的内涵和意义却被打了折扣。
试想,酒楼饭馆固然体面,但那是您的家吗?同时,年夜饭是以家庭为主体的团圆饭,酒楼饭馆聚拢了那么多人,人声嘈杂,气氛倒是很热烈,但有回家的感觉吗?
其实,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平时经常下馆子。除夕一家人团团圆圆在家里吃顿安祥和美的年夜饭,多有意义呀?何必在饭馆感受嘈杂,单为了吃那顿饭过呢?
现在人们并不在乎吃什么,更重视怎么吃。何况,这是有着特殊意义的年夜饭!
真好听,老师的朗诵也是一场视听的大宴
声动飞天 回复 @梦中蝶儿飞: 谢谢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