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滑雪运动人气逐渐攀升。每逢节假日,众多滑雪爱好者脚踏雪板,从不同难度的雪道飞驰而下,体验冰天雪地间的速度与激情。在尽情享受冰雪运动乐趣的同时,也有一些初学者反映,自己选择的滑雪教练并不靠谱。有的“野生教练”收费高昂,指导动作却并不规范;有的教练进行错误指导,连穿雪鞋的方式都是错的。如何加强冰雪运动指导员队伍建设,成为很多人关心的话题。
在我国大众体育健身项目中,滑雪和潜水、攀岩等,都属于高危体育项目。滑雪前如果不进行正确的基础培训,不仅会造成自己受伤,还有可能影响他人安全。正因此,滑雪初学者往往需要选择一名教练,学习相关技术知识。比如如何正确穿戴雪具,怎样刹车、滑行和摔倒才能避免受伤,哪些举动属于危险行为等等。可以说,一名合格的滑雪教练,不仅能指导初学者快速掌握正确的运动要领,还能帮助他们提升滑雪体验,大大减少安全隐患。
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是体育行业五个准入类高危国家职业资格项目之一。《全民健身条例》明确规定,企业、个体工商户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应当具有达到规定数量的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和救助人员。滑雪初学者选教练“踩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部分滑雪经营场所教学人员储备不足,安全管理意识、服务接待能力有待提高。由于滑雪教练认证体系不完善,加上人才培养成本、教学能力等因素限制,目前不少滑雪场面临优质滑雪教练稀缺,需要寻找兼职教练,来弥补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不足。这些人员往往“鱼龙混杂”,稍加培训就上岗教学。教学水平参差不齐,难免会影响到滑雪者的消费体验和安全保障,从长远看并不利于滑雪产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初级滑雪者市场。当前,随着滑雪、滑冰等冰雪运动消费回暖,全国各地雪场迎来“冰雪热”,这意味着对冰雪运动指导员的需求会更加突出。培养专业的滑雪教练是需要周期的。让人们更好享受冰雪之乐,必须加速补齐教学人才短板。目前,北京、河北、黑龙江、吉林等21个省份已开展滑雪项目的鉴定,累计鉴定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3.25万人,获证2.42万人。一些雪场也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助推资格认证落实。无论是加强相关标准研制,修订和完善考核实施细则,还是加强鉴定工作管理,做好培训内容体系建设,种种举措有助于培养更多专业的滑雪教学人才,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加强冰雪运动指导员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健全培养体系,增强从业人员的知识储备,着力提高其教学能力,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创新教学人才培养、服务模式。不久前,甘肃组织退役运动员进行为期14天的培训,帮助他们熟练掌握相关技能、指导员理论知识培训及滑雪教学指导方法。还有雪场改变“一对一”全程跟随的传统教学模式,让教练在固定关卡教授固定内容。教练不仅有效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提高数倍,还能为滑雪者提供更专注的保护。地方实践表明,在补好教学人才短板的同时,不断盘活用好优质教学资源,就能更好满足消费者滑雪需求,推动冰雪运动实现可持续发展。
数据显示,2022—2023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会超过3亿人次。预计2024—2025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收入将达到7200亿元。让更多人接触冰雪、爱上冰雪,既要回答好“去哪滑”的民生之问,也要解决好“谁来教”的现实关切。期待更多冰雪好老师不断涌现,让消费者充分感受雪上飞驰的乐趣,助力冰雪运动打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