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是用来被打破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首次人口负增长,还是来了。
国家统计局1月17日早间发布消息: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超121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0%。然而GDP数据并没有得到过多关注,因为人口数据成了众矢之的。
2022年末全国人口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3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从我们的总人口增速来看,大趋势早已经很明显了,此前我们也多次讨论过这个问题,出现负增长只是时间问题。2022年终于尘埃落地,仿佛也在宣告一个时代的结束。
然而,在大家对人口问题口诛笔伐之际,我们也不禁发问:中国人口负增长,纯粹只是一件坏事吗?
人口负增长,其实没那么重要。
很多朋友谈及人口负增长时,最容易提及的就是随之而来的劳动力问题。然而,所谓的劳动力红利,事实可能和不少人所想的并不一样。数据显示,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和就业人口,都已经远远早于总人口出现下滑。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2013年前后,我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规模达到了10.10亿人左右的阶段高位,随后即开始了持续至今的劳动力负增长,到2021年已经降至约9.49亿人,每年大约减少712.5万人。
同时,我国就业人口规模则是在2017年前后达到了7.5亿人的阶段高位,随后也开始了持续下滑。可以说,我国的劳动力红利可能已经在大约5年前就开始消退了。毕竟人口结构的失衡其实早已出现,人口负增长的出现,只是人口结构失衡之后,随之而来的一个现象而已。换句话说,如果你当人口出现负增长时才开始担忧,那么已经太晚了。
劳动力红利的消退,某种意义上来说绝不是坏事。因为所谓的劳动力红利,其中的一个关键特点就在于,廉价的劳动力。对于老百姓来说,同样的一个岗位,参与竞争的人数越多,个人的议价能力自然越低。反之亦然。
Wind数据显示,我国的城镇职工工资总额从2010年的4.7万亿元,已增长至2020年的16.4万亿元,实现涨幅247%,大幅跑赢了同时期名义GDP 147%的涨幅。因此,某种意义上说,人口负增长预示着你“涨工资”的概率更高了。
顺着这一逻辑,劳动力红利的消退还意味着技术产业升级的来临。与廉价劳动力紧密相关的,当然是中低端产业。劳动力红利是一把双刃剑,提供成本优势的同时,也限制了技术发展的上限,因为太多人才没有得到应有的资源。当红利消退时,劳动人口减少而用人成本攀升,中低端产业也会被迫选择转移,那么也就倒逼了产业的升级。
所以我们看到,这几年来,我们大力发展尖端科技、先进制造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同时,一些中低端产业链开始向东南亚等地快速转移。
此外,还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劳动力虽然持续减少,但规模依然很庞大。有专家预测,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劳动力人口依然有7亿人左右,远远大于很多发达国家的总人口。与其担心人口问题,不如更应该关注我们高端产业的发展和技术的突破。因为这将直接决定我们庞大劳动力人口在全球范围的价值和竞争力。
人口问题,不存在唯一解。
前文已经说过,此次人口的负增长只是一个时间节点,趋势早已经形成,这是大家都有预期的。2022年出现负增长,还是2024年出现负增长,基本没什么大区别。所以,我国人口负增长的问题,说白了就是人口结构趋向于老龄化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全球早已有很多国家尝试去解答,效果也各不相同。
日本作为大家最常拿来比较的案例,已经历了连续13年的人口负增长,但日本的根本问题是在这13年才发生的吗?我们甚至也可以说,日本的人口负增长也仅仅是一个结果,背后涉及到经济、科技、乃至文化、政治等等太多问题。
另一方面,人口的负增长和经济的增长并没有直接关联。
根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刘厚莲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13个国家在经历人口负增长时经济依然保持增长。其中,有的国家总体表现出经济发展水平高而经济增长率低的现象。
高收入国家的日本、意大利,经济增长率在1%左右;低收入国家的乌克兰、波黑等超过3%,匈牙利、罗马尼亚甚至达到5%。甚至还有些国家是先出现人口负增长,而后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比如匈牙利、罗马尼亚、波兰。换句话说,正增长有正增长的发展方式,负增长也有负增长的发展方式。正如邓公那句话,“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
其实,回顾这几年国家的政策导向,高层早已意识到了人口问题并做出了及时的应对。重点强调高质量发展、推进产业升级、消费转型、楼市调控、共同富裕等等背后,都和人口问题息息相关。只不过,很多人把注意力仅仅放在了总人口这个意义其实没那么大的数字上,而忽视了数字之外更深层次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就像我国总人口增速已经下滑了近50年,要扭转人口结构引发的问题,也可能需要一个又一个十年才能真正见到显著的成效。人口负增长的历史时刻,应该成为我们重新审视自身的发展模式,顺应时代而为的契机。
这个问题,没有最好的答案,只有最适合我们自己的答案。
好
机器读书
好
客观,精典
开脑洞
看题目就知道是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