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圣|杜甫(二)

诗圣|杜甫(二)

00:00
05:19
杜甫二十岁时,漫游吴越,历时数年。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杜甫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杜甫的父亲时任兖yǎn州司马一职,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他在齐赵一带过了四五年“裘马轻狂”的“快意”生活,创作了《望岳》,结尾的两句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流露了诗人少年时代不平凡的抱负。
天宝三载(744年)四月,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两人相约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会见了诗人高适。
天宝四载(745年),他在齐鲁又与李白相见,在饮酒赋诗之外,又讨论了炼丹求仙,两人还互赠了诗篇。两人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见面。
天宝六载(747年),玄宗诏zhào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科举之路既然行不通,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投赠干谒等,但都无结果。他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着贫困的生活。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这时的杜甫已将家搬到鄜fū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就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同被俘的王维被严加看管,杜甫因为官小,没有被囚禁。
至德二载(757年)四月,杜甫冒险逃出长安穿过对峙的两军到凤翔(今陕西宝鸡)投奔肃宗。被肃宗授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不料杜甫很快因营救房琯guǎn,触怒肃宗,被贬到华州(今华县)。
乾元二年(759年)夏天,华州及关中大旱,杜甫写下《夏日叹》和《夏夜叹》,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这年立秋后,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几经辗转,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严武表荐杜甫为检校jiào工部员外郎,做了严武的参谋,后人又称杜甫为杜工部。不久杜甫又辞了职。
永泰元年(765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离开了成都。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到达夔kuí州(奉节)。由于夔州都督柏bǎi茂林的照顾,杜甫得以在此暂zàn住,为公家代管东屯公田一百顷,自己也租了一些公田,买了四十亩果园,雇了几个雇工,自己和家人也参加一些劳动。这一时期,诗人创作达到了高潮,不到两年,作诗四百三十多首,占现存作品的百分之三十。《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成为千古绝唱
大历三年(768年),杜甫思乡心切,乘舟出峡,先到江陵,又转公安,年底冬天的时候漂泊到湖南岳阳,泊舟岳阳楼下,写下了《登岳阳楼》。由于生活困难,不但不能北归,还被迫更往南行。
大历五年(770年),杜甫逃往衡州,原打算再往郴chēn州投靠舅父崔湋wéi,但行到耒lěi阳,遇江水暴涨,五天没吃到东西,幸亏县令聂某派人送来酒肉而得救。后来杜甫由耒阳到郴州,需逆流而上二百多里,这时洪水又未退,杜甫原一心要北归,这时便改变计划,顺流而下,折回潭州。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