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Introduction
拼死一搏的时候到了,因此只能对赌。
作者|崔力文
责编|曹佳东
编辑|朱锦斌
本周三,位于公众号C次元,发布了一篇题为《小鹏,该醒醒了!》的年终盘点,感觉写得还算公正、详实与客观。
既没有偏激地为黑而黑,也没有一味地纯唱赞歌,基本上点出了这家新势力造车整个2022年做对了什么,又做错了什么。
其中,有一段是这样总结的:
不可否认,整个2022年,随着中国新能源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愈发内卷,小鹏在产品规划、品牌营销、人员管理、体系效率等多维度的问题,无疑均彻底暴露了出来。
包括所谓的长期内耗、决策摇摆不定、缺乏战略眼光,诸多顽疾也都被直接摆在了台面之上。小鹏面对的,则是一场丝毫不留情面的极限压力测试。挺过去,就能迎来康复出院;泄了劲,病情就会继续加重。
作为整家公司的掌舵者,何小鹏俨然感受到了危机的存在,一场涉及组织架构、管理层权责甚至公司未来方向的巨大调整,早在小鹏G9上市风波后就已逐步开始。
也恰恰基于上述背景,就此正式开启今天想要着重讨论的内容。因为,网传的两则“高管变动”,无疑再一次把这家新势力造车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
首当其冲的便是原吉利系高管易寒,将在春节后出任小鹏副总裁,全面负责市场营销和公关传播工作。
翻看他的履历,于2012年出任吉利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兼品牌与市场总监,此后先后担任吉利汽车销售公司B级车营销平台总监、沃尔沃汽车中国销售有限公司副总裁、领克汽车销售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等职务。
2019年,转战吉利与戴姆勒合资的smart项目,代表吉利方负责中国市场的整体营销业务,后又被吉利调回。而在正式离开吉利前,则担任雷达首席业务增长官。
整体看来,拥有十分丰富的营销经验。不过,在与身边友人交谈时得知,易寒本人的工作风格较为强势,性格也属于那种比较傲的趋向。
所以这样一位传统车企出身高管的空降,能否很好的匹配小鹏这样一家新势力造车,还是不可避免的被打上了大大的问号。
无独有偶,相比易寒的加入,本周另一则还在不断发酵、引发讨论的传闻更像是“王炸”。刚刚被爆出时,令人感到不可思议,那便是原长城总裁王凤英或将出任小鹏CEO。
是的,相信你的耳朵,并没有听错。就我个人来说,更想把接下来的篇幅,分拆成几部分剖析这件事情。
其一,王凤英是谁?
公开资料显示,其于1991年就加入长城,到2002年11月出任公司总经理,完成了从一线销售成长为公司的“二号人物”的蜕变,甚至视为联合创始人也不过分。
长达31年的长城生涯里,王凤英可以说就是营销板块的全权负责者。阶段性结果证明,由她所主导推动的“皮卡经销体系调整”、“聚焦SUV品类”、“进军俄罗斯市场”等项目,都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
从某种程度来说,没有她就不会有长城如今的行业地位。而身为汽车板块为数不多的女高管,做事雷厉风行、手段强硬、丝毫不拖泥带水的王凤英,也被大家冠以了“铁娘子”的称号。
只不过,碍于种种原因,2019年长城开始了大规模的组织架构调整。彼时,推出的“轮值总裁”制度,实际上已然能够理解为对王凤英的变相削权。最终,2022年,其还是选择先后辞去了副董事长、总经理的职务。
随即,走上了属于她的创业之路。联合里斯全球CEO、中国区主席张云,创办一家名为“小猎犬”的孵化器公司,帮助更多的中小微企业发掘机会,并进行一些潜力投资。
但也有分析认为,是在借机重返车圈。这不,最终看似等到了小鹏抛来的“橄榄枝”。
顺势,引出下一个问题:王凤英能带来什么?
实际上,答案非常简单:她所擅长的品牌营销与产品定位,恰恰就是这家新势力造车长期以来最缺乏的,就像年终盘点中提到的那样。
的确,必须承认,小鹏在智能化部分的积累与投入真的很强,甚至身处中国的本土化体验上,智能座舱与辅助驾驶相较特斯拉还更为优异,可一旦落回到车辆本身的许多方面,还是能够感受到稚嫩与经验不足。
并且与之配套的体系,总是显得脱节、混乱与抗压能力不强。所以王凤英如果真的能够到来,肩负的任务必然是彻底的进行梳理与革新。
那么,又一个问题再度涌现:何小鹏将会扮演怎样的角色?
实际上,关于这一点,小鹏官方近日已经做出了回应:“自去年下半年启动全面组织调整,目前已初见成效。新年伊始,公司将坚定不移继续推进组织变革,提升效能,以适应未来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挑战。”
并且补充道:“我们对行业内优秀人才加入小鹏始终持开放和欢迎态度。如有进一步信息,会及时与大家分享。公司将继续在何小鹏的领导下向前发展,何小鹏依然会是这家公司的最高负责人,热血造车,不会改变。”
换言之,虽然CEO之位可能易主,但何小鹏还是绝对的掌权者与决策者,而与王凤英之间应该会有明显的“分工”。
毕竟,品牌营销与产品定位,自始至终也不是他所擅长的事情,专业的事情本就该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当初组建团队,曾想过找一个CEO,聊过很多人,但一直没有合适的人选,只能自己上。”而这样一段发言,恰恰来自于何小鹏近期所接受的一场采访。
面对遇到的困局与犯下的错误,他也十分坦诚的全盘托出,“过去我们太过于关注技术创新,但技术创新最终服务于客户,所以在技术创新到客户的过程中,我们做了事情,但是没有做到足够好。”
当然,此刻再去回看他2022年的观点:“在激烈竞争的、全球市尝非快销品行业、2C非保护领域,有哪个好产品是靠精准定位,在中期或长期可以获得优势或壁垒的?”
虽然仍有着几分道理,但结合小鹏的现状,只能说对于困难远比想象中多的造车而言,好像并不完全适用。相反,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建立起真正坚不可摧的“护城河”,才是更重要的。
写到这里,渐渐临近尾声,最后想要讨论的,就是今天文章的标题:小鹏,究竟是不是病急乱投医?
更聚焦来看,主要担忧的点仍然集中在:无论易寒也好,王凤英也罢,都来自于传统车企,已然有着一套与互联网公司完全不同的管理方式,所以双方之间能否很好的适应与兼容?
况且,2023年对于小鹏,就是不容有失的“关键节点”。如此大动干戈的管理层调整,大概率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的与发展阵痛,想要完全磨合与消化必然需要很长的时间,那么还等得起吗?
平心而论,面对上述一个个质疑,思考许久后还是没有能够给出一个令自己信服的答案。因此,更想说:“与其恶性循环,不如破而后立,剩下的交给时间去反馈。”
小鹏,拼死一搏的时候到了,因此只能对赌。
|崔力文|
爱车如命,
更爱电动汽车的小编一枚~
THE END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iAUTO2010
推荐阅读
2022,是BBA电动化的必答卷 |向上45°
广汽自主的“红与黑”| 向上45°
二线豪华,拿命换“春天”| 向上45°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