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古代也有春运?人们当时是这么过年的?

什么?古代也有春运?人们当时是这么过年的?

00:00
04:28
古代也有春运吗?人们当时怎么回家过年
 转眼间,春节将至,来来往往的旅人们将过年的气息带到了全国各地。当欢乐的心情乘上了汽车、火车或者飞机,即使是有千万里的距离,人们也并不觉得遥远。这不是错觉,科技的进步带来了交通的便捷,贯穿全国的高速公路使“千里江陵一日还”成为轻而易举的旅程。然而,在古代,因为交通工具以及道路的限制,人们过年回家,真的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春运”的起源
  其实,在古代,大多数的人都无法在春节按时回家,他们或是在旅途中,或是在谋食处,望着日夜思念而终究回不去的故乡,一支笔、一首诗、一封家信可能就成了这个时候捎给家人最好的礼物。
唐代开元年间,在镇江的北固山下,秀丽的风景和新年的喜庆相得益彰。在一家旅馆里,一位来自洛阳的客人却正在书写着他的乡愁:“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他叫王湾,一生醉心江南风物,曾往来吴楚之间,在辞旧迎新之际,他无法回到家乡,即便坐拥这南国美景,也不免令人心生惆怅。于是,便有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名诗。青山绿水也挡不住满怀的乡愁,舟车劳顿只为一年的生计。人们无法确切地考证出王湾为什么这年没有回家与亲人们团聚,但是他在诗中表达的对故乡的怀念却穿越了时代,感动着每一个在外漂泊的人。
和王湾有同样心境的还有高适。有一年,这位著名的边塞诗人送兵至蓟ji北,任务完成后,南归的马蹄却怎么也追不上新年的步伐,他只好在蓟北一家旅馆住下。此时的高适已经年近五十,无意间向镜中一瞥,发现自己两鬓已经斑白,于是,他提笔写下一首诗:“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这首诗的前两句平平无奇,可是到了第三句却峰回路转,诗人回顾自己的一生,让他魂牵梦萦ying的还是远方的故乡,今年在这萧索的边塞,故乡是回不去了。可是明年呢?明年是否能在春节回到家乡呢?一个“又一年”意味深长,也许,对高适这样终日为家国奔走的人而言,回家过年是一种奢望,明年诗人的白发也许会更多,而明年新年的故乡依旧会很遥远。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肉肉精灵

    长知识了

    是舒涵吖 回复 @肉肉精灵:

  • 听友310756833

    过年一定要回家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