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010集第十集《周公摄政》

中国通史010集第十集《周公摄政》

00:00
42:56
有这样的一个人,他的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这个人便是史上最伟大的摄政王叔——周公旦为了进一步加强内部的控制,周公在大行分封的同时,又采取宗法制,通过加强血缘等级关系来加固着周王朝内部的凝聚力。宗法制,就是在同一宗族内部,以嫡长子为大宗,其余诸子为小宗,大宗和小宗之间是等级从属关系,这样层层下推,一再分宗,形成了一系列大宗和小宗。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自己的家谱,通过家谱同样可以追溯到自己的宗族起源,时光已经流逝了三千多年,期间有战乱,有流徙,许多山川都改变了面貌,然而一本家谱就可以让同姓同宗同源走到了一起,让人不能不感慨周公所制定的宗法制的强大凝聚力。
与此同时,周人实行同姓不婚的原则,禁止同姓之间通婚,周王室必须和异姓的诸侯国通婚,周王室和异姓诸侯国之间就建立起姻亲关系,各级贵族也是如此,必须和异姓的贵族通婚,在有周王后称呼的铜器中,王后几乎就是姜、姞两姓,表明周王室与这些诸侯国世代通婚,通过联姻,异姓贵族因甥舅关系也被纳入了周人的宗法体系,周朝通过封建亲戚,家国同构,使整个国家结构宛如一个庞大的家族系统,血脉相连,休戚与共,在西周金文中,西周的都城镐京又被称为宗周,通过宗法制,血缘亲疏关系被成功地引入政治领域,西周王朝缔造出了一种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
分封制和宗法制最终使西周王朝的统治触角伸向了遥远的四面八方,周王朝的制度建设还在继续,商朝遗民仍是周公最关注的,即便已经通过了移民等方式将他们分散开来,但,商朝遗民的数量仍然庞大,并不让人放心,在周公看来,周朝原先的都城镐京显然有些偏西,他要在天下的中心另建一个都城,以便更好地安置与控制商朝的遗民,管理四方各国,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和占卜,周公最后将地址选定在了洛水北岸,营建新都洛邑,将它作为周朝的东都,与西部的镐京相呼应。
周礼涵盖了国家的大政方针到社会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创造了由吉礼、嘉礼、宾礼、军礼与凶礼构成了五礼体系,对于庶人以上的每个社会成员,其人生行程的每个节点都有相应的礼仪,及其明确具体的要求与细节,严格规定了人们必须遵守与践行的伦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周礼的核心价值是明贵贱,辨等列,即维护等级制度,保障统治秩序稳定和社会和谐有序发展,使整个周王朝成为一个人人恪守名分,各安其位,秩序井然,彬彬有礼的礼仪文明之邦,这正是周公最希望实现的理想。
周礼的基本框架是一整套亲其所亲,尊其所尊,严格维护君臣宗法和上下等级的典章制度,周公确立的嫡长子继承制影响深远,成为历朝历代沿袭的主要方式,一直延续了近三千年,成为中国社会能够长期稳定的一个重要制度。周公还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君臣、父子、兄弟、亲疏、尊卑、贵贱的礼仪,将贵族分成不同的等级,实行等级爵位制,周礼讲究尚德、尊尊、亲亲、敬老、慈幼,也成为对后世颇有影响的伦理道德规范。
周礼的诞生是古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使整个社会从尊神尚鬼、迷信巫术走向礼治、德治。与礼相伴的是乐,乐由中出,礼由外作,礼讲稳定,乐讲和谐,两者相辅相成,周公制礼作乐,旨在使中国社会不仅长期稳定而且充满和谐之美,华夏文明由此进入以礼乐文明为代表符号的时代。
还政三年后,周公重病而亡,临终前嘱咐,我死后埋葬于成周,我始终是成王的大臣,然而,周成王将周公和祖父周文王、父亲周武王葬在一起,表明自己不敢以周公为臣。周成王特别允许周公的长子伯禽在其封地鲁国,用天子礼乐来祭奠周公。
鲁国一直是礼仪最为昌明的所在,在这块土地上,在周公去世数百年后,孔子诞生,面对春秋之世,礼崩乐坏,孔子积极主张克己复礼,他所遵从的礼,正是周公所制定的周礼。周公所遗留的政治文化遗产是孔子和儒家思想的主要资源,孔子之后的一千五百年间,中国文化一直以周孔并称,既表明周公与孔子一脉相承的联系,又充分显示出周公享有的重要文化地位,他的人格魅力与历史影响跨越千年,从未消逝。
周公在华夏子孙心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三千多年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都在深深怀念着这位伟大的先祖,他被后世奉为天下第一圣人,元圣,他所首倡的明德、慎罚、保民的德治思想,和他所创造的礼乐文明已如甘露清泉,浸润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潜移默化地渗入到每一个中国人的意识深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