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失忆症”(yips)患有运动失忆症的人不是在思考比赛策略,而是会无法阻止自己去想手腕的角度或出手的速度,或是其他许多动作,而这些动作是应该要留给根深蒂固的习惯而不是交由意识控制。
也有人翻译为运动恐惧症,常发生在因为自己的失误而输了比赛,极度自责,或是因为某种行为受了重伤,过去痛苦的经验造成心结的状态。这种时候,一旦遇到相同的状况就会感到恐惧,无法重拾失败之前的表现。
陈忱
每天进行生理训练累积的技术与实力,还必须搭配强化心理层面,才能在比赛中顺利发挥。所谓的心理体能训练,也就是以提升竞技时的实力为目标,进行精神层面的改善。运动表现与心理体能状态的关系,可参考左页的图表,呈现山形的曲线,而最高的部分就是心理状态的理想区域。
理想区域中的紧张、兴奋程度,可以让集中力达到最高,展现出最理想的表现。紧张、兴奋程度过低,则比赛时无法集中精神,经常想要放弃、半途而废,导致表现下降。紧张、兴奋程度过高,太过焦虑会让身体僵硬,脑袋一片空白,无法控制自己。
对比较难以调适压力的人来说,如何经常抱持正面的想法是一大课题。借由心理训练可消除不安、压力等负面的情绪,经常正面思考,时时达到最佳表现,是运动员训练中重要的一环。
陈忱
运动失忆症可能会成为精神性强迫行为,也绝不是能轻易摆脱的症状。失忆症就像运动界的癌症,无法完全治好,只能获得缓解。就算运动员暂时重拾健康,危险仍旧存在。
临场发挥失常和运动失忆症必须分开谈。许多运动播报员提到时,好像两者是差不多的东西,但他们可错了。虽然两种情形经常一起出现,但就像我们哲学家所说的,两者也可以互相毫无关联。你可能发挥失常,但没有运动失忆症,或有运动失忆症,却不会发挥失常。毕竟,就算发挥失常的人并不担心技巧,还是会因为比赛压力的其他面向而分心;有时,运动失忆症的人担忧技巧的情况实在是病入膏肓,以至于根本不需要任何比赛压力,就会出现症状。
“失忆症”一词源自高尔夫,原本是用来描述不自主的抽搐和抽动,连最一流高尔夫选手的推杆都能干扰。许多伟大的选手都深受其扰,有些人更改握杆方式,因而得以痊愈,但有些人则再也没有从中恢复。
一起侃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