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山海经·西山经》记载: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再往西三百五十里有座山,名叫天山,山上有很多金和玉,还有石青和雄黄。英水发源于天山,向西南流入汤谷。山中有一位神,他的形状像黄色的皮囊,红如火焰,长着六只脚、四只翅膀,脑袋部位浑沌一团,分不清面目,却会唱歌跳舞,它其实就是帝江 ) 。
春秋,《左传·文公十八年》:“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德,丑类恶物,顽嚚不友,是与比周。天下之民谓之浑敦。”
南齐《文选<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记载:“发参差于王子,传妙靡于帝江。”李周翰注:“天山有鸟,状赤如丹,是识歌舞,至于妙靡,名帝江 [2] 。”
晋代,《山海经图赞》:质则混沌,神则旁通。自然灵照,听不以聪。强为名,号曰(一做日惟、曰在)帝江 [3] 。
唐代,《酉阳杂俎·诺皋记上》:“天山有神,是名浑潡,状如橐而光,其光如火,六足重翼,无面目,是识(一曰嗜音)歌舞,实为帝江。”
清代,《校正》云:“江,读如鸿。此云帝江,犹言帝江氏子也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