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 补充增量-问题意识02

第三期 补充增量-问题意识02

00:00
19:45

为国考冲刺,为省考筑基!


缺少问题意识

【表现】

一是在学习中:

       西方哲学史上有一个著名的例子: 有一次,剑桥大学的大哲学家穆尔被问到:“谁是你最好的学生?”他毫不犹豫地说:“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的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总是露着迷茫的神色,有一大堆的问题。”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远远超过了他的老师穆尔。

        孩子,或者可以叫青少年的天性就是对什么都好奇,什么都想问,有强烈的探知世界的渴望。这是培养问题意识的种子,但能否发芽,需要适宜的生长环境、肥沃的土壤,还要有园丁浇水,可现在的应试教育,可能最缺少的就是这种环境。就连语文,这种极具探究性、极具创造性、甚至还兼具主观性的学科,在教育过程中,也被各种标准答案充斥着。

        孩子们读诗词不是去感情创作者的情感,创作者创作时的外部环境和内在的心理,去体悟内心的共鸣,而是为记住考点而识记。

        我们的教育更多告诉我们背考点是第一位的。其他大家随意,与教育无关。

        『例题』言语理解的题目

        精神生活趋向平庸是我们现实生活的一个突出现象。其主要表现是:人生缺乏精神目标,既无传统的支持,又无理想的引导;功利意识扩张导致人与人之间真情淡薄;诉诸感官的大众消费文化泛滥,诉诸心灵的严肃文化陷入困境。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知道(  )。

        A.精神生活的趋向平庸主要表现为信仰失落、真情淡薄和文化错位

        B.大众消费文化富有活力,而严肃文化则死气沉沉

        C.在精神文化事业中进行独立探索和创造的人是脱离他们所处的时代的

        D.由于精神生活的趋向平庸,人们很容易产生失落感

        二是表现在生活与工作中:

        1.青蛙效应:是指把一只青蛙扔进开水里,它因感受到巨大的痛苦便会用力一蹬,跃出水面,从而获得生存的机会。当把一只青蛙放在一盆温水里并逐渐加热时,由于青蛙已慢慢适应了那惬意的水温,所以当温度已升高到一定程度时,青蛙便再也没有力量跃出水面了。于是,青蛙便在舒适之中被烫死了。

        2.试卷中国人的生存状态:2017年广西省考中材料2中的几位网友:

        网友A:昨晚打游戏到半夜,9点钟才起来,在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我没有逃课。课件太多,看不过来,笔记等到期末复习前再复印别人的吧。午饭后和舍友看美剧,看了一半就想瞌睡,那些英文左耳进、右耳出,听起来和四级考试没什么关系……躺在床上刷刷微博,看看新闻,和舍友八卦一下,差不多到吃晚饭的时间了……上晚自习,拿出课本强灌硬塞地背了一通,没好方法,要记住不容易啊,这样我能学到什么呢?将来又有什么用呢?希望期末考试能过关吧。9点半回到宿舍,大家打游戏的打游戏,看球的看球,宿舍环境不适合看书。早早洗漱,打开电脑,开始了一天真正的战斗……凌晨1点半有欧冠,不能错过。(学生)

        网友B:和其他人一样,朝九晚五、双休。7:00,穿衣,洗漱,出门。去公司要经过25站,耗时80分钟。9:00-12:00,工作,按部就班地搜集资料,其实我压根没想好今天的选题,那就到网上搜搜呗,顺便上上网。好吧,其实是上上网,顺便搜搜选题。12:01,订外卖!这是一天最开心的事。我不会做饭,外卖不营养,却方便省事。12:30-13:25,午休,和同事们年纪相仿,大家有很多共同话题。13:30-17:00,撰稿,改稿,定稿。老板老说“编辑决定了读者阅读的质量”,拜托,我只是一个小编,哪有那样的本事和能量!17:01,下班,回家。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有时还会惆怅。18:30,随意找个地方吃饭,偶尔约上朋友,来个小聚。离家很远,有时会想家。22:30,不知怎么地就到了这个时间,休息,听歌,玩玩手机电脑。困了,便睡觉。书架上那本《会计基础知识》实在来不及看啊。明天继续,加薪升职遥遥无期。(工人)

        网友C:在一系列磕磕碰碰后总算找到了工作,工资还行,算是衣食无忧了,就是缺乏激情。每每碰到工作中的困难就想着逃避,不想去思考,不想去改变,逃避惯了便成了大家口中的“老油条”。感情生活一片疮痍,喜欢的人看不上自己,看得上自己的不喜欢,家里人也着急,不断介绍对象。自己平时也就喜欢打打球、拍拍照,感觉对身边的很多事儿都提不起兴趣,自己也厌恶这样的状态。(刚走出去的学生)

        网友D:从进入大学开始,我的生活就是一个字——忙。忙得太身不由己。以前是为了“60分万岁”,现在是为了那点可怜的薪水。我很努力,每天搞到自己身心俱疲。我觉得只要够忙碌够辛苦,仿佛就可以心安理得地不去思考未来,不去规划方向。每天工作,一半时间在上网,我也不知道我上网干嘛了;一旦下班,时间就被种种鸡毛蒜皮的娱乐、发呆、刷微博给消磨掉了。我也不想这样,曾经也琢磨过改行、读研,但是一想到自己已经26岁“高龄”,怕是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重走青春路了……心很累,唯一闲得发霉的只有大脑。(深陷工作中的人)

        【危害性】

        缺乏基本的问题意识:在材料中,眼神迷蒙、无力;只记住了读材料的基本方法,却看不到材料背后的信息,无透过现象看问题的能力。

为什么缺少?

        【归因】

        (一)想问?

        (二)会问?

        (三)敢问

        中国的教育就是让人“不较劲”,较劲的人叫“二、傻”

从对《中庸》的误解……

从对官场的权威的“崇拜”……

从“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中国处人哲学的深度体悟……

从教育只重视技能,缺启发……

对春花秋月无动于衷……

对各种“热”只有狂热……



???????????


对任何现象都麻木……

对任何言论都起哄……

对任何需要动脑的都排斥……

对任何“速成”都信奉……

现在很多人,只带眼睛,不带其他的器官。

        学学鲁迅的生活观:“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会被生活所累”

        鲁迅说:"我岂但不穿棉裤而已,你看我的棉被,也是多少年没有换的老棉花,我不愿意换.你再看我的铺板,我从来不愿意换藤绷或棕绷,我也从来不愿意换厚褥子.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

        学学犹太人的勤勉:

        1)痛苦逾深,人逾坚强。    

        2)我们必须勇敢,并且要充分利用自己所具有的优良的素质,生存下去。要生存,要认识自己,要行动,我们最大的敌人便是恐惧,谨慎,懦弱和胆怯。    

        3)只有保持平衡,才能求得生存。    

        4)只要记住失败的那一天,就会产生出强大的力量。    

        5)如果一个人沉湎于成功的甜美之时,而忘掉了失败的苦涩,那么终有一天他会品尝失败的苦果。    

        6)失败是使人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7)要善于在困难和失败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价值。    

        8)一个人要痛苦到极点,才能尝到甜美的果实。    

        9)人生必须透过黑暗才能看到光明。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57083227

    这课我要多反复的听

  • 听友56785932

    不服不行

  • 听友57095772

    心爱的人啊

  • 14_pjgyw

    知性优雅

  • 听友57075590

    我爱你

  • 听友56940626

    每天都反复听,准备报线下课程深入学习

  • 听友57137232

    主播讲得好呀

  • 听友56940362

    感触很深,收获很大

  • 听友57133672

    非常好,每天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