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拜会完了杨姑妈之后,第二天西门庆又穿戴一新正式去杨家相亲了,进了客厅之后两个丫环过来招呼西门庆和薛嫂看座喝茶,说话间孟玉楼便从内室出来了,只见她画着淡妆,清秀的脸庞,额头上有几颗雀斑,身材很高,但是很匀称,一双小脚步步莲花,人见尤怜,怎么说呢,这位孟三姐和潘金莲完全是两种风格,潘金莲就像一团烈火,炙热妖娆,只要她出现的地方空气里面全都是荷尔蒙的味道,而孟三姐呢正好相反,她就像一杯淡茶,清新典雅,给人沛然天蔚的感觉,西门大官人这连日来都在金莲那儿拼战厮杀,就算金莲再怎么貌若天仙,西门庆这会儿也有点审美疲劳了,所以一见到孟玉楼这般清秀脱俗的女子顿时精神大振,连忙向玉楼行礼,而玉楼呢见西门庆长的这般英俊潇洒,心里面也是非常的中意,一下也就喜欢上了,所以双方刚一见面就都给对方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当下趁热打铁,就把婚事给定下了
这婚事既然说定了,几位当事人都是皆大欢喜,当然除了那位张娘舅,他本来和当地的尚举人勾结,想把孟玉楼嫁给尚举人然后再借机慢慢图谋玉楼的财产,这会儿眼见计划就要破产便赶紧赶过来劝他这外甥女不要嫁给西门庆,那么他都说了哪些理由呢?
第一,“尚举人是知书达理的人家,家里又有很多田产,而西门庆呢,只是个泼皮无赖,勾结官府的奸商”;
第二,“西门庆家里已经有个正房太太了,还是吴师长家的千金,你过去能和她争吗,所以只能做妾”;
第三,“除了那位吴小姐,西门庆家里还有一堆太太丫头的,人多是非多,你过去肯定要受欺负的”
应该说不仅是张娘舅,一般的人家要选择嫁女儿肯定也会选择尚举人而不是西门庆,但是这位玉楼姐姐偏偏就是不走寻常路,偏偏就是认准了西门大官人了,马上回绝他舅舅说:
第一,“就算他家里有了正房大太太,我也情愿做小,认她做姐姐”;
第二,“就算他房内女人多,但一切都是丈夫做主,况且只要丈夫喜欢我,女人多点又有什么关系,如果丈夫不喜欢我,即使只有我一个人又有什么用”;
第三,“自古富贵人家都是三妻四妾的,我过去自会知道怎么处理姐妹关系,小事一桩”
张娘舅看她完全不听劝,慌了,赶紧又排出了三个理由:
第一,“西门庆是个混子,喜欢打老婆,稍不如意就叫人把你给卖了”;
第二,“西门庆还有个前妻留下的女儿,这么大一个乱子怎么收拾”;
第三,“西门庆道德败坏,专门在外面嫖妓保养情妇,又欠那么多赌债,早晚坑了你”
应该说张娘舅已经有点气急败坏了,开始搞人身攻击了,不过话虽然难听,但平心而论这些理由还是很有杀伤力的,毕竟孟玉楼也是个好人家姑娘出身,何必去搅西门庆这个乱七八糟的人的那趟浑水呢,可是玉楼已经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了”,也是立即针锋相对:
第一,“自古男子汉不打勤快懂事的娘子,我过去处处都留心,事事有分寸,他怎么会为难我呢”,第二,“别说他只有一个女儿,就是有十个,我也待他们好”,第三,“他本来就是年轻风流的人,在外面嫖个妓包养个二奶有什么不对,况且钱财都是身外之物,能欠也就能赚,有什么担心的”
话说到这个份上,就差把脸皮给撕破了,所以张娘舅也是憋了一肚子气,话不投机嘛,所以茶都没吃完转身就气哼哼的回了家,不过看到现在我们还是很有疑虑的,这孟玉楼为什么就认准了西门庆呢,难道就因为西门大官人长的帅吗?
西门庆长的帅确实是一个很大的优势,毕竟人与人交往,第一眼看到的都是相貌,长的漂亮的人总是让人心情愉悦,心生好感的,这也是人之常情,可是孟玉楼这会儿已经不是那十五六岁情窦初开一见帅哥就双腿发软脑子发晕的小姑娘,而是一位饱经世事的三十岁成熟少妇了,而且还是富婆少妇,一般的小帅哥顶多也就够让她玩玩的级别,真要打动她的芳心,光靠帅是绝对不可能的,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我们知道西门庆的主业身份是一个商人,但不要忘了这位孟三姐的身份也是一个商人,这点非常重要,在薛嫂给西门庆描绘孟玉楼的时候真正打动西门庆决心去娶她的关键点其实就是两条,一是玉楼身边的那上百万的现金硬实货,二是玉楼善于算钱管账,这两点对于西门庆的生意或者换个好听点的词,他的事业,来说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除了这两点,其他的什么琴棋书画,风流俊俏都只是锦上添花的添头罢了,而反过来对于孟玉楼来说也是一样,她条件这么好,追求她的男人绝对是车载斗量的,可她到现在都还独身寡居,说白了她就是在待价而沽,就是在等一个可以和她合作,可以把她手上的资源整合壮大的男人,尚举人道德好不好我们不知道,可是我们知道的是像他这种读圣贤书的人是根本没有能力和手段可以办到这一切的,而西门庆就不同了,从这个人勾结官府放债卖威就可以看出他的手腕魄力都是一等一的,是可以和玉楼一起达成目标的理想人选,所以他道德好不好在这会儿根本就是次要问题了,我们再回过头来品一品玉楼回答他舅舅的那几段话,这几段看似是气话的话里面藏着什么味道呢,那就是玉楼自始自终都在强调她感兴趣的是去帮西门庆打点家务买卖,而不是去和他的其他几个太太争风吃醋,这一点她和西门庆在刚见面的时候其实双方就达成默契了,那种属于嗅觉灵敏的商人间的一个眼神就能达成的默契,看看她最后说的那句“能欠也能赚”的那个“赚”字,大有深意啊,所以啊说到底这次的婚事就是两个精明的商人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这才是孟玉楼芳心暗许的真相,大家还真以为是西门大官人的桃花运好啊
好了,孟玉楼就这样嫁给了西门庆并且马上填补去世的卓丢儿的地位做了三太太,常言道三个女人一台戏,西门大官人现在已经有五位娘子了,她们之间会不会搞出点什么火花来呢?我们下回来说。
十:
插页一:(每十篇插页一次)
中国历来的小说戏曲都会或多或少的带着作者的感情色彩,读者也可以从字里行间或隐或现的感觉到作者对于某一个角色的喜爱,或轻或重的感觉到作者对于是非善恶的判断,但是最为奇特的就是《水浒传》和《金瓶梅》这两部小说
但是让很多读者不能接受的是,即使是《水浒传》也有一个行侠仗义古道热肠的鲁智深,而《金瓶梅》中是完全黑暗的一片,全书上到官府各级官吏,下到市井各层小民,远到出世清修的和尚道士,近到入市济世的书生儒仕,如果要用传统的判断是非善恶的道德标准来衡量的话,没有一个好人,全是尔虞我诈,两面三刀的奸邪之辈,我们会有疑问,《金瓶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群人,这样一个黑暗混沌的世界呢?
美国当代著名的公共知识分子乔治斯坦纳在评价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区别的时候,有一段非常有名的论述,“陀思妥耶夫斯基藐视理性,热爱悖论,总是处于幻觉的边缘,他是自莎士比亚之后最具戏剧气质的人,总是从戏剧性暂时的静态中观看人类;而托尔斯泰沉迷于理性和事实,总是在唤起真是和可见的整体具体经验,他是史诗传统最重要的继承人,就像一个站在大地上的巨人,历史性地在时间的河流中看到人类的命运”,这段论述同样适用于《金瓶梅》,那么《金瓶梅》伟大的地方到底在哪儿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行善为恶,关于行善为恶流传最广的大家最熟知的就是《三国演义》中刘备说的那句: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应该说基本到现在为止很多长辈师长在教导后生晚辈的时候都会用上这句话,普遍的道德观点伦理价值也完全认同这句话的处世标准,行善嘛就是好人,为恶嘛那就是恶人,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重大的问题,举个例子,有天我们遇到一个乞丐,正好我们刚刚又去了趟超市买了瓶农夫山泉,所以有几块钱零钱,一看乞丐也怪可怜的,顺手就把钱打赏给他了,然后心中默念“勿以善小而不为嘛”,可是有趣的是什么呢,如果那会儿我们不是从超市买水出来,而是从银行取钱出来,身边没有零的,全是一张张的百元大钞,这会儿我们还会顺手打赏那乞丐几张吗?当然我不否认真会有人去施舍几张,但起码以我自己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吧,绝对不可能去做的,换句话说是什么呢?那就是没有一个人是真正信仰这个标准的,那么难道说是这句话错了吗?
不是这句话错了,而是因为一直以来这句话都被错误的解读了,我们知道任何一句话都不能简单的只从字面上来理解,还得看看是谁说的,什么时候说的,对谁说的,这句话是刘备说的不假,可是他是什么时候对谁说的呢?这句话是刘备在白帝城去世前留给他那个窝囊废儿子阿斗的遗诏里面说的,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但得看哪方面善,普通人家人之将死,身边是亲人,嘱咐的是真情,有钱人家人之将死,身边是管家,嘱咐的是财产,有权人家人之将死,身边是部下,嘱咐的是权力,刘备是什么人,刘备是个政客,政客要死了留给儿子的遗书里面每一个字那都是经过精心斟酌,精心推敲的,所以说每一个字都是他总结的人生经验,而这句话就是他总结的从政经验,所以这句话压根儿就不是一句教导人怎么做好人怎么做善人的,而是教导人怎么当一个合格的政客,那就是要会演戏,知道即使是“善小”也要去演“为”,即使是“恶小”也要去演“不为”,这也就是刘备这个底层打拼的人能最终成为三分天下的超级政客的原因
好了,既然这句话被解读错误了,那么有没有一句真正在讲行善为恶标准的话呢?有,这句话来自《聊斋志异》中的《考城隍》:
“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这句话才是真正判断行善为恶的标准,我们被世俗道德所纠结的那么多的各种世间的善恶其实用这句话去评判,马上就云淡风轻,开怀释然了,《金瓶梅》就像一个冰川上的巨人,冷静的俯瞰着这个残酷的世界,书中那么多的阴谋,那么多的龌龊就这样轻松这样平静的展现在我们面前,而作者也没有落俗的去进行任何的道德判断,只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就这样像纪录片一样呈现给我们,而不带一丝的感情色彩,因为书中的这一切黑暗都是真实的,在真实面前不存在什么是非和善恶,因为那些和真实相比都显得太苍白太渺小,这个世界上最难描写也最难表达的就是真实,这也是《金瓶梅》能够称之为伟大的地方,同时也是她被禁的真正原因,和那些描写性器官性行为的荤段子毫无关系。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