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石为山之骨,而泉又为石之骨。或曰:水性至柔,焉得称骨?余曰:排山穿石,力撼巨灵,莫刚于水,故焦赣称有“水生骨”之语。且细而流飞沫溅,巨而河润海涵。涓与滴,何莫非天地之血与髓?血所以坯胎骨者,髓又所以滋养骨者。骨无髓则为枯骨,骨而枯与土壤等,即不得谓之骨,是山之为骨,水实成之。故古人画泉,甚为审顾郑重,致有“五日一水”之语。今以泉法分图各见,而先之以子久全体俱露之泉,一条贯破青山陡峭处,又安得不谓之骨?
译文:
石是山的骨骼,而泉又是石的骨骼。有人问:水性至柔,怎么能称得上骨骼呢?我回答:能够排山穿石,力量可以撼动巨灵河神,没有比水更刚强的了。所以,汉代哲学家焦赣曾经说过“水生骨”的话语。
况且细小时如浪花飞舞溅起水沫,巨大时如河水广润大海包涵万象。点点滴滴,难道不是天地的血液和精髓?血液是用来孕育骨骼的,精髓又是用来滋养骨骼的。骨骼若是没有精髓就成了朽骨,骨骼若是枯竭了就像土壤一样,就不能称之为骨骼。所以,山的骨骼,是靠水成就的。所以,古人画泉水,都仔细察看非常郑重,以致有“五日一水”之语。
现在,把泉的画法分别用图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而首先列出的是黄子久的全体都展露的泉水。一条清泉贯穿冲破青山陡峭的地方,又怎能不称它为骨骼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