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英:给毛主席当了18年秘书,1966年自杀,死后14年才得以平反

田家英:给毛主席当了18年秘书,1966年自杀,死后14年才得以平反

00:00
06:54

1948年10月,解放战争已经到了最后的决战阶段,身在西柏坡的毛泽东案头工作异常繁忙。为了能够更好地协助毛泽东开展工作,被誉为党内“第一支笔”的胡乔木,决定为他寻找一个合格的秘书,在机缘巧合下田家英进入了他的视线。

在胡乔木的推荐下,早就对田家英有所耳闻的毛泽东,最终决定“录取”田家英。这对于年仅26岁的田家英而言,无疑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人生转折。此后田家英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了18年,从未出过半点差错。但在“文革”初期却遭江青一伙陷害,死后14年才被平反。

1922年,田家英出生在四川成都双流,原名曾正昌。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深受父母和兄姊的宠爱,全家八口人都依靠父亲经营小药店维持生活。田家英三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对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来说,可谓是雪上加霜。

田家英六岁时,被母亲送入私塾读书,由于他天资聪慧,所以在上城北小学期间,很多老师都特别喜欢他。母亲虽然不识字,但却经常抚摸着田家英的头慈爱地说:“娃娃,长大后一定要成才!”

可以说在田家英的成才之路上,妈妈就像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为他照亮了未来。但田家英的命运实在是太苦了,九岁时视他若珍宝的母亲去世了,没有了母亲的支持和保护,哥嫂决定让他到药房当学徒,无奈之下田家英只能退学。

辍学期间田家英依然坚持学习,并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徐昌文。他经常邀请田家英去家里做客,还将自己的藏书拿出来给这个苦命的孩子阅读、讲解。在他的帮助和启发下,田家英对新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加坚定了成为一名作家的梦想。

在药店做学徒的两年间,田家英阅读了大量的古典小说,在他的脑海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既模糊又懵懂的文学雏形。1934年12岁的田家英,开始倚靠领取稿费生活,在田家英的笔耕不辍下,两年后他创作的散文《春》,得以在《华西日报》上发表。

1936年初,14岁的田家英考入成都县立一中,上学时日子过得非常艰苦,但他却一头扎进了知识的海洋,贪婪地吮吸着知识的母乳。在此期间他阅读了大量的进步书籍,对共产主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下定决心奔赴延安。

1938年,田家英考入陕北公学,并于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给毛主席当秘书之前,他曾给毛岸英做过老师,二人之间建立起来了亦师亦友的深厚友谊。在此期间田家英一直在各大报纸上发表文章,他的才华也得到了很多人的注意。

1948年经胡乔木推荐,田家英成为了毛泽东身边的第二任秘书,他的文字功底和办事能力都深得毛泽东赞许,并曾在不同场合多次给予其高度评价。田家英在担任毛泽东秘书的前十年中,合作的一直都非常愉快,否则田家英也不可能在毛主席身边工作18年之久。

自1955年以后‚田家英不仅继续留任毛泽东秘书一职,还曾先后担任过主席办公厅和中央办公厅副主任,以及政治研究室副主任等职。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都认为毛主席对田家英非常信任。

但1966年5月23日,却传来了田家英在喜福堂吊死的噩耗,当时他刚满44岁。关于田家英蒙冤致死的原因,应该一分为二去看待。首先,可以确定的是绝对离不开江青、陈伯达等人的造谣诬陷,但也和田家英自身的问题、性格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例如,田家英曾受刘少奇委托,向毛泽东建议过“包产到户”的政策。在毛泽东询问他是不是个人意见时,田家英并没有说实话,所以给毛泽东留下了“不老实”的印象。还有就是“庐山会议”时,田家英居然在会上肆无忌惮地说要给毛泽东提“三个建议”。

事后又和李锐、胡乔木互相包庇,让毛泽东深感田家英是一个“不忠实”的人。还有就是1965年毛泽东召集田家英、陈伯达开会,讨论戚本禹和姚文元的文章时,田家英对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提出了不同意见,会后还擅自删掉了自己在会议上的谈话记录。

这不仅破坏了毛泽东对田家英的信任,而且还被冠以“右倾”的罪名。当然,除了这些外部客观因素之外,导致田家英蒙冤致死的原因,还和他性格刚烈、脆弱有很大关系。除此之外田家英骨子里的文人气节,也是促使他自杀的一个重要原因。

1980年,在田家英去世14年之后,才得以沉冤昭雪。很多人都十分惋惜田家英的遭遇,作为一个才华横溢、性格刚毅的文人,他在给毛泽东当秘书期间,一直都本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兢兢业业的为毛主席服务,但最终却落得个蒙冤致死的下场。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583796jobz

    KT

  • 听友211276659

    读稿子注意断句

  • 听友91026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