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溪窑

东溪窑

00:00
04:15

东溪窑,一个曾经出产米黄釉瓷器的地方

世界遗产地、滨海花样城,传承闽南文化、聆听海峡涛声。大家好,这里是漳州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喜马拉雅共同推出的人文荟萃、遇见漳州系列节目。今天与您分享的是漳州东溪窑。

说起瓷器,你想到的是平常生活中用到的碗碟瓶罐,还是博物馆里的珍稀文物?

瓷器,是矛盾的,总显得那么稀松平常,又那么高高在上。作为中国文化的一大符号,瓷器的魅力经久不衰。那么,关于咱东溪窑瓷器,你知道多少呢?

碧水蓝天下,红瓦绿树间,各式各样的现代瓷器陈列在砖瓦砌成的展览台上。

这里是东溪窑遗址所在的地方之一——华安县高安镇。东溪窑,在明清时期盛誉海内外,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一处重要的外销瓷产地,窑场规模巨大,产品类型多样,文化遗存丰富,是明清时期漳州地区最大的窑口。

东溪窑是明末清初漳州地区烧造技术最高水平的所在地,窑址规模大,延烧时间长,文化内涵丰富。从年代上来说,东溪窑的碗窑坑为明代晚期,是目前福建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横室阶级窑。据考古研究发现,横室阶级窑窑炉技术很可能是由东溪窑传播出去的,极具文化内涵。

随着现代考古工作的发现,尤其是近年来南海沉船打捞考古发掘,大量的东溪窑瓷类精品问世。穿越时空隧道,古瓷的光辉越发闪耀。

在东溪窑生产的瓷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种米色釉细小开片的“漳窑”。这类瓷器古朴典雅,米色接地气、接近生活,率性纯真,别有一番韵味,让人在古瓷欣赏中无法释手又难以忘怀。

不仅如此,当时纯手工拉胚,采用人工捏制,“模印、堆贴、堆塑、刻划、雕镂”等多种技法并用,使得每一件问世的产品都有其独特的风格,被国内外瓷器家定为中国一代名瓷。

明朝中后期,随着漳州月港繁荣,东溪窑迎来瓷器生产和对外贸易的高峰期。厦门港取代月港后,东溪窑依然窑烟不断,这一盛况延续到了清末民初。东溪窑是明清时期漳窑最大的窑口,也是当时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外销瓷产地之一。彼时,东溪窑被称为“小漳州”。最繁荣时,这里活跃着数万人。东溪窑出品的瓷器则远销到日本、东南亚、欧洲、非洲、美洲。

种种迹象表明,东溪窑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与世界海洋贸易中占有一席之地,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商品贸易的繁盛以及带来的生产技术和审美观念的传播与交流,在东西文化交流上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故事。

 今天的“遇见漳州”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感谢您的聆听,下期再会!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