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后凯:赋能农业强国建设,需弥补3个科创短板

魏后凯:赋能农业强国建设,需弥补3个科创短板

00:00
07:06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

会议对于明年及今后全国“三农”工作的开展提出哪些新的要求?释放出哪些信号?藏粮于技,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1%,建设农业强国,科技赋能应该如何继续发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对此,顶端新闻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

释放出五大信号

顶端新闻:在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12月23日至24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对于明年以及今后全国“三农”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释放出哪些信号?

魏后凯:此次会议的主题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主要围绕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为来年以及今后三农工作的开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安排部署。

新形势,新征程。今年的会议也出现不少新提法。

比如,“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走自己的路,不简单照搬国外现代化农业强国模式”、“做好‘土特产’文章”、“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等等,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及新思想。

其中,“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的定位,将农业强国的建设提到了十分重要的优先位置,为接下来正式开展农业强国建设吹响了嘹亮的号角。此为会议释放的第一个信号。

第二个信号,“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这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底线要求和重要使命。

第三个信号,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会议明确提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可见,产业振兴是关键,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第四个信号,会议提到,“要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同样,乡村振兴战略的20字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落脚点就是农民增收、生活富裕。因此,这里再次提出,并把农民增收致富作为中心任务,此为重要信号。

第五,作为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支撑,科技以及人才是关键。重视科技、人才,还要重视改革,要通过相应制度安排和政策出台,推动科技创新、人才引进,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赋能农业强国建设,需解决3个科创短板

顶端新闻:藏粮于技。据报道,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1%。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那么,您认为,接下来,科技进步应该如何继续赋能农业发展?

魏后凯:创新是农业强国建设的根本动力。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全世界最大的农业科研推广体系和农业教育体系。比如,从中央到地方有农科院系统、有诸多优秀农业院校等,但同时,也仍然存在以下短板需要弥补。

第一,科创主体比较单一。目前的创新主体,不论是农科院系统还是高校,资金来源更多的依靠政府投入。而从国际经验来看,需要企业参与进来,而我国企业作为科研主体相对薄弱。接下来,创新主体需多元化,有待加强企业的参与度。

第二点,产学研融合度依然不够。大量的科研创新成果应用转化不足,接下来,技术成果产业化、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有待进一步加强,要让科技成果更好发挥作用。

第三点,科研资源不平衡。科技创新的单位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尤其是一些大城市,农村地区农业科技力量相对薄弱,甚至,近年来,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在某些地方存在着退化现象。

总书记说过“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接下来,需要打破城乡区域科创不平衡问题,通过科技创新促进不同地区以及城乡协调发展。

迫切解决的6大问题

顶端新闻:总书记提到,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解决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不搞脱离实际的面子工程。对此,您觉得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和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都有哪些?

魏后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需要分阶段稳步推进的。当前,农民反映最强烈、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农民在本地就业创业的问题。大量中西部农民远赴珠三角、长三角打工的根本原因是为当地没有产业支撑,相应就无法提供就业岗位,为农民在家门口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良好的就业环境是急需解决的。

第二,农村的基础设施需要持续改善。近些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很大进步,城乡差距也在逐步缩小,但依然存在薄弱环节。比如,农村垃圾、污水等处理系统的建设,以及系统的后期管护资金短缺、缺乏管护长效机制等。

第三,包括文化教育医疗在内的公共服务问题。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的要求。

为此,要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二者标准统一、制度并轨。

第四,农村人居环境需持续改善。除了常提到的垃圾、污水处理外,还有农耕作业中,化肥农药的减量使用,以减少农业面污染等。

第五,建筑质量问题。农村的建筑不仅使用寿命低,而且缺乏特色。

第六,体制机制障碍。要有相应的制度安排,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村资源要素集合与激活创造条件。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探路者A

    让农村富起来,是解决很多社会问题的必须路径

  • 探路者A

    粮价太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