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特殊人群或基础疾病患者新冠病毒感染后如何做好自我照护

12.特殊人群或基础疾病患者新冠病毒感染后如何做好自我照护

00:00
17:29

特殊人群或基础疾病患者新冠病毒感染后如何做好自我照护


1.      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发展成重症和危重症的风险高于非肿瘤患者,高龄和 4周内接受过化疗的患者风险更高。疫苗接种是肿瘤患者最关键的预防手段。肿瘤患者接受新冠疫苗接种短期内安全性好。建议肿瘤患者如无特殊情况,应按照推荐剂量和剂次完成疫苗接种。化疗患者建议在化疗前 2周或化疗结束后 2周进行疫苗接种。接受内分泌或靶向治疗的患者,治疗疗程长,建议经评估后接种新冠疫苗。应用免疫检测点抑制剂患者,接种新冠疫苗的短期安全性良好。肿瘤患者在进行肿瘤治疗前,应在评估后进行疫苗接种。如无特殊情况,完成足疗程足量接种。


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应告知主诊医师,停止化疗或免疫治疗。口服靶向及内分泌治疗药物是否继续,可通过互联网医院联系主诊医师,综合评估后决定。患病期间,要保证充足水分摄入和休息,伴有发热、流涕、咳嗽等症状可应用退热、止咳药物等对症治疗,也可配合中成药治疗。如有持续发热(体温增高至 38.5度以上,持续 2天以上),伴有气短、胸痛、


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症状,或者肿瘤原有症状(出血、疼痛等)加重,应尽快联系主诊医师或医院急诊就诊。


关于新冠病毒感染后,何时重新开始抗肿瘤治疗,专家建议在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症状完全恢复后可考虑重启治疗,治疗前应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2.      慢性呼吸道疾病


见慢性呼吸道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哮喘和支气管扩张;这类疾病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发展为重症的风险增高。疫苗接种在预防新冠病毒感染发展为重症方面具有良好效果。慢阻肺患者多为老年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具有较大益处,对于稳定期慢阻肺患者,只要没有明确的禁忌症,及时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是很有必要的。病情控制良好的哮喘患者,目前亦推荐及时接种新冠疫苗,而且应常规进行加强针疫苗的接种;对于哮喘未控制或急性发作的患者,待病情稳定后可接种;而对疫苗成分过敏者,不推荐接种。病情稳定的支气管扩张患者,如果没有明确禁忌症,亦应及时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除了可能会出现新冠病毒感染的常见症状之外,还容易出现原有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急性加重,例如咳嗽、咳痰、痰量增多,气短、喘息加重,病情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甚至出现神志改变、意识障碍,并可能危及生命。


针对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治疗药物(包括吸入药物、口服药物等),主要作用为舒张支气管和减轻气道炎症,应继续规律使用,一般情况下无需调整用药频次和剂量。新冠病毒感染多以对症治疗为主,大多数情况下,与治疗慢性呼吸道疾病的药物不存在冲突。


在感染新冠病毒后,如果症状局限在上呼吸道,且精神状况、饮食情况尚好,全身症状不严重,可先选择居家治疗,密切监测健康状况,包括体温、呼吸道症状、神志、饮食等,有条件时可监测外周氧饱和度。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医疗的形式咨询呼吸专科医师,帮助居家治疗期间进行自我管理。


如果出现病情恶化,例如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外周氧饱和度≤ 93%且吸氧治疗后不能纠正、体温超过 38.5℃持续 3天以上、痰多且咳痰费力、出现神志改变或精神状态异常,家人应及时将患者送到医院发热门诊或者急诊就医。


3.      心血管疾病


新冠病毒感染对心血管系统是否会产生影响,目前尚不明确。但是,对于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新冠感染者,还应注意以下几点。由于新冠病毒感染者可能出现血压的波动,建议每日进行血压、心率的监测,如果多次测量血压值都 >140/90mmHg,建议调整降压药物,必要时及时就医,或通过互联网医疗等方式寻求医生的建议。


在新冠病毒感染时,大多数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如阿司匹林、他汀、大多数降压药等,都是可以继续服用的。


虽然适当增加饮水对新冠病毒感染的恢复有利,但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而言,大量的饮水会增加心脏的负荷,甚至可能会诱发心力衰竭。因此,不建议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过多饮水。除日常饮食外,每日的饮水量应控制在 500-1000ml。如体温持续 >38度,可再酌情增加 300-500ml/日。


适量活动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建议每天都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室内活动,如慢走、简单的家务等。同时,由于长时间卧床休息会增加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甚或引起肺栓塞;适当的活动有助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


如果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尤其当这些症状与步行、家务等体力活动有明显关系、或伴有明显出汗时,建议立即停止相关活动,及时就医,必要时呼叫 120急救车。


由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整体年龄偏大,出现新冠肺炎重型的风险升高,因此建议坚持每日监测体温、手指血氧饱和度,观察是否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如果出现手指血氧饱和度




4.孕产妇


奥密克戎病毒株的致病力和毒力已经明显减弱,感染后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居多,症状持续时间短,以上呼吸道症状为主。孕产妇感染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毒株的风险与普通人群相近,感染后的症状、严重程度以及病程基本也是相似的,所以不用过分担心。孕产妇感染新冠病毒后要做好以下方面:


①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包括感染症状、心率、血压、胎动等。感染新冠病毒后,对于没有不适症状的孕妈妈则不需要药物治疗,事实上,不焦虑和保证休息也是一种治疗。一般感染症状包括发烧、咳嗽、咽干、咽痛、流涕、肌肉痛等,在发病早期,可根据症状有针对性地用药,比如发热使用退热药,咳嗽咳痰使用止咳化痰药。不需要自行使用其他药物,如抗病毒药物。在用药选择上,尽量选择单方制剂,比如退热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不要使用含有其他镇咳、祛痰、抗过敏等作用成分的复方制剂;


②建议感染的孕产妇尽量单独房间生活,与家人保持 1米以上社交距离,做好房间通风换气,生活垃圾单独存放并消毒处理;


③如果与未感染者接触,佩戴口罩和做好手卫生;


④出现发热服药后未见好转、胸痛、胸闷、头痛、头晕、心慌、憋气、气短等严重不适,或者出现腹痛、阴道出血、阴道流液、胎动异常等症状,要及时前往医院诊治。


对于感染新冠病毒且有基础病的孕妈妈,比如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在选择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用药时,一定要先咨询医生或药师,告知之前长期服用的药物,避免出现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原有的基础疾病造成不利影响。


母乳喂养对母婴都有好处,应鼓励支持。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新冠病毒通过母乳传播。同时,孕产妇感染新冠病毒或接种新冠疫苗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母乳中新冠病毒特异性抗体处于较高的水平,提示母乳喂养对新生儿有保护作用。但是需要警惕飞沫传播、手和乳房接触的传播风险。


对于新冠病毒感染的产妇,优先推荐挤出母乳后由他人间隔哺乳,乳汁无需消毒,直至母亲康复。挤母乳前需佩戴口罩,严格洗手,且做好乳房卫生,吸完奶后吸奶器应规范消毒。如果新冠病毒感染的产妇决定直接哺乳,应注意与婴儿接触时佩戴口罩,防止呼吸道传播病毒,要特别注意手及乳房卫生。



5.婴幼儿


新冠感染期间,如果家中有未感染的成人,应该由未感染的成人照顾孩子,其他已感染的家人,都应该单独房间隔离,不要和孩子在一个房间内。在照顾孩子时,成人应戴好口罩。妈妈被感染后,还可以继续母乳喂养小婴儿。但是,如果妈妈有发热、浑身酸痛,不能胜任亲喂母乳,也可以用吸奶器吸出母乳后,由未感染的家人给宝宝喂奶。母亲被感染后,如果口服了中成药、退热药,并不影响母乳喂养。


对于发热的婴幼儿,应将室温维持在 26度左右,适当减少衣物,避免体温快速上升。如果发现体温升高(持续体温≥ 38.0度),4个月之内的婴儿,不推荐使用退热药,而是应该给予温水擦或者洗温水澡退热;4个月以上婴儿,体温≥ 38.5度以上,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热,单用一个药物能退热,就不推荐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交替使用;不推荐退热药与含有退热成分的复方感冒药合用。如果既往有热性惊厥病史,应该在体温≥ 38.0度时给予退热药物,并辅助温水擦,避免体温快速上升而导致惊厥发作。口服退热药后,大概半个小时到 1个小时,体温会有所下降,孩子会大量出汗,此时应及时更换衣服,使孩子舒适。在家中采用适宜的护理措施,使体温得以控制,尽量避免一发现孩子发热就慌张地赶往医院。


在发病初期,婴幼儿缺乏特异的症状,可以表现有咳嗽、流涕、咽痛、全身不适等症状。流涕时,可以给孩子轻轻擦拭,避免擦破娇嫩的皮肤。不要让孩子“擤鼻涕”,因为擤鼻涕反倒会导致分泌物逆流,由于孩子的咽鼓管有宽、短、平直的特点,呼吸道感染时易于诱发中耳炎。有咳嗽症状时,小婴儿可以多吃一些母乳,通过增加液体摄入稀释痰液,缓解咳嗽,也可以在两次母乳中间用小勺给孩子喂点水,不在喂哺母乳前喝水而影响母乳摄入量即可。婴幼儿咳嗽时,不建议应用镇咳药物,因为咳嗽的动作可以排出呼吸道的分泌物,避免气道内痰液积聚;除了口服止咳化痰类药物之外,如果有家用雾化吸入仪器,可以加用雾化吸入药物止咳祛痰。


如果婴幼儿体温升高,口服退热药后体温降至 38.0度,宝宝就能开始玩玩具,就可以继续居家治疗。3个月以内的小宝宝,出现发热、眼神不灵活、烦躁、吃奶差、哭声无力等,都应及时就医。如果婴幼儿有持续高热、伴有精神差、呼吸增快、伴有呼吸时胸骨上凹陷或者鼻翼煽动,皮肤有紫绀或者花斑,都是需要立即去医院就诊的危急征象。


居家治疗时,家长应记录孩子 24小时的体温、饮水量、饮食情况、大小便次数及颜色等,这些信息能帮助判断孩子的恢复情况;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通风时尽量避免对流风;保证充足营养,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良好排便习惯,多睡觉,睡前好好刷牙,以利于身体康复。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友友平时很喜欢朗诵吧😄可以互关交流一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