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阿拉丁职场陪伴计划”的学员经常会提问我有关“向上管理”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和老板相处,其实这也是职场中最关键的一个人际关系问题。
职场里我们每天会和不同的人协作和对接,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际关系都非常重要,但无论哪种情况下,和老板的关系,基本上是所有职场人际关系中压倒性的存在。
按照重要性优先级顺序进行排序的话,职场中的人际关系大概是这样的:
老板关系>客户关系>上下游配合关系>普通同事关系。
因为老板的角色非常特殊,他对于我们在公司里的上升天花板具有一票否决权,而且老板对我们的看重程度,很多时候也直接决定了我们能取得多大的成长和进步。
而老板对一个人的认可通常存在于两个层面,一是能力层面,二是情感层面。
最理想的情况是:既认可你的能力,同时情感上又喜欢你,这样的人,毫无疑问是团队中最为安全的存在。而如果是能力上胜任,但是情感上一般,不太喜欢,那么这种情况,通常存在于那些比较难管难沟通,也就是所谓自我意识强的人,同时对自己的能力比较自信,或者有点小聪明(并且仗着聪明总给自己打小算盘的人)。当然,职场中是否需要“自我意识”这种东西,是一个更加庞大的话题,我们后面有机会再讨论~
对于这种类型的员工,老板们前期可能会比较看重你的能力,但长期来看这类人并不容易受到重用,因为老板们知道你会更多为自己打算,所以他们往往会一边用你、夸赞你,一边暗戳戳寻找可以代替你的人。而对于那些情感上比较喜欢,但是能力一般的小伙伴们来说呢,老板不会怀疑你的工作态度和忠心,有什么事也会带着你,但是不会完全信赖你的工作成果,所以往往会安排一个人和你互为备岗,或者监督。
当然还有第三种情况,就是能力和态度上都不是很突出,一般情况下,这种类型的人,在团队里的存在感是比较弱的,加上如果说话办事也不是非常讨喜的话,整体会是比较尴尬、可有可无的存在。
那针对不同的问题,我们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先和大家讲讲我的故事吧~
我目前是全职创业的状态,但是在全职之前,我曾经有过6年多的职场经验,特别是后两年,在我从金融转型互联网教育后,产生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月薪从我转行初期的9k,猛增到了我离职前的35k+。这里面我个人认为,毫不夸张地讲,向上管理占到了一个决定性的作用。
就像我们今天分享的主题,其实我最开始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傻白甜”:对工作没想法、个人能力不突出、对生活有些不切实际的美好憧憬,但又不知道从哪里做起。唯一有的呢,就是两个字:听话。
刚工作的时候,我是我们公司年纪最小的,所有同事都叫我“吉妹妹”,而比起同公司大批的清北毕业生还有常春藤海归,我确实除了“听话”以外没有别的闪光点了,而那时的好处就是,无论你提多么白痴的问题,都不会有人投来鄙夷的目光,而不管你表现得多么努力上进,大家也不会把你视为眼中钉。
其实这个阶段是“傻白甜”们最好的蓄力阶段,因为所有人都对你没有什么期待,而只要你做出成绩,那就是惊喜。相反,有一种在我看来不太聪明的做法,就是一开始就表现得非常努力且激进,给人一种要大展一番宏图的感觉,但是在自身能力和资源储备都比较薄弱的情况下,盲目抬高别人对你的预期,其实非常的危险。
对于职场新人来说,以一种比较低的姿态去虚心求教,然后不断打破期待、创造惊喜,是最安全且成长性最好的一种方式。因为人的能力和敬畏心是一对此消彼长的矛盾,能力越弱的人,对世界的敬畏心越强,越会谦虚谨慎地做事;而随着能力的增长,能够handle的东西越来越多,敬畏心也就会随之减弱,这个时候就容易出现我们上面说的那种情况,能力强但是不服管,增加了沟通和管理成本,也就容易成为让老板看不顺眼的人。
所以在职场早期,过早地体现出与能力不匹配的自信,其实是一种自杀行为,老板和同事都不会太喜欢这样的人,你的存在会带给同事压力,而老板则会认为,你还没怎么样就这么嘚瑟,以后还了得。
经历过“傻白甜”阶段的蓄力之后,我大概明白了这样几件事:
①
大部分的人没有绝对意义上的不可替代性,有的只是综合
得
分较高;
②
能力不是绝对认知,而是相对认知;
③
最难能可贵的就是随着能力增长,还能保持高敬畏心。
先来说第一点,大部分的人没有绝对意义上的不可替代性,有的只是综合得分较高;
一个公司连CEO都可以被代替,那么其他人就更没有谁是完全不可能被代替的。但是在什么情况下,老板会对一个人产生“不可或缺”的错觉呢?我们可以设想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大家都有手机,那我问问你,你的手机是不是全世界配置最好、价格最贵、最先进的手机呢?
想必大部分人都不是的,但为什么你喜欢用你的手机而不是别人的呢?唯一的答案就是:习惯了。其实人才也是如此,未必是最好,但就是习惯了。习惯意味着更低的沟通成本,和更高的工作效率,这是任何单纯的贵和性能好无法取代的。
当然,这种“习惯”常常并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而是前期作为“傻白甜”的时候需要通过观察和沟通来获取的重要信息。所以说,“傻白甜”并不是单纯的“傻”,而是“傻中带精”,该不谙世事的时候,就一脸懵逼,该留心观察的地方,就要多留心眼。
比如多留意老板喜欢怎样的汇报方式、有怎样的工作习惯、喜欢听什么话(吃哪一套)。不过要和“谄媚”相区分开的是,留心观察老板的喜好,是为了从更好完成工作的角度,而不要把私利写在脸上。
这里给大家一个小tip,关于如何最大程度取得老板的信任,那就是你要比老板更在乎工作的结果。
如果你经常被老板催促的话,其实是一个特别不好的预警:
他可能不是特别信任你,需要亲自盯着你做。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很烦,我明明在做了呀,老催我干嘛?但实际上,如果换位到老板的角度,你头上顶着业绩压力和生意盘,一招不慎满盘皆输,那也许你也会变成唐僧。
而老板们最喜欢什么样的员工?就是那种你把事情交给他之后,他比你更在乎这件事有没有做成,每天绞尽脑汁想应该怎么做好,而不是等着你把工作的步骤一步步拆好之后给到他。
所以朋友们,如何让你的老板停止唠叨和骂人,那就是你比他更在意工作有没有成果,完成好了你比他更开心,完成不好了你比他更自责、更主动检讨(也就是说老板的话,让老板无话可说)。
第二点, 能力不是绝对认知,而是相对认知
这一点更有意思了哈,我直接给结论吧,每个人在职场中扮演的都不是自己本身,而是老板的某种“器官”,一种能力的延伸。
比如,有的人是老板的“手”,用来写东西、做执行;有的人是老板的“腿”,用来走南闯北;有的人是老板的“嘴”,用来商务谈判、讨价还价;有的人是老板的“眼”,用来辨人识人,分清黑白;有的人是老板的“脑子”,用来判断形式,制定决策。
那么问题来了,你有没有思考过,你是老板的什么器官呢?你对他的哪一项能力起到了延伸作用?这个问题非常的现实,因为有的时候我们觉得自己又会这个又会那个,理应获得更好的待遇,但为什么没有呢?顿时会有一种怀才不遇的悲凉感油然而生,而现实中有那么多的“怀才不遇”吗?恐怕更多的是自我高估。
而如何能够让自己的价值真正发挥作用呢?其实就是要对老板做好“共识管理”,让他持续相信你的价值,这个很像区块链的共识机制,你想想看,虚拟币本身没有价值,都可以通过强化双方的共识来把价值抬高高,更何况我们真金白银的人才呢。
所以比起塑造能力以外,还要让他相信你能够做到,这就需要通过持续的观察和沟通,来找到自己对于公司和团队来说的定位和角色,然后持续深化自己在这方面的优势。
比如,如果你是老板的“嘴”,那么就持续磨练自己的口才和谈判能力,让他在这件事上继续依赖你,同理,如果你的优势是写作、策划、执行,亦是如此。
找到一个点,持续深耕,然后撬动更多的可能性,我观察到大部分有成就的职场人几乎都是这样做的。而我自己也是因为发现了这个秘密,所以从“写作”的这一个点上开始深耕,再拓展到决策和架构,成为了“脑子”的角色,而我也从一个基层的内容从业者晋升成为了公司的高管。
完成这个过程,我一共用了两年,在很多和我同期入行的人还在做新手运营的时候,我已经拿到了公司的期权,甚至成为了很多入行5到10年以上的人的领导。
第三点,最难能可贵的就是随着能力增长,还能保持高敬畏心。
就像前面说的,敬畏心常常与能力是此消彼长的,所以正常的规律是,能力越强,越“狂妄”,越“飘”,而很多人栽跟头也是从这里开始的,尤其是在老板面前,适度的自信是好的,但过度的自信也会引起老板的不适,毕竟“功高盖主”的传闻从古至今都不罕见。
所以,同时保持高能力和高敬畏心本身就是反人性的,但正因为反人性,所以显得非常珍贵,而老板也会非常珍视这样的人,即便你不开口要,他们也会想把好的东西都给你。
所以总结一下我们今天分享的内容:
①
要取得老板的信任,需要表现得比他更在意结果;
②
通过长期的观察和沟通,明白自己是老板哪种能力的延伸,明白自己在职场中的角色和定位;
③
能力和态度同等重要,在态度的基础上提升能力,随着能力的提升,也要保持同等样的敬畏心,才能塑造真正的不可替代性。
最后一个小tip: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记得通过及时充分的沟通,交换正确的预期,大部分的老板不会讨厌员工和他沟通,但讨厌的是无效沟通,所以要在每次沟通前,梳理一下思路和纲要,树立沟通的目标,减少抱怨等消极情绪。
好了朋友们,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祝大家都能完美handle自己的老板,走上升职加薪的花路~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