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国际市场机遇,“国家队”来划重点了

把握国际市场机遇,“国家队”来划重点了

00:00
04:47

企业组团出海“抢订单”方兴未艾,对外经贸投资合作已悄然回暖。

12月21日,成都市发改委举办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把握国际市场机遇专题培训。培训邀请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中国社科院的四名学者专家进行授课,采用视频会议和互动交流方式进行,市级相关部门、市属国有企业和区县发改局参加了此次培训。

在培训会上,成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要高水平推进对外开放,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要深刻领悟二十大精神,利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机遇,更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要抢抓机遇积极“走出去”开展经贸活动,为成都努力打造“一带一路”最有国际影响力的供应链枢纽城市增添助力。

如何理解当前国际形势?如何把握国际经贸投资机遇?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叶辅靖分析认为,2023年对外开放的挑战很大、困难很多,但积极面在扩大、总体形势向好。外贸方面由于全球需求减退预计增长不会太好,外资方面在制造业和研发中心重大项目、国内市场恢复等因素下不会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徐秀军对东盟当前的形势做了分析和展望,提出东盟投资机遇潜力在数字经济合作、旅游合作、能源产业合作等领域,但也面临着东盟成员国政局变化、外部国家影响等挑战。

对于成都需要抓住的机遇,专家们也划出了重点。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区域开放室主任卢伟分析了日韩经济发展趋势和对华政策态度,提出对韩经贸投资可在化工、氢燃料电池及环保汽车零部件、高端钢铁产品制造、物流业和服务业等重点领域;与日本产业合作重点领域在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医疗健康和养老产业方面。

“韩国有关企业非常重视中国的跨境物流,与中国有关物流公司开展合作,携手开拓亚欧物流市场、成立中欧铁路物流专门公司。”卢伟举例表示,这是成都能够发挥的优势之一。此外,借助RCEP框架,应推动中日电子信息产业链深度融合。目前,日本企业在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的整体市场份额达到52%,在硅片、光刻胶、掩膜版、导电黏胶、塑封料、引线框架等关键材料领域具有明显优势,拥有信越、三菱住友、JSR、日立化成、京瓷等全球半导体材料顶级供应商。应结合日韩在集成电路制造和庞大市场需求优势,以RCEP实施为契机,努力加强与日本、韩国等国家合作,共同培育半导体设备和材料制造企业。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沛霖认为,成渝地区是主导“陆权”的内外循环交换枢纽,高质量发展对欧经贸投资关系,发挥比较优势在各领域推动合作,支撑优化中欧关系,是成都肩负的历史使命。“这决定了成都对欧发展经贸投资合作,不仅是做强一个地方的经济增量,而且要重视从畅通内外循环的高度,前瞻考虑对欧产业链供应链与南向西向陆海新通道和东向长江经济带的衔接。”李沛霖表示,从地区上看,成都与西欧互补性较强,如光伏、电池、海上风电、新能源汽车等全球产业链较长和复杂的领域;成都与中东欧助力性强,数字化与低碳化基础设施建设需要。

“公园城市定位与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国家试点等是成都担当中欧气候变化和低碳合作的重要抓手,应成为融入欧洲碳边境税和系列气变政策的先锋。”李沛霖特别指出,提出要重视投资风险防控、适度优化经贸结构、前瞻性布局班列沿线等,结合成都城市特点提出利用四川美食特色、成都巴适文化、消费偏好等优势吸引欧洲投资者。

成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成都将继续坚持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服务新发展格局为引领,推动高水平开放,持续增强联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枢纽能级,促进开放型经济稳定提质发展。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