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新冠、流感等呼吸道疾病高发,许多患者采用喝水的方式来缓解症状。然而,喝水也需要把握度,不是喝得越多越好。
近日,据四川省人民医院消息,一名中年女性出现意识模糊紧急入院治疗。经医生分析,系因感染新冠病毒后过量饮水导致水中毒引起。
《生命时报》结合新闻并采访专家,告诉你怎样正确适量喝水。
本期受访专家有: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 阎 敏;北京保护健康协会健康饮用水专业委员会主任 赵飞虹。
很多人感染新冠后会大量喝水,甚至有网友调侃“喝到快要住在厕所的程度”。这则新闻里的患者于12月10日感染新冠病毒,出现全身酸痛症状,发烧至39℃并呕吐了2次,呕吐后开始大量饮水。
家属描述说,她不停地喝水,继而出现肢体抽搐、神志模糊的症状,被紧急送往监护室抢救。经医生分析,为大量饮水后出现的水中毒所致。
水过量摄入时,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引起水中毒。急性水中毒时,人体的体液量增加,可引起脑细胞的水肿,导致头痛、嗜睡,严重时可引起昏迷,甚至死亡。
其实新冠感染后保持一定的饮水量非常重要,尤其是出现发热之后,及时喝水有助于降低体温、缩短恢复时间,因此防控指南上也建议大家感染后要积极地喝水。
但是喝水的量也要有控制,每天的饮水量最好不要超过3L。并且由于发热之后,身体可能还会出很多汗,往往存在电解质的丢失,可以在饮水中加入一点盐,或是购买商超里的电解质水,及时补充身体所需。
吃完7类药要少喝水。
生病时喝水还需要注意自己服用的药物。很多人认为服药就应该多喝水,来减轻肾脏负担,有助排泄毒物。但偏偏有些药服用后却要少喝水,甚至不喝水,比如以下这几类药。
止咳药,止咳糖浆、甘草合剂等药物需黏附在发炎的咽喉部而发挥作用,喝水过多会将药物冲掉,降低药效。一般建议服用此类药物后10分钟内不要饮水。
需要含服的药物,比如硝酸甘油、麝香保心丸等,不可直接用水吞咽,而是要通过舌下含服,让毛细血管吸收。服用后30分钟内也不宜喝水。
口含片,如西地碘含片、复方草珊瑚含片、银黄含片等,含服时要把药片置于舌根部,并尽量贴近咽喉处,使药物保持较高的局部浓度。建议含服后30分钟内尽量不要喝水。
含漱剂,这类药主要用于咽喉、口腔清洗,有去臭、防腐、收敛和消炎的作用,是牙龈炎、牙周炎等口腔疾病的辅助治疗药物。该类药物不能吞下,含漱后要在口腔内保持一定的浓度,不宜立即喝水。
治疗胃病的一些药物,比如胃黏膜保护剂,服用后在胃中会形成保护膜,因此服药1小时内尽量不要喝水,以免保护膜被水稀释。
需要直接嚼碎吞服的胃药,也不要多喝水,以防止破坏形成的保护膜。
一些苦味健胃药,如复方龙胆酊等,是通过苦味刺激舌部味觉感受器及末梢神经,促进唾液和胃液分泌,起到增加食欲的作用。因此服用时不光要少喝水,服后也不要漱口。
抗利尿药,该类药物服药期间应限制饮水,否则可能会引起水潴留或低钠血症等。
缓解腹泻的药物,比如蒙脱石散,服用后如果喝过多的水,会影响药物对消化道内病毒病菌的固定和抑制。一般该类药物说明书会明确标明药物与水的服用比例。建议将药物倒入半杯温开水中混匀快速服完即可。
最后提醒,送服药物一般建议用温水,但有些药物的水温则要低于40℃,如维生素类和助消化的胃蛋白酶合剂、胰蛋白酶、多酶片等,以及一些含活性菌类的药物等。
总之,服药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不清楚的可以寻求专业药师的指导。
平常3类人喝水也要悠着点。
除了生病时,平常也要注意在适当的时候适度饮水。要养成主动饮水的习惯,不要等到口渴时才喝水。
喝水有四个最佳时间。每天清晨起床后、上午10时左右、下午3~4时、晚上就寝前,是目前公认的一天中四个“最佳饮水时段”。
但有些人喝水不可随心所欲,要注意用量、温度等,以防损害身体健康。
青光眼患者,青光眼患者短时间内摄入大量水分,会使血液快速稀释,引起血液渗透压降低,从而导致进入眼内的房水增多,眼压升高,则可能引起闭角型青光眼的急性大发作。应避免一次性摄入大量水分,一次饮水量别超过500毫升。
心血管疾病患者,不能一下子喝得“太猛”,否则会加重心脏负担。另外,过量的冷饮进入胃肠后,会突然刺激胃,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加重病情,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肾功能低下者,由于肾脏功能逐渐变差,无法排出水分及体内毒素,尿量会变少,需严格限制饮水量,否则喝进去的水排不出来,蓄积在体内,加重心脏负担,严重者还会出现心力衰竭。
并不是所有肾脏病患者都要严格限制饮水量,泌尿系结石患者可以适当增加饮水量,以稀释尿液中晶体浓度,减少结晶形成,同时还可促进晶体随尿液排出。
最后提醒,喝水的最佳方式是少量多次、小口慢饮,每次200毫升左右,不建议一次喝500毫升以上。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