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拒绝拿破仑的男人(18)

70.拒绝拿破仑的男人(18)

00:00
07:12

大家好,欢迎收听《俄乌冲突新视角》,让我们从民族和文化角度聊聊俄乌冲突。

上一集我们提到,叶卡捷琳娜大帝跳过不争气的儿子,直接将孙子亚历山大作为继承人培养。亚历山大这个名字来自于希腊和罗马时期,拜占庭的很多皇帝也用这个名字,叶卡捷琳娜没用使用彼得、阿列克谢、伊凡等传统俄国君主的名字,而是选择亚历山大,在这一点上,也可以想见她对长孙的期待。

那么,亚历山大是否担得起祖母的这份期待呢?

我们来看一下亚历山大这辈子到底做了哪些大事。其实18世纪初,整个欧洲加在一起就干了一件事,抵抗拿破仑的侵略和遏制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扩张。亚历山大也不意外。

上一集提到过,保罗一世竟然被忽悠去动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印度可是英国的命根子,动印度简直相当于直接向英国宣战,所以,亚历山大上位的第一件事,就是紧急召回去印度干架的哥萨克军团,修复与奥地利和英国的关系,并组建了第三次和第四次反法同盟。

从1793年,法国的波旁王朝因为大革命土崩瓦解,到1815年,拿破仑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欧洲各国一共进行了七次反法同盟,前两次时,法国还叫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反法同盟想把这个异类给扼杀在摇篮之中,结果不仅没杀掉,还让拿破仑因为军功显赫,最终通过“雾月政变”掌握实权,并在1804年加冕为帝。加冕典礼上还有一个著名的小细节,本来应该是教皇将皇冠戴到拿破仑头上,寓意着君权神授。但拿破仑才不惯着教会,一把把皇冠从教皇手里夺过来,自个儿带上了,意思是,老子这皇位既不是继承的,也不需要教会捧臭脚,老子自个儿就能戴得稳稳的。

当时的教皇叫庇护七世,气得差点一口气上不来,他本来就是被迫营业的,要不是打不过,怎么会给一个科西嘉来的破落户加冕呢?结果这小子还不领情!

这就是拿破仑带给当时整个欧洲的感受,他完全无视教会和贵族那些华而不实的规矩,凭硬实力冲击了整个欧洲的封建势力,封建君主们个个吓得要命,骂是不管用,打又打不过,只好空前团结地抱在一起。

这就有了1805和06年的第三和第四次反法结盟。第三次反法结盟中,奥地利、英国和俄罗斯是主力,到了第四次,英国和俄罗斯不变,奥地利换成了普鲁士。这是怎么回事?难道奥地利反水了?不是的,奥地利是被打残了,它跟法国挨得最近,不打它打谁?我们之前提过,奥地利大公兼任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所以这场战争本来是叫三皇会战,战争结束后,拿破仑要求取消神圣罗马帝国这个称号,三皇直接变成了双皇。

亚历山大年少轻狂,亲自参与了这场战争,最后幸好趁着夜色狼狈逃离。

本来普鲁士还在坐山观虎斗,毕竟奥地利残废了,有利于它坐上德意志老大的位子。但是拿破仑根本不给普鲁士留口汤,将德意志的一些小邦国组成“莱茵联邦”,附属于法兰西。所以,1806年,普鲁士也忍不了了,加入了反法联盟。

普鲁士自从腓特烈大帝改革之后,军事实力不俗,谈不上大国,但也不是小国,英国和俄罗斯很开心,普鲁士自己也信心满满地先去开路,毕竟它挨得也很近,结果,不到半个月就几乎全军覆没,又过了半个月,柏林被法军占领,普鲁士名存实亡。

英国一般都是只出钱不出人的,所以在那之后,俄罗斯基本就孤军奋战了。法军挺进波兰地界,建立华沙大公国,俄罗斯节节败退,压根不是对手。好在拿破仑见好就收,知道自己不可能彻底打败俄罗斯,这里也可以看出拿破仑的一个优良品质,从不贪功冒进。

双方决定和谈。和谈据说是在河中的一叶孤舟上进行的,只有拿破仑和亚历山大两个人,所以没有人知道和谈的具体内容,只知道七天后双方签订了和解条约。这是拿破仑对战败方最温和的条约了,只需要俄罗斯承认法国现在占领的土地,并且支持对英国的大陆封锁令,作为交换条件,拿破仑绝不干涉俄罗斯对土耳其和瑞典的军事行动。

这里看得出亚历山大还是颇具眼界的,知道现在不好跟法国硬碰硬,那就先捡其他的软柿子捏,积攒实力。他先是从土耳其那里又抢来一些地盘,势力渗入多瑙河和巴尔干地区,然后又出兵占领了当时还属于瑞典的芬兰。瑞典无语,它本来也是反法同盟的坚定队友,结果转头就被昔日盟友打了。

按照欧洲传统的结盟策略,签订合约后,就可以讨论讨论联姻了,拿破仑结过婚?不要紧,教皇在手,还怕离不了婚吗?但是,亚历山大这时候不知道是兄妹情深,还是早早计划着要和拿破仑撕破脸,连着两次拒绝了拿破仑。拿破仑也不惯着他,转头就娶了奥地利的女大公兼神圣罗马帝国的末代公主。

一个是资产阶级政权,一个是专制沙皇政府,政治层面无法相互理解,双方在中欧又有着相似的利益,他们的结盟能够走多远呢?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和拿破仑一样可以被称为欧洲霸主的君主并不多,除了凯撒大帝,你们觉得还有谁配得上与他相提并论呢?可以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我们下期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195378008

  • jiulian0

    讲得好,多讲点中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