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44 言说不可言说者:与贺秋帆谈乐评写作

op.44 言说不可言说者:与贺秋帆谈乐评写作

00:00
01:19:51

大家好,本期节目是应广西师大出版社·新民说之邀,向听友们介绍贺秋帆老师的新著《不可重复的瞬间:古典音乐聆听巡礼》。作为古典乐爱好者,我在从事主业之余,也在学习音乐评论的写作。我认为写音乐和写其他形式的艺术作品同样困难,因为听懂/看懂作品已经很难,审美体验过于微妙复杂,将私人感受转化为文字更是难上加难,本期我们就与贺老师一起聊聊如何书写和言说音乐。遗憾的是由于技术上的障碍,节目录制效果不佳,贺老师的声音仿佛旧唱片般混沌遥远,还请各位听友多包涵。


开头文字摘自贺秋帆《一个匈牙利人在芝加哥:弗里茨·莱纳的立体声唱片》(《不可重复的瞬间》,广西师大出版社·新民说,第426-428页)


4:55 从《看电影》和《三联·爱乐》说起,如何踏入电影、音乐评论写作的职业道路;

10:15 出身汉语言文学专业,若没有虚构的才能,怎样安放自己写作的梦想?

11:05 编著《爱乐CD经典》一书;

14:50 1999-2006年是第一阶段,专注于版本比较,顺应唱片行业之变;2007-2012年第二阶段,聚焦于音乐家个案,文章收录于《洗耳恭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1:30 2013-2017第三阶段关注面扩大到以国别为限,梳理某个音乐家群体、学派的历史源流;

27:20 乐评写作的直称之难:如何描述音乐本身?

35:35 乐评写作的转译之难:如何言说自己的聆听体验、主观感受,如何看待通感的问题?

41:40 写作时设想的目标读者是谁?

46:08 乐评写作的评判之难:今天褒贬臧否还是批评者的职责吗?价值排序依然重要吗?

51:20 如何保持鲜活的感知能力和言说的热情?

55:50 艺术家的生平和际遇是影响对其作品进行评判的要素吗?

1:00:45 关于柴小协、贝小协的几个版本比较;

1:07:10 乐评写作的自知之难:一首乐曲、一张唱片要听到何种程度方能下笔?

1:09:20  “我希望你们拥有这样的人生,某个音乐我不聆听它,我不演奏它,我的生活就无法继续下去;如果你不演奏它也可以活,那你应该去做别的事情。”


BGM:Leonid Kogan & Emil Gilels - Sonata No.9 In a Major, Op. 47 “Kreutzer”, II. Andante Con Variazioni (Live, March 29, 1964, Leningrad) 


更多内容请见公众号“傅小敏Emi”,微信搜索mitongxue003加入听友交流群(请备注来源),欢迎参与互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