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寒潮来临,温度突降,之前买来生啃的苹果突然成了负担,水分太多,吃完爪子冰冰瀴。想想还是尽早吃了,那就椠一只来吃吧。
「椠」,最早的含义是“书版”,古代削木为牍,没有书写过的素牍就叫椠。
《说文•木部》:“~,牍朴也。”段玉裁注:“~谓书版之素未书者也。”
《玉篇•木部》:“~,削版牍也。”
慢慢地,就引申出了动词“削、刻”的含义,大多也和书案相关,如“椠工”指的就是刻字工人,刊刻也可以称“椠刻”等。
再进一步就引申出来“削皮”的含义了。
《广韵》:平声盐韵七廉切。削皮。
苏州话里说的“削皮”就多用这个“椠”字,常用的可以说“椠只苹果”“椠只梨”,例:
倷搭我椠只梨吃吃呐。
到了冬天,苏州人还喜欢吃荸荠,旧时说苏州车坊的大荸荠“赛过天津鸭儿梨”。过年的时候还会在饭里囥荸荠,吃到的人就算是“挖到元宝”了。
荸荠可以炒菜,也可以当水果生吃,小时候总会有商贩把荸荠皮削了,用竹签串了卖,所谓“椠光荸荠”。
这里的“椠光”就是指给荸荠削了皮。
在一些文献里也会把这个字写作“扦”,因为二者同音。但是仔细看“扦”的含义,理应是指“插”或者作名词“扦子”讲,并没有“削”的含义。
因此小编觉得,还是应该把这两个字分开始用。
“椠”只苹果,可不是拿“苹果”插花呀。
又听到更新了,喜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