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灵枢》第81篇
【原文】
黄帝问曰:肠胃受谷,上焦出气,以温分肉,以养骨节,通腠理。中焦出气如雾,上注谿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赤而为血,血和则孙络先满,乃注于络脉,络脉皆盈,乃注于经脉。阴阳乃张,因息而行,行有经纪,周有道理,与天合同,不得休止。切而调之,从虚去实,泻则不足,疾则气减,留则先后。从实去虚,补则有余,血气已调,神气乃持。余已知血气平与不平,未知痈疽之所从生,成败之时,死生之期,或有远近,何以度之?岐伯对曰:经脉流行不止,与天同度,与地合纪,故天宿失度,日月薄蚀,地经失纪,水道流溢,草蓂不成,五谷不植,径路不通,民不往来,巷聚邑居,别离异处。血气犹然,请言其故。夫血脉营卫,周流不休,上应星宿,下应经数。寒气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不通则卫气归之不得复反,故痈肿也。寒气化为热,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脓不泻则筋烂,筋烂则骨伤,骨伤则髓消,不当骨空,不得泄泻,则筋骨枯空,枯空则筋骨肌肉不相亲,经脉败漏,熏于五藏,藏伤则死矣。
【按语】
本篇全文出自《灵枢·痈疽第八十一》。
本篇主要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描述来阐述痈疽的病因病理及诊治原则。文中指出痈疽的产生是由于“卫气归之而不得复反”。同时提出了对该类疾病针刺治疗时要精心调治虚实,补泻均不可太过的治疗原则,这对后世有较高的临床指导意义。《诸病源候论》称“荣血得寒则涩而不行,卫气从之,与寒相搏,亦壅遏不通。气者阳也,阳气蕴积,则生于热,寒热不散,故积聚成痈。”对本章节作了阐发,对理解本章节有很高的参考意义。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