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刘少奇十分重视保密工作,他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遵守保密纪律,这不仅体现在言传上,更体现在身教上。
1942年3月,时任中原局书记兼新四军政委的刘少奇,从江苏阜宁县动身回延安,随身携带12包重要秘密和文件电报。一路上,刘少奇一再告诫随行人员:“这是党的绝密文电,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要随身带好火柴,万一被敌人包围遇险,必须立即烧掉文电。要做到就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保住党的秘密。”
刘少奇不仅把自己骑的马让出来驮文件,还和随行人员一样,亲自背着两大包文件行军作战,他们历时9个月,途中经历大小战斗数十次,终于在1942年12月到达延安,将12包文件电报如数完整地交给了中央,保住了党和军队秘密的安全。
1948年,刘少奇和王光美结婚后,王光美担任了他的政治秘书。刘少奇在保密方面对妻子的要求十分严格,他要求王光美不得随意翻看自己的机密文件,而且在向他报告工作时,必须分清哪些是报告的意见,哪些是她自己个人的意见。
有一天,刘少奇的机要秘书刘振德来向刘少奇报告事情,当时王光美正招呼刘少奇吃饭,趁吃饭的功夫,有个孩子向爸爸汇报学习情况。刘振德看是个孩子,也没太在意,就直接把事情给刘少奇说了,刘少奇听后没说话,只是“哼”了一声,表示知道了,但可以看出来他有些不高兴。
刘振德出来以后,王光美对他说:“振德,以后有‘小耳朵’在场的时候,不要谈工作,重要的事情要注意保密,小孩倒不一定有意去泄密,但他们知道这个事不好。”刘振德这才明白刘少奇为什么要生气了。
还有一次,刘少奇和家人一起吃饭时,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讲述着自己的见闻,其中一个无意中讲到在同学之间传播的一则“小道消息”,因为消息的内容涉及到孩子们不该知道的内部情况,刘少奇马上追问:“这是谁说的?”
孩子却不屑地回答说:“反正从你们这里什么都听不到、看不到,我们有的同学消息就特别灵。”
刘少奇被孩子的话激怒了,他严厉地说:“我不给你们讲你们不该知道的东西,是完全正确的,这不但不是我的缺点,还应该算是我的优点。你们千万不要在小道消息上浪费精力,脑子里装满这些东西,不仅要影响学习,而且一旦说出去,轻者是泄密,重者就会给党和国家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孩子们听后感动十分惭愧,再也不敢打听和乱传这些“小道消息”了。
不过有一次,刘少奇却主动“泄密”,这是怎么回事呢?
1949年3月,党中央从西柏坡转移到北平,进驻在城西北远郊的香山。王光美的家就在北平,她虽然知道家里有电话,但为了遵守保密纪律,一直没给父母打过电话。有一天,刘少奇突然对王光美说:“光美,什么时候去你们家看看。”
王光美说:“你那么忙,领导人的行动还要保密,不知哪天才能真的上门呢!”
几天以后,刘少奇正好要进城办事,于是决定顺便到王光美的家里去拜见岳父母。王光美听后很高兴,赶紧打电话告诉了家里。
王光美的父亲王槐青心想:这是“姑爷”第一次上门,刘少奇又是一位中共领导人,一定要盛情接待。于是他亲自到西单的湖南饭馆“曲园”订做了一桌湖南菜。王光美的六哥王光英为了给刘少奇准备礼物,特意骑着自行车到西单附近转了一圈,最后在一家百货店里选中了一条方格薄毛围巾。
这天刘少奇到王光美家里后,亲切地对岳父母说:“两位老人家不容易啊!你们教育这么多孩子为党工作,这些年难为你们了!”
然后大家便一起坐下吃饭。王光英当时在天津办工厂,他想摘掉头上这顶“资本家”的帽子,于是对刘少奇说:“我不愿意再干工商界的事了。”
刘少奇耐心地对他说:“在我们党内,共产党员、干部有许许多多,但是像你这样在工商界中起作用的却不多。你如果穿着工商界的衣服,坐在共产党、工人阶级一边,那就很好嘛!我过几天要到天津去一趟,天津有什么情况,可以向我反映。”
刘少奇的一番话成功地打消了王光英的顾虑,饭后王光英把准备的围巾送给了刘少奇,刘少奇虽然收下了,但还是笑着对王光英说:“我们没有这些规矩,以后不要再搞了。”
在回去的路上,王光美问刘少奇:“你过几天去天津,我都不知道,你怎么就把这个秘密告诉我哥哥呢?我是党员,他还不是党员呢!”
当时刘少奇没有解释,后来王光美才知道,刘少奇是有意将消息透露给王光英的,因为天津刚刚解放,人心还不稳,物价飞涨,刘少奇的意思是让王光英回去向天津的工商界通气,要他们安心恢复生产。
原来这次刘少奇主动“泄密”,其实是做了一件对统战很有意义的事情!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